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涵 [公元1867年-1920年]

  • 刘善涵(1867~1920)字淞芙,斋名蛰庐,浏阳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人武昌两湖书院。戊戍变法时期,在长沙筹办维新书局,参与创办《湘报》,叉在浏阳倡议设不缠足会,鼓吹维新。后期因对张之洞心存幻想,与谭嗣同相处不洽。三十四年,随熊希龄赴吉林清理财政。辛亥革命后在浏阳创办县立女子学校,聘谭嗣...[详细]

刘善泽 [公元1885年-1949年]

  • 刘善泽 (1885~1949) 刘善泽,字腴深,晚号天隐,浏阳县大瑶长口瑕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幼聪颖,4岁就读,10岁能文,14岁能诗,18岁补县学生员,援例入成均,授训导。同邑名宿李雨亭嘉其早慧,以女妻之。刘善泽尤精经传注疏之学,曾与湘阴郭复初编修立约,合疏小戴记,以补乾嘉...[详细]

柳寿松 [公元1868年-1942年]

  • 柳寿松(1868~1942),又名岳乔,今汨罗市营田人。幼读私塾,后随父务农。18岁时,在福建任游击参将的堂叔将他带到厦门,在军营中补上一名伙夫缺额。当时福建提督钟长开念同乡之情,提拔他当“师爷”达10年之久。后调南京补知县、察哈尔镇守使、岳州巡防营统领。因与湖南督军政见不一,愤然辞职。辞职后...[详细]

刘松山 [清][公元1833年-1870年]

  • 刘松山(1833-1870) 清末湘军将领。字寿卿,湖南湘乡人。乡勇出身。随王(珍)镇压湖南永州、郴州、株洲等地天地会起义。后从曾国藩对太平军作战。历任守备、游击、参将。 1864年攻陷天京后,升总兵。次年统湘军围攻捻军。1867年升提督。西捻军会同回民义军包围西安,他率部赶援。尾追捻-战于...[详细]

刘随春 [公元1905年-1952年]

  • 刘随春(1905~1952),平江县嘉义镇人。1928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三师政治部党支部书记。1932年任第三师十一团连指导员。1933年入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上干队学习,后任红三军团一师政治部直属队教导员、组织科代科长、第四师十二团政治处...[详细]

刘天柱 [公元1958年-1979年]

  • 刘天柱(1958~1979),今临湘市文白乡清正村人。1977年入伍,练就一套过硬的本领,投弹达56米,荣获连队“投弹能手”称号。1978年冬,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前誓师大会上,刘天柱宣誓愿流尽最后一滴血,并向父母写了诀别书,委托战友在他牺牲后寄出。1979年2月20日,刘天柱连队负责进攻当年法...[详细]

刘威凤 [公元1899年-1948年]

  • 刘威凤(1899~1948),字玉璧,岳阳县张谷英镇人。湖滨中学毕业后升入武汉商科大学,后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由校方派赴日本学习新闻出版专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第七军-表。北伐结束后,任汉口《中山日报》社长、武汉民众图书馆馆长、武汉民众教师讲习所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武汉、重庆《扫荡报》社长...[详细]

刘文龙 [公元1869年-1952年]

  • 刘文龙(1869~1952),号殷盘,字铭珊,自号素形老人,今岳阳县新墙镇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只身去西北谋生,流落甘肃酒泉,以卖字度日,被武铭府知府王状元聘为塾师。二十一年,王升迁入京,力荐他接任新疆武铭府知府。二十六年调任迪化(乌鲁木齐)知府,以勤于...[详细]

柳午亭 [公元1877年-1957年]

  • 柳午亭 (1877~1957) 柳午亭,又名大谧,长沙县高桥方塘冲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幼从设馆授徒的父亲襄丞读书至21岁,此后在省城任家塾教师。时受维新变法的影响,二十九年辞馆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一年后因母丧回湘。不久被湖南省选派赴日本学习 一年半,结业后又与李肖聃、薛大可、...[详细]

