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梅村(1892-1955) 唐梅村,名谨,号余园,新田铺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江西高等法政学堂毕业。他学识渊博,爱好广泛,擅长文学。 民国ll年(1922)至16年(1927),在邵阳县城爱莲女师、县立师范等校任教时,参加国民党。15年(1926),唐生智在湖南响应北伐,邵...[详细]
唐天月(1953~1979),又名唐荣生;湖南永州冷水滩区牛角坝人,14岁进入零陵县第六中学,他勤奋好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70年,入普利桥区中读高中;次年10月,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2年,高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不久被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同年11月,听从祖...[详细]
唐义彬,号经百,县亲睦团南烟村(今石冲口镇满仓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光绪三十年在东京参加拒俄义勇队。次年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民国9年(1920)6月,任湖南第一师中将参谋长。民国12年8月至13年12月,任湖南省政府军务司(厅级)司长。次年,省政府...[详细]
唐作藩,男,1927年5月11日出生于黄桥镇十字街。幼时家贫,十岁读私塾,十三岁上小学,直接从五年级入学,一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私立洞庭中学。1948年春,考取中山大学语言学系。1949年4月,返回家乡黄桥,开办 “黄桥昭陵小学”。 1950年6月,赴广州中山大学继续学业。1953年8月毕业留...[详细]
谭意哥,小字英奴,宋代人。流落长沙为记,后嫁汝州张正字。谭意哥幼失双亲,及长工诗文,堕为官记。哥者,实歌也,即谭意歌。刘斧《青琐高议》别集卷二。原题无“传”字,是后来加上的。谭意歌是封建社会一位典型的有文化知识,才貌双全而又深重恩义的女性。比之于柳如是,李师师者有过之无不及。 谭意哥虽然身隶...[详细]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 田汉,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详细]
王揆 《全唐诗》收《长沙六快诗》1首,列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王揆,北宋仁宗时长沙(今属湖南)人。庆历初为太常博士。曾知临江军。后以屯田郎官致仕。皇祐间居长沙,作《六快活诗》讥荆湖南路经略使周沆、转运使赵良规等6人。事迹散见《湘山野录》卷上、《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九、隆兴《临江府志》卷五。...[详细]
王桂馥,湖南省桂东县城关镇人,1916年7月14日生。1936年底参加革命,并参加了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苏区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东进江苏镇江茅山地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八年抗战。期间,先后任新四军一支队文书、参谋,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作战科科长、营...[详细]
王铭,又名王日新,安化县羊角塘乡田庄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民国15年(1926)2月,入广东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学习,同时加入国民党。结业后回湘,在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工作。北伐军进入长沙后,受省党部派遣,作为组织股特派员至新化发展组织,8月,发展党员153人,10月,成立国民党新化县...[详细]
王容:湖南湘阴(今湖南长沙)人,字南强。生卒年不详。宋光宗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科状元。 王容自幼好学,博闻强记。曾就读于岳麓书院。淳熙十年(1183)冬,进京赴考,次年春,其兄突然去世,王容未等出榜即归乡,到家后才得到录取的消息,但已无法参加殿试。淳熙十四年丁未科中状元后,为感激孝宗知...[详细]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 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建炎初,以枢密院编修官出守鼎州。 建炎四年(1130年),为京西制置使,升直显谟阁,不久,落职降三官,责监台州酒税。 ...[详细]
王葆元,女,县西成团西平村(今太平铺)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民国17年(1928)毕业于北平女子产科学校。民国19年5月起,在天津市立医院任护士、护士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新化。民国31年,县长胡瀚去太平铺视察,知其习医,乃推荐于县卫生院。次年聘为太平铺卫生分所主任。民国35年分所撤销...[详细]
魏景桐,字荫伯,县在城厢(今上梅镇南正街)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生。同治十三年(1874)补郡学生员。适刘长佑任广西巡抚,调团练“安宝营”去备差遣。桐应邀前往,参与镇压柳州十八峒瑶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冬移兵灌阳县。旋入云贵总督刘长佑幕,因母丧假归。嗣后,复由谭继洵推荐入新疆布政使魏...[详细]
魏镇(1897~1973),字屏藩,魏家桥长冲口人。民国5年(1916)考入武昌高等师范,7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直皖战争爆发,任国民革命军中尉排长,驻南县梅田湖,曾捕匪首4名,匪属赂以重金,求其宽释,魏断然拒绝,就地正法,民众称快,受师长叶祺嘉奖。民国16年后,任十九师第四团团长。其时,红军第四师...[详细]
温品文,男,桂东县清泉镇人,1934年12月生。1954年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名华中理工大学)汽车及内燃机系(该系后调整至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汽车系,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筹备处工作。0期间,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解散,1970~1978年在工厂从事...[详细]
罗小中(1971~1998),常宁市罗桥镇罗市村人,1971年9月生,1989年3月应征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53806部队副政治指导员,1992年3月入党,不幸于1998年7月23日在部队因公牺牲,时年27岁。1998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其为革命烈士。...[详细]
吴琦瑛,男,汉族,高沙镇云峰村人,1940年8月出生。1956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修半江水库,建洞口公路,又写又画又计算,结合工程实际自学数理化。1960年考上武汉测绘学院函授工程测量专业本科,陆续读完《结构力学》、《应用数学》、《拱桥》、《双曲拱桥设计图例》等200多册书籍,写下50多万字的...[详细]
吴伯廉,号继周,名步溪,字敦善,县亲睦团龙塘村(今四都乡)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民国20年(1931)受聘担任新化县救济院施医所主任。吴宗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倡导火热学说,系新化县医界寒凉派之创始者,与温补派之曹光迪、蔡久德、王采芝在中医学术思想上形成两大派别,各存己见。 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