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戡时 [清][公元1882年-?]

  • 粟戡时 (1882~?) 粟戡时,字墨生,别号墨庵,善化县人,光绪八年(1882)生。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宣统元年(1909)七月当选为湖南咨议员,积极投身于保路运动。次年夏,他与陈炳焕、曾继辉、石秉钧被举为湘路拒款代表,进京-,曾断指血书:“湘路无庸借款,乞中堂主持。戡时谨上。”以示...[详细]

粟田梅 [侗锦传承人]

  • 粟田梅(侗锦)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粟田梅,1964年8日出生于湖南省通道县牙屯堡镇枫香村三组,从小受到母亲粟培仙的熏陶及本团寨老人的指导下,于12岁便掌握纺丝技巧,慢慢于一旁观看学习母亲及其它老人家的制作,15岁创作了第一件作品,以两小孩手牵手作图,得到多人...[详细]

苏文标 [公元1902年-1977年]

  • 苏文标(1902~1977),字伟俊,别号炫奇,平江县三墩乡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任国民党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政治训练处处长、政治部主任。民国26年,晋升第七十三军副军长兼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35年,任第四军政治部少将主任。1950年从平江经香港去日本定居。三墩乡 平江县辖乡。1956年...[详细]

苏舆 [公元1874年-1914年]

  • 苏舆(1874~1914),字嘉瑞,号厚庵,今平江县童市镇人。幼年随父苏渊泉读书,补县学生员,稍长,入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习,又从王先谦受学,为王氏得意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选拔贡。 戊戌变法期间,他顽固守旧,肆意攻击康有为所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谭嗣同、唐才常成立南...[详细]

谭常恺 [公元1899年-1977年]

  • 谭常恺 (1899~1977) 谭常恺,字九思,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留学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政治兼攻经济,1926年回国在上海银行推行合作事业,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号召。不久他应易培基之邀去北京任农工部科长,次年返湘任湖南大学教授,兼中央军校...[详细]

谭东波

  • 谭东波(湘剧) 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谭东波 1961年考入衡阳市文艺学校,从师李育全学习湘剧传统声腔音乐。1967年从师张华湘(湖南师大毕业生)学习音乐理论、二胡。1969年试行对样板戏进行创作、作曲、配器,长期已来为大小几十个剧目作过编曲、作曲。1977年向...[详细]

唐蟒 [公元1887年-1954年]

  • 唐蟒 (1887~1954) 唐蟒,字圭良,浏阳县枨冲书堂冲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生,系清末反清志士唐才常长子。唐才常殉难后,他随家避居上海虹口,曾改名周家翰。后去日本人陆军士官学校习炮兵。1908年毕业回国,先后任汉阳炮兵指挥官、岳州镇守使。 辛亥革命后,唐蟒历任湖南陆军中将...[详细]

唐炳初 [公元1889年-1966年]

  • 唐炳初(1889~1966),原名全临、全节,平江县三市镇人。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历任湖南银行清理处长、省河厘金征收总局局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法处处长、财政部湖南统税局局长、烟酒事务局局长等职。1939年平江惨案发生,他曾营救过新四军留守处主任黄耀南。解放前夕,...[详细]

汤采芝 [公元1885年-1927年]

  • 汤采芝(1885~1927) 浏阳县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家贫,20岁投军,先后任班、排、连长。1926年,转入桂军任卫生连连长,参加北伐。后遭桂系排斥,愤然离队回乡。1927年春,积极参加当地工农运动,任工农义勇队三大队队长,5月加入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率部参加长沙“扑城”战...[详细]

唐才忠 [清][公元1875年-1900年]

  • 唐才忠(1875~1900)字次丞,后改为慈尘,浏阳县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系唐才常大弟。初习医,受其兄影响,戊戌变法时在家乡推行新政。二十六年,参加自立军活动,任副统领兼掌军需。回长沙联络会众,并率领部分会众乘轮前往新堤参加起义。船中途搁浅,闻才常被捕消息,折回长沙。后返浏阳处理债务,...[详细]

