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重林(1923—1943),湖北天门马湾镇蒋湖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党组织。抗战时任新兴垸乡地下交通员,1943年元月24日在马湾场被敌捕捉,杀害于干驿白马庙。马湾镇 天门市辖镇。1974年前为干驿区马湾公社,1975年分设干驿和马湾公社,1979年两社合并为干驿公社,1...[详细]
岳同会(1924—1943),湖北天门汪场镇金场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任天京潜县公安局通讯员。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1946年9月,随廖学道、胡恒山转战鄂西,在荆门木马山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牺牲。汪场镇 天门市辖乡。为市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1956年属天门县第八区,1975年改汪场公社,...[详细]
余海清(1914―1941)湖北麻城人。曾读私塾,后辍学务农,并协助父亲打铁。1930年参加由中共领导的麻城县独立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2年,随部队转战河南商城。1941年任新四军独立团团长。同年,率部在安徽定远县十八里岗与日军作战。战斗中...[详细]
喻建章,出生于1894年,黄陂县西乡喻家湾人。1911年到武昌投入学生军,1917年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19年毕业。1944年任湖北省军管区少将参谋长。于1969年逝世。 1894年生于黄陂县西乡喻家湾 1911年到武昌投入学生军 1912年入读湖北陆军小学校(三年...[详细]
余笃山(1887-1933),湖北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曾任红4军政委、11师政委。 大革命时期,余笃山在武汉参加工人运动。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工人班领导人之一、学校中的活跃分子,曾反对王明等“左”倾观点,被称为“工人反对派领袖”。 1930年12月,余笃山受...[详细]
余天云,又名福生,1911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紫云乡大余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父亲余正启,继承祖业二斗田,一般年景收稻谷四担,遇灾只收二三担;另租种田铺余家族公田,一年只收三担谷子,一半交租;自家无柴山,每次行程十余里,到五岭山砍柴。母亲闵氏,系紫云张家河村王家...[详细]
俞照光,1906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丰叶里(今属陶港镇)彭山村。7岁入本村私塾,接受儒家思想教育。1919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阳新中学。 时值五四运动爆发,阳新中学进步师生奋起响应,数百人参加--,并掀起了“驱赶军阀走狗李知事”的斗争。他们还组织宣传队,散发传单,揭露军阀政府的-行径和帝国主义...[详细]
曾凡俊(1924—1945),湖北天门多宝镇团结村人。在本地襄河区参加革命,1944年9月任襄河联乡(区)罗汉乡乡长。1945年7月,在开展抗日根据地夏征工作时,被日伪军捉住杀害于杨家台。多宝镇 天门市辖镇。1948年为天京潜县第二区,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管辖,设多...[详细]
曾广泰同志生平(1909-199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享受副省长级医疗、住房待遇离休老红军、原省林业厅副厅长曾广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12月6日18时30分在武昌逝世,享年85岁。 曾广泰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县人。他少年时代就受到革命组织和进步思想的影...[详细]
曾省吾,字确庵,湖广承天府钟祥县人。明代文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岁次丙辰进士,授富春知县,文林郎工部员外,太仆寺卿。 隆庆六年(1572年)岁次壬申,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时蜀土司都掌蛮发动叛乱,其首领阿大、阿二、方三等盘距九丝山一带僭称王号,屡抗官兵,惊震三省。万历元年(1...[详细]
张昌岐,字凤楼,一名任侠,苗族,1900年9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来凤县土堡乡三光坪村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父亲张晴峰,考秀才未第,在家以教书为业。叔父张玉卿,也是未第秀才,擅长诗文。张昌岐幼年受到父亲、叔父的严格教育,养成了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乐于助人的性格。18岁时题写︰“知多世事胸襟阔,识透人...[详细]
张成祖(1922—1948),湖北天门张港蒲潭村人。1944年3月在本地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五师某部连指导员。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1948年5月在湖南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6岁。张港镇 天门市辖镇。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1955年划属天门县,设张港区,1956年改名朱场生产指导组,...[详细]
张德恺,原名张金山,1907年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小河镇联溪乡松林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德恺少年时,家中节衣缩食,先让他到村塾读过几年书,后又送他到外地一个乡间医生处学医,希望他学成行医,以改变家境。由于家境每况愈下,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父母再也无力继续负担他的学医费用,而不得不让他弃医归农。张德恺...[详细]
张定宇,男,1963年12月生,现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拟任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他业务能力突出,勤奋敬业,敢于迎难而上。当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后,当机立断组建隔离病区,采集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为实验室确认 赢得了时间。接诊新冠...[详细]
张汉庭(1922—1949),湖北天门马湾镇榨屋村人。1941年在干驿、马湾一带参加抗日斗争。1943年县南工委及办事处建立后,他在干驿一带的区中队当战士。抗战胜利后参加中原突围时,转入隐蔽活动。刘邓大军南下后,在天汉县指挥部干驿区中队归队,1949年3月随指挥部攻打汉川县城时牺牲。马湾镇 ...[详细]
张浩(1897~1942),男,字祚培,原名林育英、曾用名林仲丹,化名张浩、林春山、李生等。湖北黄冈人,是林彪的堂兄。 张浩于民国11年(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曾是上海杨树浦部委第一任书记。 人物简介 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赴苏...[详细]
张华,字冠军,学名张中冕,别名张子余、张萍化,1895年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一富门之家。 1911年,张华赴武汉求学。当时的武汉正处于疾风暴雨的前夜。革命团体和进步书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主思想广泛传播。张华在进步思想的洗礼中,逐步认清了中国社会贫困落后和愚昧的本质。他决心发奋读书,为“...[详细]
张获百,又名清正,1901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北面王家桥。他少时读私塾。后入县立八角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在多云山下张河头作启蒙塾师。 1921年以后,黄梅旅外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回乡之机,在县城创办“书报流动处”、“阅报社”,销售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此时,渴求进步的张获百经常来县城看...[详细]
张经伟,又名考佴,1888年生于湖北省天门县蒋场区赖场乡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他祖父有5个孩子,有田产50余亩,分家后其父得田10余亩。张经纬一家自食其力,农忙耕作,农闲行医、教私塾,可谓小康之家。 张经伟7岁入学,随父课读。他厌恶整天坐着读死书,讨厌封建礼教,敢作敢为。见父亲逼着学生磕头、经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