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 [三国][?-220年,东汉末年割据军阀,益州牧]

  • 刘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详细]

刘洎 [唐][?-646年,唐朝宰相]

  •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 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 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详细]

刘承禧

  • 刘承禧(?~?),字号不详,湖北麻城人。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会魁,即武举会试第一人。 据《明实录》记载,万历八年(1580)九月己卯,神宗皇帝亲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陈经邦,翰林院侍讲朱赓典武举试。 万历一朝应该说对武举还是十分重视的,但在武举子的提拔任用上也存在不...[详细]

刘赤生 [公元1901年-1928年]

  • 一提起“赤生桥”就唤起人们对烈士的无限景仰。土地革命时期,刘赤生夫妇受党的委派到徐李一带建立革0据地。他们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领导农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协会,掀起了红色风暴。 刘赤生,号慈生,参加革命时,取“传播赤色声音”之意,更名为赤声。1901年出生于江陵县(现潜江市)徐李市刘家老...[详细]

刘道隆 [明]

  • 今杨市办事处刘岭村旧时名叫崔家垸,是清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舆地志”所列的一百五十三个民垸之一。崔家垸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位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的官至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省级)的通政使——刘道隆。他是县志出现频繁,现在有据可考,而官品显赫的潜江历史名人之一。 五世荣显的官宦...[详细]

刘焕 [清]

  • 刘焕,字文山,清,陕西清涧(今陕西清涧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季以监生身份授潜江知县,主政潜江五载,其任职期间政迹炳然,为潜江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被誉为明清时期潜江三大杰出知县之一(另两位是陕西合阳人王又旦和江苏昆山人朱熙洽)。 纂县志传史实 现在潜江市档案馆珍藏着...[详细]

刘辉亭 [公元1894年-1929年]

  • 刘辉亭(1894-1929):又名刘有志。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1927年9月,经张道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天,刘辉亭串联刘善孝、谢尧协、刘有勋、阎在祥、叶宗荣等参加革命,发动农民加入农会。随后在般若寺、阎家坪、甲子河、白云观等处建立了115个农民协会。1928年3月,中...[详细]

刘静庵 [清][公元1875年-1911年]

  • 刘静庵(1875~1911),名敬安、大雄,字贞一,号静庵,潜江(今园林办事处梅嘴村)人。他早年投笔从戎,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后创办“日知会”革命组织,并任总干事,开展一系列反清救国行动,将湖北革命推向0。后因叛徒出卖入狱,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于辛亥革命首义前夕病死狱中。被赞誉为“辛亥革...[详细]

刘金山 [公元1905年-1928年]

  • 鄂中游击纵队-表刘金山 刘金山(1905-1928),号镜珊,谱名训鉴,化名刘黎,出身于沔城一个小商家庭。自幼在私塾攻读,后辍学一年,提蓝叫卖冰糖,稔悉民众疾苦。1921年考入湖北省立一中。因成绩优秀而免费住读。1922年暑期回乡,时逢淫雨,沔城柴河傅家剅剅基破裂,洪水翻滚。在这千钧...[详细]

刘泌如 [清]

  • (一) 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七•人物志,隐逸传。以下简称《县志》)记载了清朝年初潜江的一位高雅隐士——塞翁。中国人大都知道,“塞翁”的故事,讲的是我国北部边塞有一位很会养马的老头儿,人们都叫他塞翁,有一天塞翁的马越过边界跑到了胡人领地去了,邻居们知道后都来安慰他,他却毫不难过地笑着说:这不...[详细]

刘若金 [清]

  • 翻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第一千四百五十七页,书中写道:“刘若金(1586~1665),清潜江人,字云密,明天启进士。崇祯末,官至刑部尚书。寻归隐,自号蠡园逸叟。尤精于医学,有《本草述》”。“刑部尚书”在古时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官。当时朝廷的中央机构只有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工...[详细]

刘塘湖 [明]

  • 刘塘湖,刘绣衣,名仕昌,字时亨,号塘湖。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刘绣衣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庚子科举人,甲辰(公元1424年)科进士,登刑部宽榜,授陕西道监察史,升任浙江副使。于明永卒于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详细]

刘孝孙 [唐][?-632年]

  • 刘孝孙(?-632)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贞观六年,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 弱冠知名,与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绍、庚抱、廋自直、刘斌等登临山水,结为文会。大业末,为王世充弟杞王辩行台郎中。辩降,众引去,独孝孙攀援号恸送于郊。唐武德初,历虞州录事参军,补文学馆学士。贞观六年,迁...[详细]

刘虚白 [唐]

  • 刘虚白,竟陵人,擢元和进士第。...[详细]

刘勋 [明]

  • 潜江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清官,三历财贿之地无所染,他的名字叫刘勋,字建伯,号北华。康熙《潜江县志·人物志》(以下简称《县志》)对刘勋的清廉有这样一句记载:“迁河东运同,却商人赂,三历财贿之地,并以清端闻”。这里我们来再现一下这位清官的人生轨迹。 (一) 刘勋是今园林办事处深河居委会一带人。...[详细]

刘应钶 [明]

  • 写刘应钶我很费一番周折。最初手头仅有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卷十五·人物传)对他一百来字的简介,及听别人说过他为《嘉兴府志》写过一篇序文。后来,我查到了他遭小人陷害、革职归田后,其好友——明万历年间御史、著名直臣,江西吉水人邹忠介(现有《邹忠介公奏疏》五卷,传承于世)对他有这样一段评语...[详细]

刘应同 [明]

  • 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对刘应同是这样记载的: 刘应同,明潜江人。字襟河,万历进士。知汉中府。郡有张桓侯庙,里岁为神娶妇,一不应,则多水灾、疾疫。盖妖物凭之。应同至,火其庙,一郡震惊。是年,亦殊无故。里人感德,立祠祀之。 《大清一统志·名宦》(以...[详细]

刘寅 [明][公元1532年-?]

  • 《大清一统志·名宦》记载:“刘寅(1532~?),字敬甫,号直庵,潜江人,嘉靖举人。官山东道御史,有《经理川湖》及《饬从俭》二疏,剀切精详,以直谏名于时”。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对刘寅也有类似记载。古时候的“名宦”“乡贤”不是民间确认或自封的,那是朝廷根据其政绩或突...[详细]

刘湛恩 [公元1895年-1938年]

  • 刘湛恩(1895~1938) 湖北汉阳人。幼丧父,家境贫寒。受其母刻苦自立精神的熏陶,发奋自强。自小学至东吴大学毕业,始终品学兼优。民国7年(1918年)获奖学金赴美留学,专攻教育,期以此为强国之本。留学期间,与爱国留学生一起,为维护国家在山东的主权举行反对列强的--。民...[详细]

刘肇国 [清][公元1603年-1659年]

  • 刘肇国(1603~1659),字敏功,号阮仙,是潜江“蜜湖刘”第十代传人。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刘肇国是明末、清初两朝的翰林学士。《县志》卷十三•选举志记载:刘肇国“历任国史院掌院学士、祀乡贤”。掌院学士,那可是朝廷了不起的重臣,官级正四品(从后文中皇上对刘肇国的母亲赠诰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