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馥(1854~1929),又名端方,字子敬,号稻人,湖南祁东县(今洪桥镇松木村)人。湖湘文化名人。 幼年随祖父读书,10岁能批点古文,撰写文章,18岁应童子试,拔列前茅,次年在家设馆教书,得学俸以养父母,兼课诸弟学习。清光绪十三年(1887),王闿运讲学船山书院,馥往就读,为王所器重,得王...[详细]
梁力(1979-1998) 男,衡阳市玉新巷人,1979年11月9日生,1997年11月入伍,武汉军区空军高炮5团225营1-士,1998年8月1日在湖北嘉鱼县牌洲湾抗洪抢险中牺牲,安葬在衡阳市烈士陵园。部队党委追认其为中共正式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详细]
梁乔山(1881~1920),字恢生,号维岳,湖南涟源市杨市镇人。 1894年考入邵阳县立中学堂,结业后,入邵阳中路师范深造。1904年,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次年秋,经黄克强、谭石屏诸君介绍,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并代表留日学生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中华革命同盟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冬,日本文部...[详细]
廖新甲(1896-1926)名兴芬,字馨阶,湖南湘乡人。 1896年出生于湘乡县新铺乡喉塘元山冲人。1911年投湖南新军第四十九标为正兵。武昌起义后,在光复湖南、援鄂抗清战斗中作战勇猛,绰号“廖猛子”。中华民国成立后,升任巡防排长、连长,1916年7月,随部驱汤(芗铭),升任营长。9月6日,...[详细]
李秉范(1915—),又名李斌。湖南省安乡县人。生于1915年11月20日。1930底参加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安北特区区委书记,宜昌新华日报鄂西总分销处助理员,天汉抗日十人团总团部武装部长,中共天汉地委社会部秘书,天汉县公安局长,中共江陵、监沔、天潜沔...[详细]
李待琛,(1891~1959)字伯芹,号采池。1891:光绪十七年辛卯八月二十六未时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既字第十二区(今衡东县大桥镇和平村李冲),出自书香世家的他,自幼酷爱学习,在郡城《石鼓书院》的父亲更是亲教之。 履历1906:光绪二十三年,年初,16岁,他跟父李吟秋(后为湖南省高等审判厅厅...[详细]
李道纯(生卒无考),字元素,号清庵,自号莹蟾子,元武冈路(今武冈市)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得白蟾子弟子王金蟾真传,为一代玄门宗匠和杰出的内丹大家。 李道纯的学说以全真南宗为主,兼取北宗。他通老、易,达禅机,认为“人情多聚散,世道有兴衰,唯有真常在,古今无改移”。 李道纯居真州(今江苏省仪...[详细]
李刚(1884~1944),字育仁,湖南涟源人(今涟源市蓝田街道办事处光明山社区)。 1903年7月入长沙明德学堂师范速成班,是年冬与宁调元、陈天华、李洞天等秘密组织革命小团体“大成会”,1904年2月15日加入“华兴会”,不久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清五大臣考察-经过日本时,欲谋...[详细]
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人,少年时代,李剑农在旧式私塾度过,熟读经史古籍。早年深受维新派南学会邵阳分会樊锥的影响,对变法维新表示支持。1904年,入长沙湖南师范史地科专攻史学,并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春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积极参与中国同盟会的各项政治活...[详细]
李家珍(1905-1926) 字建白,醴陵白兔潭人。1921年毕业于县立中学,后入湖南省立一中。在校品学兼优,在全省中学生选优会考时名列第三名。李热爱体育,擅长篮球,曾入选省代表队参加全国运动会。中学时期,接受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先后多次参加声援“五四”运动、驱逐张敬尧声讨吴佩...[详细]
采矿专家——黎锦曜黎锦曜(1895-1954)黎锦耀矿学社主事和《中华矿学杂志》主编。 抗战期间回湘潭,为发展家乡的采矿工业,曾花掉大量家产在故乡开采盐矿、煤矿。解放后,任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迈六旬,不顾家人劝阻,还自告奋勇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详细]
著名教育家——黎锦纾黎锦纾(1898-1954),1925年在德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与朱德、邓小平同在一个党小组,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教育股长兼武汉军事整治分校筹备委员,武汉中山大学教授。大革命失败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平民教育和农村文化的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详细]
著名音乐家——黎锦光黎锦光(1909-1993)著名音乐家,曾在上海长期从事音乐工作,担任过唱片公司、导演。创作有《采槟榔》、《接过雷锋的枪》、《送你一枝玫瑰花》等著名歌曲。在黎锦光创作的众多歌曲中,最教人难忘的莫过于《天涯歌女》以及电影《春江遗恨》里的插曲《夜来香》,当时不但风靡了整个上海与华...[详细]
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黎锦炯黎锦炯(亮)(1901-1981),他于1921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铁路及造桥工程系读书。1927年毕业后,他在京奉铁路先后当过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 所做贡献在三十年代的中国,重要的铁路大多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重要的铁路桥梁,都是外国桥梁专家承担设计和修...[详细]
黎锦扬(1915—):“黎氏八骏”。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美籍华人作家的先行者。年轻时代在国内曾先后求学于山东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定居美国。旅美四十多年,创作《花鼓歌》、《天之一角》等十余部英文小说,及《旗袍姑娘》等中文著作。 ...[详细]
李继圣(1696—?)字希天,号振南,别号抱雄儿。湖南常宁人。著有《寻古斋诗文集》,有《趵突泉二首》。 雍正二年(1724)举人,曾游历大半个中国,历任江西万年、广丰知县,辞官后著述和讲学过完下半生,晚年应聘掌教石鼓书院。著作有《春秋今古合解》、《奇男女衍义》、《尚论篇》、《寻古斋诗文集》,...[详细]
李六珍(1930-1993)又名李子厚,1930年8月,李六珍出生在湖南蓝山县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李培元为前清举人,家道富裕,声誉颇著。 1948年8月,十八岁的李六珍先后在仁育小学、塘下小学、新圩小学任教。1951年8月,重新考入嘉禾一中高中部读书。 1954年10月,品学兼优...[详细]
李隆光(1909-1931) 李谦(1909—1931),原名李隆光,笔名李刚,李仲武;湖南省醴陵县人,1909年1月13日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就读于醴陵县中学,积极参加学生-和社会进步活动。1924年春,入广州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导团排长...[详细]
黎明晖(1909-2003.12.09),中国早期影星。她的父亲是二十年代著名作曲家,明月歌舞团的主办人黎锦晖。她在上海长大,自幼能歌善舞,儿时曾主演过歌剧“葡萄仙子”和“可怜的秋香”,非常轰动。1925年,她由歌坛转入电影界,起初在神州影片公司的《不堪回首》中饰演一个配角,她扮演一个天真烂漫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