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廷珪(1873—1960),初名段荣华,学名段兴黉,号碧江,晚年自号庸庵老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八日生于兴宁县(今资兴市)寥江市。父亲段平熙,靠替人做雇工维持家计。后来稍有积蓄,便自租一个小店面,以染布为营生。段廷珪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自幼天资聪慧,刻苦好学,就学...[详细]
段廷壁,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资兴县北乡桃源团(今资兴市七里乡桃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靠着族人的资助读完高小,于1918年秋考入免收学杂费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刻苦学习,立志走教育救国道路。 经过五年寒窗苦读,他于1923年夏毕业,回到资兴县立中学执教。他踌躇满志,决心做一名优...[详细]
段文晖,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1月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籍贯湖南冷水江。1981-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于1986、1988与1992年获得该校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从原子与电子层次出发开展材料性质...[详细]
杜心五(1869一1953),名慎媿,清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于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后迁居熊家庄乡白岩峪村。人称南北大侠,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是自然门开山鼻祖徐矮师的独传高足,也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人。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革命生涯。与当时贤达黄元秀,孙存周,郑佐平等好友被称为虎林七...[详细]
范澄川(1896~1995)原名新度,字澄川。纺织企业家。湖南长沙人。1935年任湖南第一纺织厂厂长。1945年10月,任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经理,主持接收日商在青各纺织厂。其间,为总结推广各纺织厂管理方法,指导鼓励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主持《青岛中纺各厂设备之特点》一书,倍受纺织界欢迎;...[详细]
方伯务,1896年10月23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灭鹅村一个富裕家庭。他自幼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对诗、书、琴、棋、画都有研习,特别是在美术绘画方面显示了超众的天才。考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以后,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潜心钻研,他很快成长为一个出类拔萃的青年画家,作画时题名方舟或白务山人。 在北京读书期...[详细]
方泗高(1835-1904),原名家耀,桂东县普乐乡老因里人。清末的一名爱国将领。诰命头品顶戴,建威将军。闽浙提督,赐齐巴图鲁,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在福建抗击入侵的法军有功。 光绪三十年(1904)病逝于漳州军营,享年69岁,原葬于普乐上黄盘龙丘,今迁葬因里屋背。 个人履历 咸...[详细]
方彰林同志生平(1942-200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医学美容创始人之一、全军医学美容中心主任、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院长、军中名医、总装备部司令部黄寺门诊部原主任、主任医师方彰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9月4日6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方彰林同志1942年11月...[详细]
方忠宇(1895—1983),桂东县普乐乡人。湖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先后50多次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红旗手和积极分子。1977年出席了全国财贸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被誉为“五岭山下不老松”。1979年被授予湖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详细]
范坚才(1920-1948),原名家财,汝城县土桥乡横迳村人。因家境艰难,10岁才开始读书,14岁入县储能高小,16岁考入衡阳广德中学,后转入新民中学。 1938年,范坚才从学校放假回到家乡,积极参加中共汝城县委组织的“青年巡回剧团”活动。同年8月,由县委输送,并经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介绍到达陕...[详细]
范体仁(1900-1980),字庭英,号齐韩,宜章县笆篱团峙冲村(今属笆篱乡)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后转经济系和法律系,从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年他与邓中夏、刘仁静等19人在京共同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推进了北京乃至北方地区的马克思主义运动。 1922年...[详细]
冯景奎(1864~1940),字芷沅,清代优附生,举孝廉方正,同盟会会员。一都(今柳林汊乡)人。 冯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劝说沅陵知县反正,与县工、农、兵、教、商民众,推翻清廷辰州府和县知事衙门,赶走反抗辛亥革命的镇标中营游击杨让梨、知府景方昶。众推冯为辰州都督分府都督,坚辞不就。后府议会选他为...[详细]
冯锡仁(1845~1911),字伯育,号莘垞,一都(今柳林汊乡)人。清同治八年(1869)入县学,后就读于岳麓书院。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授兵部给事中,加三品官衔。 光绪十三年(1887),冯锡仁回县治母丧。目睹县内里正包征钱粮,巧立名目,向农户增派附加和杂费,中饱私囊,...[详细]
冯秀藻,教授。湖南长沙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46年留学美国。曾任中央气象局主任技正、南京气象站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气象局技正,军委气象局、中国科学农业气象学家冯秀藻 冯秀藻 院联合天气分析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工程师兼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详细]
傅恕(1904——1928),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泉溪(今衡南县泉溪镇)一个教员家庭。幼年由父亲启蒙,后就读于衡阳市成章中学,在革命思想熏陶下,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被选为共青团衡阳地委执行委员,以湘南学联为基地,发动学生和社会青年组织“湘南爱国励进会”和“湘南青年...[详细]
符太兴(1900~1935),七甲溪乡荆竹溪人。杨远明(1913~1935),七甲溪乡天井村人。二人家境贫困,仅读私塾二年,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1934年冬,贺龙、肖克率部来火场、七甲溪、大合坪、筒车坪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时,符太兴、杨远明受到红军的宣传教育,自愿参加天井游击队...[详细]
干云清(1906-1943)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40区队区队长 男,1906年出生,湖南人。少年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八路军第120师转战晋西北抗日战场,任特务团连长。不久,调冀中警备旅,任营长、作战股副股长。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五一”大扫荡...[详细]
高超(1898~1927),又名舜先,祁东县鸟江乡新家村人,少时习武术,体魄健壮,素性豪迈,不畏-。10岁开始读书,后随父在祁阳县立高等小学学习,在教师蒋毓华、雷晋乾的教育和影响下,积极追求革命真理,向往火热的革命斗争。 民国15年(1926)冬,高超在鸟江关帝庙组织区农民协会,任农协委员长...[详细]
高山(1922-1952),原名朱宾能,汝城县井坡乡下青村人。1937年从衡阳高中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次年9月,投笔从戎,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教导队学习时改名郭履峻,为全队4名优秀学员之一。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农村经济委员会工作。他起草的《土地分配》、《农村经营》被新四军《抗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