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赘我(1887—1951),字珍树,号冰清,晚年 名拙叟、桐滨。卿家巷(今大禾塘乡双路村)人。世代家贫,其父忍痛卖掉仅有的二亩田,送姚读书。姚聪慧勤奋,“十三学作文,下笔颇不差,十五能完篇,八股惊作家”。民国元年(1912),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法政系。民国5年毕业,时值孙中山发动反袁“0战争”,...[详细]
叶青云(1938~1971),槎江黄金村人。 1957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水利学校,随即分配到县水利部工作,多次被评为五好干部、先进工作者。1970年元月被派驻十年九旱的斫硝公社,随县革委副主任岳长发蹲点,负责水利建设技术指导。斫稽,怪石林立,人多田少,水贵如油,属石灰岩地区,多溶洞与阴河,叶在...[详细]
易祓 (1156年—1240年,汉语拼音yì fú)字彦章,一作字彦伟,又作彦祥,号山斋,湖南长沙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人。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为孝宗、宁宗、理宗三朝重臣,与同郡汤璹、王容并称“长沙三俊”。与著名词人姜夔“折节交之”。著有《周易总义》二十卷、《周官总义》三十卷等 易祓,字彦章,...[详细]
伊君正 (1920-1982) 伊君正,满族,辽宁省复县人。民国35年(1946)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排、连长及营副教导员,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l950年参与邵阳龙山剿匪。l957年5月调任新邵县兵役局副政委。1959年任新邵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详细]
尹立言(1906~1994.11),又名重仪,毓兰镇大托村人。自幼、聪明过人,先后就读于蓼湄中学、武冈县立中学、黄埔军校(第四期)、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国民党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国民党军委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中国陆军大学第三期将官班、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训班(第二...[详细]
尹仲容(1903~1963),名国墉,字仲容,流光岭人。尹少时就读其母创建的南昌正蒙女校,民国14年(1925)以第二名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先后二次供职交通部电政司,将一向分设的邮政和电信、电信局和电台合并;收回外商控制的沪(上海)一烟(烟台)一沽(大沽)水线;筹建9省长途电话网。初展才识...[详细]
一枝梅,女,本名肖琼英,邵阳县五丰铺人,生年不详。省内著名祁剧旦角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肖琼英自幼随父(亦祁剧老艺人)生活,耳濡目染,深受剧艺熏陶。7岁入桂兰园戏班从父学艺,苦练基本功。几年后,即能运用高、昆、弹唱腔。表演】莲传》、《精忠传》、《观音戏》、《夫子戏》...[详细]
游智开,字子代,县在城厢南门(今上梅镇)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咸丰元年(1851)举人,拣选知县。同治初年,李续宜为安徽巡抚,游智开被调司厘榷,以廉平称。同治四年(1865),署和州知州。在任期间常出巡四境察访,考核诸生,关心教育;筑濒江堤坊,预防水患;改革征粮制度,减少胥吏0。旋补...[详细]
袁庶钦,字绍亨,县城厢团上渡村(今属桑梓乡)青峰桥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民国初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该校附属小学及机新化储英、资江两小学教书,并任新化县劝学所视学两年。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袁庶钦与周廷举、袁月斋等共产党员秘密活动,筹组民国党新化县党部。北伐军入湘后公...[详细]
袁也烈 (1899-197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海军副参谋长,水产部副部长。 湖南省武冈县(今洞口县)人,1899年10月生于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21年8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7月考入桂林军官学校。1925年6月入黄埔军校。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叶挺独...[详细]
袁月斋,名诗仲,号日辉,县永固团石脚村(今属隆回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民国9年(1920)考入长沙妙高峰中学。民国12年,就读于省立第一师范。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5年,与彭慕陶在衡阳宣传国民革命,办农民讲习所,组织农民协会。6月回家养病。同年冬,任省总工会工运特...[详细]
岳森(1880-1957) 岳森,字辅升,号宏群,雀塘铺乡花园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六月生,早岁与蔡锷从师樊锥。二十九年(1903)入湖南省兵目学堂。次年与黄兴秘密发动反清,事败,避难武冈。一年后仍回兵目学堂,时蔡锷从日本毕业回湘,在兵目学堂任教官。是年岳森毕业后,即与十一位有志革...[详细]
岳卓如 (1876-1947) 岳卓如,字季吴,今雀塘乡半边街人,清光绪二年(1876)七月生。 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入日本弘文学院预备科,二十九年学成回国,与李洞天、萧坤等在邵阳海家巷何氏宗祠创办崇德学堂,提倡学科学,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开邵阳近代私立学校之先河。后又集资在考棚...[详细]
曾炳熙(1840~1902),字开缉,名庚夫,号经郛,水东江董家冲人。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历任户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员外郎、道台等职,加二品衔,赏戴花翎,诰封资政大夫。 曾长于辞令,擅外事。法国侵占安南(越南),时随邓京卿与法国殖民者勘定中越边界,法人恃强,欲将安南边界向中国一侧推移。...[详细]
曾朝节(1534~1604),字直卿,号植斋。湖南临武人。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沈懋学榜进士第三人。 曾朝节自幼隽朗不群,警敏风发。与弟朝符、朝简一同随父亲居住在衡州吏舍读书。兄弟早晚诵读,声达府衙,知府蔡汝籹,循声而往,观其文章,极为赞赏。对曾父说:“君三子皆人才,必将高门大户,...[详细]
曾繁实,字鲁昌,县亲睦镇陈家冲(今四都乡陈田村)人。民国8年(1919)生。少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和新化私立上梅初级中学。民国26年从省立一中毕业回新化后,常以白兮、伯熙等笔名撰文在《野炮周刊》、《新新周刊》上发表,为抗日救亡呐喊。翌年7月,化名白犀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曾广轼,字叔式,县亲睦团珂溪村(今维山乡林屋)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日本警察学堂毕业,曾参与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后为同盟会员。曾与蔡锷(松坡)交情至深,两人互换兰谱结为兄弟,即或不同在一处,亦联系密切,书信往来不断。 光绪三十年(1904)与蔡锷一同回国,约邹永成、邹代藩、曾子亿等在...[详细]
曾广济,号敦仁,县维山乡林屋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 曾广济童年就读家乡私塾。民国4年(1915)进入县储英小学学习。民国7年,就读长沙明中德中学,民国14年考入天津国立北洋大学。在校期间,因与该校同窗进步学生江震寰、何燮过从甚密,江、河被张作霖安-逮捕,曾广济涉嫌-离校。民国1...[详细]
曾光炎(1913~1994)男,汉族,别号拙叟,洞口县高沙镇人。弱年丧父,小学毕业后因母病辍学。孤儿寡母,备受困苦。后立志自学,悬梁刺股,曾三月不就枕席。1938年考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上尉书记官。1940年至1945年就任国立商学院文书组主任、院长秘书兼应用文讲师。1945年3月,日军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