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堃(1919-1983),永嘉号扫雷舰少校舰长,1949年率20艘拒绝起义的军舰在长江突围,在三艘沉没,四艘折返的情况下依然有十三艘冒着解放军的炮火抵达上海。成为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最后一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详细]
陈绍光(1932-),资深翻译家。祖籍揭东县云路镇棋盘村,出生于柬埔寨一个华侨农民的家里。5岁时到当地和尚庙里住庙学习。1938年到磅湛市亲戚家办的私塾学习。1939年初,获得法国殖民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入磅湛省公立学校读书。1945年3月,日本为直接控制柬埔寨,撕毁“法日共同防守属印度支那议定书...[详细]
陈寿康(1916—1989),兴宁福兴人。 1934年秋毕业于兴宁县立一中高中,考入中央军医学校(抗战期间改名国防医学院),1940年毕业留校,历任外科助教、副教授等职。1946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10月回国后,历任中南军区第62陆军医院外科主任、中南军区总医院外科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详细]
陈淑英(1893~1990)孙中山儿媳,孙科妻子。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蓢茶东村人。 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初八日(1893年8月19日)出生于檀香山,在当地接受教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1912年7月22日,与孙科在檀香山结婚,生二子治平、治强,二女穗英、穗华。192...[详细]
陈廷禹(1923—1944)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3大队中队长 出生于泰国罗永府一个工人的家庭。1938年,参加了泰共领导的进步团体“学抗”,积极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抗日经费和物资。1939年春,回国加入东江纵队前身的“新编大队”特务连。1941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担任东...[详细]
陈文希(1906―1991),男,汉族,揭阳榕城人。南洋中国画的传播人和奠基者,被誉为“东方毕加索”、新加坡画坛巨擘。 陈文希出生于渔湖白宫村,自幼喜爱美术,中学毕业后,他不顾叔父的反对,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美术,后转至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潘天寿等名师。1933年,学成回乡任教并组织春...[详细]
陈兴寿,男,1899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沙二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沙浦、苏坑地主民团的战斗,1927年10月12日参加“广利暴-动”时当内应。由于攻打六区区署行动消息泄露,敌人预先把广利圩各街口的铁闸门都锁上,使农军无法冲入六区区署杀敌,在此紧急关头,陈兴寿勇敢地去打开铁闸门,不幸中弹壮...[详细]
陈一民(1922——2005),广东潮州人,泰国华侨。1936年在泰国中华中学读书。是年冬回广州复旦中学读高中。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转到香港华侨中学读书。1937年至1938年,参加香港学生赈济会的抗日救亡运动,任中环段委员会总务。1938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东江流动歌剧团”政治指...[详细]
陈一鸣(1908—1989),梅县石扇镇人。 幼年就读于村中石扇小学,1922年小学毕业。因受其祖母、母亲以人为善行医救世的影响,13岁便开始研究祖传中医并跟随名医陈映垣,就读于陈映垣举办的国医专修实验所。5年后毕业,深得陈映垣之真传。 1926年起执业行医,初在梅县三角圩开设陈一鸣诊所...[详细]
堪称航空史、航空画、航空模型制作大师级人物的陈应明先生,于2017年4月14日5时零5分驾鹤西去,从此告别其集传奇、执着、曲折、精彩、豁达、睿智的一生,享年95岁。陈老一直挚爱航空,始终关注民族振兴。 陈应明,1923年2月,出生于原法属殖民地越南河内。广东南海西樵人,祖父是越南侨领。193...[详细]
陈友,又名陈晚友,陈老虎友,男,1900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沙二村。他出身于贫苦家庭,青少年时期以卖鱼为生。1926年3月9日,沙浦村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成立(下称农会和农军),陈友当选为农军副队长。农军成立之后,陈友曾多次参加攻打地主民团的战斗。1926年8月14日,为了打击地主恶霸和国民党六区区...[详细]
陈卓然(1892―1928),原名阿超,曾用名去腐、亦凡。出生于揭阳县渔湖白宫村。就读于澄海大井华国公立高等小学时,积极参加反清斗争;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回村后,大力进行革命宣传,带头剪辫,创办初级小学。民国6年(1917年)考进榕江中学。民国8年在学生领袖杨石魂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学生-,...[详细]
陈祖沛同志生平(1916-2006)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楷模,中国民主建国会原中央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工商联(总商会)原会长陈祖沛同志于2006年3月1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陈祖沛同志1916年出生于广东新会。1939年后,他为振兴民族经济集资创办大成行,并任广州、...[详细]
戴成功(1922~1991)孙中山外孙女,孙婉与戴恩赛之女。 出生于香港。长居澳门。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55年1月其父病逝后,与母亲相依为命,照料母亲的生活。曾任第五、第六届广东省政协委员。1985年2月9日、10月8日到翠亨参观;1985年11月12日,戴成功到翠亨参加孙...[详细]
戴永丰(1923~1952)孙中山外孙,戴恩赛与孙婉之子。 出生于香港。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后在岭南大学畜牧系攻读,1952年毕业后留校攻读研究生,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1952年初“五反”运动开始,戴永丰积极报名参加,因政治上一贯表现较好,要求进步,获得学校和系里的批准,被分...[详细]
邓金鍌,儿科专家,对小儿液体疗法的钻研具有独到之处。著有《体液平衡与输液》专论。他的教学经验丰富,讲课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深受听众欢迎。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素以“善与人交”见称。 邓金鍌,1908年7月10日生于广州开平县小海乡护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曾到美国西部做工。他9岁时父亲去世。...[详细]
邓锦棠,男,1904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沙一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金利地主民团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参加“沙浦反围剿”战斗,突围撤退后在沙浦渡船上被捕。1927年12月,在沙浦黄布沙尾被敌人杀害,牺牲时23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邓金旺,男,1907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地主民团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突围撤退后因被人出卖,在桃溪山被敌人逮捕。1927年12月21日,在桃溪村边白沙营被敌人杀害,牺牲时20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