汤灿 [中国民歌“四小花旦”]

  • 汤灿,女,1975年6月12日出生于湖南株洲,全国青联委员 、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96年考入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武汉音乐学院本科毕业,主修民族声乐,师从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老师。 2010年4月为电视剧新《三国》献唱主题曲之一《天地莽苍苍》 ;12月为电视...[详细]

唐成之 [公元1868年-1941年]

  • 唐成之 (1868~约1941) 唐成之,名济树,字成之,以字行,晚年自称成叟,长沙县谷山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先人几代为官,曾寓居长沙城南王家坪,家产甚丰。 唐成之青年时期,致力于科举考试。中年后子女多人因病夭折,几乎绝嗣,深感医术之重要。于是他访求中国古今医籍,耗家财收买...[详细]

唐国华 [清][?-1878年]

  • 唐国华(?~1878),字新臣,今平江县虹桥人。少年参加平江军。清同治初年,隶属老湘营刘松山部,曾参与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继而转战山东等地,攻击捻军。后调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光绪二年(1876)随刘锦棠大军出关,参与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天山南北各地。他作战以智勇著称,累功保陕甘遇缺提督...[详细]

汤汉志 [公元1901年-1979年]

  • 汤汉志(1901~1979),女,今岳阳楼区人。因其父母均在塔前街福音堂供职,她从小接触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思想,立志要接受最好的医学教育,当普济众生的医生。 她天资聪颖。早年入教会办的贞信女小与初中学习。民国7年,考入教会办的南京金陵大学。1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今协和医科大学),成为当时...[详细]

唐徽典 [公元1884年-1952年]

  • 唐徽典 (1884~1952) 唐徽典,善化县慕云市(今长沙县暮云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其父唐树德,擅长巫家拳,对田字六肘尤为精到。他自幼随父习巫家拳,及长身材魁伟,膂力过人。一次,他用双手将罩在水中的扮禾桶举上岸来,面不改色,观者无不咋舌。因其排行第六,遂被人叫作唐六扮桶。...[详细]

唐景焱 [公元1870年-1939年]

  • 唐景焱(1870~1939)长沙县人,系景森胞弟。与兄同时进学。辛亥革命后,先后同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妊沙师范、稻田女师、修业学校任教。工书法,擅隶书,一生精研金石文字,收藏汉魏以来碑帖,亦工楷书,著有《问架帖》问世。工诗,为湘东七子诗社、蝶社成员,与兄合著《同怀诗集》、《同怀词集》。 ...[详细]

唐景森 [公元1868年-1948年]

  • 唐景森(1868~1948)长沙县人。工诗文、朽法。辛亥革命后,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长沙师范、稻田女师、修业学校任教。书法初学颜体,后习何(绍基)体,都极神似。为湘东七子诗社、蝶社成员,与胞弟景焱台著《同怀诗集》、《同怀词集》。H寇投降后,他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挽词中有句:“名本虚耳,惟报...[详细]

唐明 [公元1912年-1996年]

  • 唐明(1912~1996),原名唐道德,平江县安定镇人。1929年加入少先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五军一师三营三连班长、代理排长,江西军区电台报务员,中央新闻台收报员,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详细]

唐士元

  • 唐士元,女,坪上镇百一村人,1937年2月生。1960年湖南医学院毕业,分配在邵阳专区人民医院妇产科,1973年任科主任,1987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1年调任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1992年晋升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从事妇产科、女性不孕科临床及研究40余年,擅长治疗妇产科疑难病及...[详细]

汤松

  • 汤松(1887~?)字寿军,长沙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生。初肄业于湖南高等学堂,后留学日本东京商业学校。宣统二年(1910)以半官费留学美国。1915年毕业归国,曾任上海中华书店、湖南高等商业学校校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