刘先俊 [清][公元1882年-1911年]

  • 刘先俊 (1882~1911) 刘先俊,宁乡县道林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湖南长沙、江苏镇江等处新军任教习、管带。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成功后,为了早日推翻清朝,策动各省早日独立,他决计去新疆开拓新的革命阵地。经舅父陶森甲的推荐...[详细]

刘星 [公元1914年-1932年]

  • 刘星(1914~1932),原名刘九成,今岳阳县张谷英镇人。16岁参加红军,任红十六军第七师二团文化股股长、宣传股股长。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刘星。1931年,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参加有名的江西尚坪、排埠战役,因战功代理红七师政委。1932年,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壮烈牺牲。张谷...[详细]

刘夕惕 [公元1908年-1966年]

  • 刘夕惕(1908~1966) 医学专家。湖南省澧陵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南京医学院内科教授。民国14年(1925),入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肄业。民国18年,入日本东帝国大学内科学习4年。民国21年回国,任湖南省长沙公立医院内科医师、肺科主任。民国2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学...[详细]

刘永安

  • 刘永安(邵阳布袋戏)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刘永安小时候就耳濡目染布袋戏,六十年代初期跟叔父刘恒毅挑担下乡在广西境内窜乡演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我单独在广西、贵州、江西、湖南境内乡村或集镇演出。 现由邵阳县文化局扶植抢救,专门从事布袋戏的传承、研究、演出工作。 ...[详细]

刘泳柏 [公元1906年-1976年]

  • 刘泳柏(1906~1976),原名刘泳槐,平江县黄金洞乡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区互济会主任,平江县军事部副部长,湘鄂赣省军区第二作战分区政治部特派干事、营特派员,湘鄂赣省军区保卫大队政委、保卫局执行科科长、执行部部长。抗日战争...[详细]

刘泳菊 [公元1904年-1962年]

  • 刘泳菊(1904~1962),平江县长寿镇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乡游击队队长、湘鄂赣军区兵工厂特务队长兼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一团班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警卫营政委,新四军一师被服总厂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详细]

刘永章

  • 刘永章(邵阳布袋戏) 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刘永章幼时就耳濡目染布袋戏,六十年代中期跟叔父刘恒贵挑担下乡在广西境内窜乡演出,八十年代我单独在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境内的乡村或集镇演出。 现由邵阳县文化局扶植抢救,专门从事布袋戏的传承、研究、演出工作。 邵阳布...[详细]

刘远正 [土家族跳丧舞传承人]

  • 刘远正 (土家族跳丧舞 )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刘远正,石门县壶瓶山管山村人,1947年6月12日出生。他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不仅熟悉所有农活,还学会做泥瓦匠、阉猪。他朴实勤劳,种烤烟10亩,种茶6亩。在当地是比较富裕的农户。 刘远正喜爱民间舞蹈,1965...[详细]

刘运凡 [沅陵山歌传承人]

  • 刘运凡(沅陵山歌)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刘运凡,男,苗族,中共党员,家住沅陵县凉水井镇洞溪村,现任洞溪村党支部书记。 刘运凡,1953年10月出生在沅陵洞溪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未毕业就参加生产劳动,加入到了大集体生产队伍中,从此开始了几十年...[详细]

刘运鸿 [公元1892年-1976年]

  • 刘运鸿(1892~1976)善化县六都(今望城县嵇山乡)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中医伤科世家,其先辈被誉为“古塘法师”。幼承家学,亦以中医伤科著称。1957年加人中国农工民主党.1958年任长沙市南区联合医院伤科主任。先后被推荐为省、市政协委员,并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1976年病逝。...[详细]

刘召东 [公元1905年-1951年]

  • 刘召东(1905~1951),原名竟中,华容县操军乡人。民国15年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参加国民革命军。27年后历任第八十七军高参、第二十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兼任南、华、安、石4县特派员,第二十集团军滨湖游击挺进支队司令,滨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32年调任远征军总部少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