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矩字子方,元代长沙人。初为荆湖北道宜慰司照磨,闻名公卿间。留补刑部宗正,转秘书省校书郎。元延萜年间(1314~1320)为著作郎,改翰林修撰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至治元年( 1321)以礼部郎中诏谕安南,归晋太常礼仪院判官。他文章诗歌,疏宕尚气,时人多为传诵,有《子方集》传世。 ...[详细]
文七妹(1867—1919 ),真名是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乡棠佳阁人,文天祥后人,待人宽容恭让,节俭勤劳,深得毛泽东兄妹及乡人的尊敬。 1919年,毛母患淋巴腺炎,当时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得知消息,急忙赶回家把母亲接到省城治疗,住在长沙河西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可是由于其他病症并发,毛母还...[详细]
文涛(1886~1950),又名文湘岩,出身于醴陵县铁口乡豪绅之家。民国22年2月任华容县县长。抵任后,一手抓“铲共”,一手抓钱财。在任一年半,先后3次撤换、委任县财政局长,从中0受贿,并伙同-钱财;把从醴陵带来的亲信安插到各个要害部门,帮其增加摊派项目,巧取商铺捐、田亩捐,大肆侵吞各区乡保安经...[详细]
文湘舫(1899~1968)字道生,善化县人。父文光彬为清末长沙颇有名望的外伤科医生,兄弟4人,他居长。6岁启蒙,仅读4年私塾,国家贫辍学,乃随父攻读医书,苦学10载,医业初成。他精通喉科、眼科,尤擅治疗疮。将师传与家传力法熔于一炉,精制“疔疮膏”、“内消散”专治痈疽,又制成“麝海散”、“五虎散...[详细]
胥文相,字士衡,号石泉,巴陵县(今岳阳楼区)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福建漳浦知县。在其任上,曾针对当地“银矿岁久脉微,取不充用,额赋转重”的情况,申报朝廷,“疏罢银坑之税”;刘瑾擅权时,“遣中贵按闽(福建)帑藏(地方金库)”、“征敛方物”,以“罗织守令罪”相压服,漳州知府...[详细]
吴獬(1841~1918),字凤笙,又字凤荪,今临湘市桃林镇人。18岁补县学生员,中秀才。19岁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22岁回乡在临湘莼湖书院、通城青阳书院任教。28岁参与编纂《临湘县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赴省乡试,选癸酉科拔贡。光绪二年(1876)八月乡试中举,名列亚元。十三年,任岳州金...[详细]
吴本德(1903~1932)长沙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1923年毕业于长沙师范,在校加入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湘阴县委书记。“马日事变”后,调任长沙县委组织部长。后随郭亮到浏阳开展工农武装斗争,任长(沙)浏(阳)平(江)湘(阴)四县工农武装总指挥。1928年和吴文炳等成立湘、鄂、...[详细]
吴博夫(1906~1984),又名文涛,湘阴县城人。民国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但不愿从事铁道专业,经何键保荐,入中央军校高教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部队少校秘书、中校政训处处长。21年调任湖南感化院第一自由感化所主任,残害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同年秋,经酆悌介绍,任“剿匪”宣传处中校科长,参加...[详细]
吴灿祯(1906~1994),字叔敏,平江县人。明德中学毕业考入南京大学,转入中央军校第十一期通信兵科,毕业后历任通信兵团无线电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至副团长,参加平汉路北段沿线作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入美陆军通信学校高级班进修。民国36年毕业后任陆军训练司令部三处上...[详细]
吴荩臣(1826~1860),字少璘,平江县人。充新中营哨官,以勇名。累保守备,赏蓝翎,晋都司。清咸丰十年(1860),随彭斯举援浙,克淳安,晋游击,加参将衔,充新三营营务处,寻加副将衔,赏换花翎。先是湖北督抚檄道员萧翰庆率3000人援湖州,曰训字营,战获大捷,萧翰庆战死,师无所属。督抚以属斯举...[详细]
吴创国(1888~1960),曾化名张举林,平江县城关镇人。“五四”运动后,在外交后援会当调查员,是救国十人团成员。曾协助李六如创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团体。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1927年6月,在平江办平民教育促进会,任平江对日经济绝交委...[详细]
吴德新(1911~1932) 长沙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1930年加入共产党,先后任第5区中共尊阳都宣传委员、乡赤卫队长,改编为赤卫团后任政治委员。时驻浏阳白军常来双江一带抢劫,他率赤卫团分路截击,屡次予敌重创,当地铲共义勇队和团防局闻风丧胆。赤卫团编人十六军后,转战于修水、万载一带...[详细]
吴光朝(1908~?),别字寄虹,平江县人。中央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第十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排长、连长、少校参谋,第四十九师中校参谋主任、上校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五师上校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军务处处长,恩施警备司令。参加第二、三次长沙会...[详细]
吴国华(1914~1989),原名吴乾相,平江县南桥乡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红五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战士、警卫排长、团卫生队长、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北京军区卫生部政委、徽州军分区副政委,空军第五预备总队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9年转业到...[详细]
吴国勤•湘西苗族接龙舞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吴国勤,男,1953年10月29日出生,湘西吉首市人,苗族,高中文化,历任过社塘坡乡群众业余文化宣传队骨干。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西苗族接龙舞》中活跃于最基层、最具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人物。 吴国勤出生...[详细]
吴汉仙(1876~1948),字捷三,号籮湖医叟,今岳阳县鹿角镇人。17岁补博士弟子员,后从祖父学医。 民国1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上校军医处长,时八军军长吴棣庭患肺结核20余载未能痊,经他切脉施药,短期病愈。吴棣庭念其治病之功,荐其为县长,他力辞不就。27年,日军南侵,吴汉仙自省城返里,...[详细]
吴建树(1910~1989),别号菊荪,平江县人。中央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排、连、少校营长。民国22年入军统局,历任第二处科员、湘站衡阳组组长、中校科长、衡阳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兼代参谋长、长沙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1950年任云南绥靖公署少将参议。1954年去台湾,任省警备处专员,后任“内务部...[详细]
吴剑真(1897~1990),字桂生,汨罗市李家塅镇人。5岁启蒙,15岁入长郡中学。民国5年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次年春转入北京大学预科,5月赴日本留学。10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哲学系。16年回国,任湖南省高级中学师范科主任和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教务主任。17年初,任省立一中校长。21年,在南京加入中...[详细]
吴机樟(1902~1980),平江县嘉义镇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6月参加红五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司务长、连指挥员、事务员、管理员、管理主任,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司令部管理主任、供给处处长,鲁西军区后勤部部长、冀鲁豫军区八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