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振瀛(1883~1958),一名振唫,字诗庵,沙市人。幼年在家延师课读。后入县学,选为副贡。光绪三十年(1904)自费留学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文,后考入农科专门学校。光绪三十三年学成归国,清政府授予养蚕科举人。七品京官,任农工商部候补主事,曾监修三贝子花园。 民国2年(1913),...[详细]
邓振玑(1875~1955)字钝庵,沙市人。幼年在家聘师课读,后入县学,清光绪二十九(1903)乡试中举人。 民国初年,出任湖南官矿总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市场锑价猛涨,湖南官办采锑公司增达130个,矿工达10万余人,占全国采锑业的95%以上(当时中国的锑产量和销售量均为世界第一)为发...[详细]
丁鹤年(1335-1424),号友鹤山人,回族,本西域木发里人,阿老丁之曾孙。父职马禄丁以世荫任临川县簿,后迁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解官之日百姓为建“种德堂",并请求留居武昌,遂成为武昌人。 职马禄丁有五子,鹤年最幼。兄弟皆业儒,四个兄长中有三人举进士。其姐月娥,亦富有才学,鹤年十二岁丧父...[详细]
丁金保,女,1912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通城县大盘山一户穷苦人家。 寒来暑往,丁金保已长大成人。她缠着父亲要学习枪法,一来可以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补贴家用;二来在乱世中可以自卫。父亲丁德英在女儿的再三恳求下,才按照猎户的习俗,郑重地把一个用猎物血和桐油浆过的网络挂在女儿的肩上,作为吉祥的...[详细]
丁心才(1922—1946),湖北天门拖市镇五岭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任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通讯班班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于1946年6月在杨家台掩护天京潜指挥部转移,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拖市镇 天门市辖乡。1949年为潜江县第一区,1955年划归天门市县辖,分属张港,多宝...[详细]
董曦辔,原名华祖,字子佩,1886年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县邓城。8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兄妹四人,年幼无靠,各奔生路。董曦辔依赖乡邻施舍,东食西宿,挣扎度日。12岁时,他被外国教会樊城福音堂贫儿院收留,入教会所办鸿文书院边读书边做杂活。他颖悟勤奋,刻苦学习,干活之余,手不释卷;除在院内学习外,还求人...[详细]
董芳 女,汉族,1981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她坚守临床一线16年、扎根重症医学科12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她在ICU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置管、心肺复苏、血液净化等高危操作,需要经常与患者脸贴脸、“零距离”作业,一...[详细]
杜永瘦,字杜樾,号鹤令,化名张一夫,1906年8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县(今荆门市)城关。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房无地,靠母亲裴氏帮佣为生,供他读书。7岁入小学,勤奋聪明,成绩名列前茅。1922年投考龙泉中学时,以“数学得一百分,作文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好评被学校录取。 龙泉中学是五四运动...[详细]
杜云 女,汉族,198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冲上防控最前线,第一时间协调完成“四类人员”排查转运,确保应收尽收。严守社区阵地,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封控管理,做好消杀工作,确保人员不进不出。建立咨询服务群,组织社区干部...[详细]
方荣 女,汉族,199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希望小学校长。2009年师范毕业后,她回到母校任教,逐步成长为90后校长。她主动挑起多个班级的教学重任,并累计骑行2800多公里为另外两所山区学校送教。每天为学生打饭、送路队、查寝,带领老师翻山遍访学生,成为留守儿...[详细]
方士标(1920—1946),湖北天门蒋场镇西燕村人。1943年3月参加革命,任天门县渔南联乡区中队战士、班长,1944年调渔北区负责情报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1946年8月按县北和渔北区委指示回家隐蔽,被敌抓捕杀害于蒋场。蒋场镇 蒋场镇(Jiangchang Zhen)...[详细]
范陀(1901-1931),湖北省孝感县人。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生。革命烈士。曾任红1军参谋主任、红4军参谋主任。 范陀出生在一个小商贩家庭。7岁时读私塾,后就读于汉阳晴川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后,范陀返回家乡,在孝感火车站铁工子弟学校任教,向学生灌输反帝爱国新思想。 ...[详细]
冯传汉914年1月14日生于湖北省汉口市的一个医生家庭,故名传汉。自幼随父耳濡目染,很早就怀有从事医学事业的志向。骨科专家冯传汉 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1936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及优秀生奖。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外科学奖,被留校工作,任协和...[详细]
冯开化(1906-1950)湖北省两峪区人。1920年高小毕业,1924年考入南漳县凤山中学。1926年在地下党员杨轶欧的培养下,加入党的 组织“公益促进会。”1927年经周运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中共南漳县委书记李协一在南漳薛坪建立苏维埃政府,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荆山农民暴...[详细]
傅文杰,1917年9月出生,湖北省麻城县西张店乡新岗村人。曾用名傅达凤。1932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2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傅文杰历任红25军223团战士、班长、红15军团司令部通信员、收发员、译电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详细]
甘良发,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紫云乡四方冲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身为长子的甘良发,长到七八岁时,父母用千辛万苦省下的钱,送他上了私塾。几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甘良发见家里已揭不开锅,便毅然辍学回家,和父母一起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 1925年,革命火种传到了大别山区,灾难深重的大别山...[详细]
葛先才(1904—1997),抗日爱国将领。男,湖北汉川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独立师排、连、营、团长。1935年任军政部预备第十师参谋长、副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军预备第十师师长,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衡阳保卫战。其中...[详细]
谌光重,乳名谌齐衍,又名谌重光,1904年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石墉乡中陂村的一个富裕农家。父亲谌尚真,是个秀才,当地人都尊称他为“秀才老爷”,娶过3房妻子,共生育5子2女。谌光重排行第三,由第三房妻子生养。大哥谌齐信、二哥谌齐睢都不喜读书,因而谌尚真就把希望都寄托在老三谌齐衍身上,给其取书名(乡下人...[详细]
顾春发(1919—1942),湖北天门岳口镇新堰郭湾村人。1939年参加抗日军队,1941年调任京山游击队 队班长。1942年随部队攻打驻京山县曹武街日伪军时,被日军抓捕杀害。岳口镇 岳口镇位于天门南部,全镇辖51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城区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