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熊槐 [春秋战国][公元前328年-前299年,楚国国君]

  • 战国时楚国国君(前328—前299)。名熊槐。曾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又乘越内乱,攻灭越国,设郡江东。但他排斥改革派,误信秦说客张仪,毁坏齐、楚联盟;先后败于秦、齐,失去汉中等地。前299年入秦被扣,死于秦。 【熊槐】(?—前296年)楚怀王,(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在位),楚威王之子...[详细]

楚庄王熊侣 [春秋战国][公元前613年-前591年,春秋五霸,楚国国君]

  • 楚庄王春秋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名旅(或作吕、侣)。在位时整顿内政,兴修水利,使“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国势大振。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继攻陆浑之戎,向周室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后大败晋军于邲(今河南荥阳北),迫使鲁、宋、郑、陈等国先后归附,称霸中原。...[详细]

崔珏 [唐][公元585年-?]

  • 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详细]

崔道融 [唐]

  • 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崔道融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详细]

单懋谦 [清][公元1802年-1879年]

  • 单懋谦(1802~1879)清朝官员。字仲亨,号地山。襄阳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历任编修、赞善、洗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后因请筹军饷会剿奉天盗患、创办团练有功,深得朝廷赏识,先后管理户部、吏部、国子监事务。后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督广东、江西学政时,革除陈规陋习,主考...[详细]

丁开清

  •  丁开清,男,1963年10月出生,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人,高中文化。1990年,青林寺村与周边乡村同中有异的谜语事象得到重视,丁开清开始在劳作中和劳作之余悉心收集乡亲口耳相传的谜语,成为第一个全面采录收集青林寺谜的人。他在宜都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从采录着手,逐一进行分类编选、注释、誉正,历时...[详细]

董燧 [明]

  • (公元十六世纪) 董燧是明代枝江的知县。江西乐安县举人。 董燧于嘉靖三十年(1522年)到枝江上任,虽然他已是50多岁,但他积极修军政法,奖励耕织。他为官清廉,身体力行,处处关心人民疾苦。任职四年期间,枝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清代乾隆五年《枝江县志》记载:“旧志称其智,识...[详细]

董和 [三国][三国时蜀汉名臣]

  • 三国时蜀汉名臣。字幼宰,南郡枝江董市人。刘璋为益州牧时,先后任命董和为牛(四川简阳县西)、江源(四川松潘县西)长,成都令。 当时四川很富饶,社会上盛行奢侈的风气,富商大贾,争相夸富。董和自奉节俭,粗衣蔬食,并颁布严刑法规,防止挥霍。豪强大族害怕其严刑峻律,呈请刘璋调他往巴东(今四川...[详细]

董允 [三国][?-246年,蜀汉四相,成都武侯祠文臣廊14文臣]

  • (?—246年) 三国时蜀汉大臣。字休昭,南郡枝江董市人。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董允初为刘备的太子洗马。公元223年刘禅即位,任黄门侍郎,受到诸葛亮的器重。同年,诸葛亮于出师北伐前,在《出师表》中推荐他,并任他为侍中,参与执政。 刘禅为太子时,董允任舍人、洗马;刘禅为“后主”后...[详细]

杜睿 [清][公元1611年-1687年]

  • 杜睿 (1611~1687) 清初诗人。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时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仍不屈。性傲,设竹门,午睡或有事时从外加锁,客来必须在外坐等,虽大官至也如此。曾作《与孙豹人书》,劝孙枝蔚勿仕清廷, “毋作两截人”;钱谦益来访...[详细]

杜濬 [清][公元1611年-1687年]

  • 杜濬(1611~1687) 清初诗人。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时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仍不屈。性傲,设竹门,午睡或有事时从外加锁,客来必须在外坐等,虽大官至也如此。曾作《与孙豹人书》,劝孙枝蔚勿仕清廷,毋作两截人;钱谦益来访...[详细]

范宗尹 [宋][公元1100年-1136年,南宋初宰相]

  • 范宗尹(1100-1136),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 南宋初宰相。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靖康初,以论弃太原三镇为言者所劾,罢归。张邦昌立为楚帝,遣其诣康王劝进。建炎元年,出知舒州,...[详细]

顾景星 [清][公元1621年-1687年]

  • 顾景星(1621~1687) 清代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顾景星记诵淹博,词作及诗文皆名于当时。在京师时和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交游,受到器重。他有些词里透露出故国之思,...[详细]

贺炳炎 [公元1913年-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 贺炳炎(1913-1960),绰号“贺小龙”,在战争年代失去了右臂,人称独臂将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 贺炳炎出生于宜都市松木坪江家湾村,9岁丧母,11岁就给人家放牛,先后学过篾匠、杀猪、打铁等多种手艺。1929年春,贺龙率领红军在宜都、松滋一带活动,贺炳炎参...[详细]

黄承彦 [三国]

  • 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三国志》: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详细]

春申君黄歇 [春秋战国][?-前238年,战国四公子]

  • (?—前238)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名黄歇,号春申君。楚考烈王时任令尹,封地淮 北12县,后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门下有食客3千。曾派兵马联合魏军救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 后,内讧中被舍人刺杀。春申君 (前320~前238)本名黄歇,东周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黄歇...[详细]

黄月英 [三国]

  •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答应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详细]

胡敌 [公元1898年-1928年]

  •  胡敌(1898-1928),字萃民,出生于宜都市聂家河(现五眼泉拖溪)一个富豪家庭。他是宜都市历史上第一任0党支部-、宜昌市第一位0党员。 1913年,胡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宜都县高等小学,1916年又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学习。此间,他积极投入“五四”学生-,政治思想逐渐成熟。他坚持在京半工半...[详细]

慧安 [隋][公元582年-709年,隋末唐初僧人]

  • (公元582—709年) 隋末唐初僧人。俗姓卫,荆州枝江人。隋大业(605-618年)中,开通济渠,强征民丁,饥者甚众,慧安广施财物,救济贫穷受苦之人。隋炀帝听说此事便要召见他,他避而不见,潜入太和山。 其后,慧安游蕲州(今湖北蕲春),止于终南山。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为...[详细]

胡美 [明][?-1383年,明朝开国功臣]

  • 胡美(?-1383年),原名廷瑞,为避朱元璋字,改名美。沔阳人,元朝末年为陈友谅麾下属官,任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后,派使者前去招降胡美。胡美便派使者郑仁杰到九江请降,并请求不要解散其部众。朱元璋开始予以指责,刘基用脚踏其所坐胡床,朱元璋这才醒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