刘炽章(1911—1996),平远县坝头东片人。 1927年平远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28年,因感学潮迭起,担心影响学习,因此,未毕业,便考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1935年毕业,即转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染料和0,获硕士学位。 1937年“七七”事变时,刘炽章欲回国内...[详细]
刘家祺(1897—1981),梅江区城北镇扎田村人。 童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升入东山中学后,因家贫辍学。为谋生计,到刘志陆部下当兵,历任排长、连长、中校军需长等职。后弃军从工,到上海电影影片厂做剪接工作,剪接过多部电影,其中有《火烧红莲寺》。因影业欠佳,做了数年后,由本家叔伯带到海外谋生。 ...[详细]
刘锦庆(1926—1999),梅江区三角地上坪村约亭顶人。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香港义安公社、香港嘉应商会等社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早年失怙,依靠母亲抚养成长,深受其勤劳简朴,善良德惠的熏陶,使他从小就有勤奋自爱、搏斗向上的精神。他先后就读于水白中学和东山中学。正读东中高二时,因家...[详细]
刘既漂(1901—1992),原名元俊,兴宁叶塘镇留桥村人。 1914年考上县立中学,各科成绩俱优,尤偏爱美术。1917年冬毕业后前往上海,就读中华艺术大学。他不仅认真学习中国画、西洋画、水彩画,而且精心学习建筑学。1920年毕业,次年,报考官费留学法国。1922年前往法国巴黎学习法语,1年...[详细]
刘平(1906~1995),字德宽,号公量,阳山县凤埠镇凤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月出生。幼入私塾读书。15岁入连县教会民望小学,民国4年(1915),南下广州,入国立中山大学附中读初中,两年后,赴上海,入私立持志大学附中高中读书。民国19年(1930),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一年后...[详细]
刘汝琛(1919——),曾用名刘芹琼,东莞厚街新塘荫坑(古坑)村人。1930年考入东莞中学,1933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高中部,后直升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1935年9月加入中国青年同盟,多次发动同学进行抗日--。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任中共中山大学支部书记。10月率领学校一部分...[详细]
刘耀光 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54年3月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98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原华南农学院),1988年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详细]
刘玉衡(1875一1957年),中山县大黄圃对甫人。刘玉衡幼年就学于鳌山书院,清光绪年间举秀才。后清庭废科举,兴学堂,刘玉衡遂考入广州两广师范中学。1898年,刘玉衡毕业后回乡设塾授徒。刘玉衡才宏学富,博古通今,德隆望尊,高风亮节,毕生致力于设塾授徒,人争师之,为邑中名士。黄圃镇 黄圃镇...[详细]
刘泽荣(1892-197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国际代表。又名绍周,高要人。刘峻周之子。自幼在俄国生活,年轻时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读书。1914年,从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创办中华旅俄联合会,从事救济华工工作。1918年12月,中华旅俄联合会改组为旅俄华工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俄华工代表大会,刘泽荣被选为执...[详细]
刘周发(1905~1978),阳山县杜步乡岩前村人。阳山县农科所土专家,广东省第三届人大代表。刘周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56年,出席广东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1957年,开始试种高产蕃薯。经多年实践,采用嫩壮苗浅种及月光花嫁接技术。1971年采用...[详细]
李王三,男,1891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4月7日晚上,李王三与谢同剂等37个贫苦农民集体宣誓,表示决心推翻封建剥削制度。接着秘密组织农会,李王三被选为桃溪乡农军队长。1926年10月,李王三与谢同剂等人带领本乡农会会员参加在广利圩举行的六区、七区各乡农会会员大会,会后进行大-。为了...[详细]
李五,男,1906年出生于现沙浦镇典三瑞龙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金利、沙浦地主民团以及“广利暴-动”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参加“沙浦反围剿”战斗,突围后撤退到广州,1928年1月在广州海珠区被敌人逮捕押往肇庆,1928年2月被敌人杀害于肇庆,牺牲时22岁。1957年,高要县...[详细]
李五九,男,1905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地主民团和“广利暴-动”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突围后撤退到肇庆,在肇庆至广州的渡轮上被敌人逮捕。1928年1月被敌人杀害于肇庆,牺牲时23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详细]
李霞卿(1912年4月16日-1998年1月24日),生于1912年,广东省海丰县人,其父李应生是位爱国志士,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后与他人共同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童年时,她随父到过欧洲,学过法语,14岁便以李旦旦的艺名从影。先后在多部影片0演角色,成为影星。1929年,民新影...[详细]
李秀文(1907(丁未年)—1946),女,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叶挺将军夫人,祖籍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乌沙村。 1907年出生于澳门一个士绅的富裕家庭;1924年,还是中学生的李秀文结识了时任孙中山大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的叶挺。 1925年婚后,李秀文伴叶挺经历了从北伐到抗战胜利的重要事件,...[详细]
李雪光同志生平(1918-2005) 李雪光,曾用名李湘、李志遇,男,1918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斗文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高中文化程度。 1933年至1938年1月,在普宁县社山小学任教员;1938年10月参加普宁县青年抗敌同志会并参加干部训练团后任新斗文乡工作团团长;1938年2...[详细]
李亚伟(1923——2014.8)广东省梅县人。1945年1月到闽西南参加革命斗争,同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王涛支队班长和福建闽西军分区直属大队教导员,转战于闽西、闽南和粤东等地。1946年7月,调任云和诏县委书记。四年间,他和县委其他同志一起领导云和诏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先后建立云和诏四个工...[详细]
李一之(1904—1940),又名柏根,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学期间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春回家乡创立东圃小学,培养革命人才。 1938年5月,李一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中校、作战科长兼游击基干大队长,出色完成了中共党组织...[详细]
李佑,男,1867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沙三村。1926年参加农军,担任农军通讯员。1927年12月17日,在参加“沙浦反围剿”战斗中,李佑首先发现敌人快登陆时,立刻回到农军驻地报信,途中被埋伏的敌人开枪射击,不幸光荣牺牲,牺牲时60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