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齐(?一1938年)祖籍四川,其父于清末经商遭变故后携家眷到竹山柳林居住。朱排行第二,长得五大三粗,性格狡猾凶悍,气力过人, 法出众,, 技高超。清末,朱靠-赢得大量田产,兼营商业,家道从此发达。 朱发财后,便蓄意扩充势力。他一方面借行医治病、“仗义疏财”骗得周围百姓的信任,另一方面巴结...[详细]
卓发刚(1928~),男,利川汪营镇石坝齐岳村人,旅台人士。 1928年出生在利川县汪营石坝齐岳村,早年就读于利川初中,毕业后赴恩施读书。1947年参加国民党青年军,1949年去台湾,后退役经商,在台从事建筑和房地产产业。 ...[详细]
朱潼生(1915~1994),又名朱玉秋,1915年2月生,南坪干堰人。大学文化程度。旅台人士。 1928年就读于恩施省立十三中。1932年考入武汉大学。1940年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14期工兵科二队,学习4年。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48年冬去台湾,1994年因病去世。享年79岁。 ...[详细]
朱树声(1889--1954年),派名志桐,字韵生,竹山县擂鼓台人。 幼年勤奋好学,青年时代研究经史、文学卓有成就,后随父离乡就读于奉天法律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任辽阳辽源地方检察厅检察长、奉天高等检察厅检察长、直隶高等检察厅首席检察官,曾赴日本考察司法。1936年,任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任...[详细]
朱廷立(1492-1566),字子礼,一字两崖,湖北通山县人。受学于王守仁。登嘉靖二年(1523年)登进士。 1527年升任河南道御史,1529年任两淮盐政,著有《盐政志》,后收录于《四库全书》,出任四川督抚,1535年任畿辅学政,1549年任礼部右侍郎,因政局难处回故里。 故事 朱...[详细]
朱 ,1911年6月生于湖北黄陂,1932年4月加入共青团,1934年底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出狱后任北平民先队组织部部长、河北省委军委委员。1937年9月起,任平汉线省委军事部部长,直南特委副书记、书记,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 部部长,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山东军区人武部部长等职。1945...[详细]
辛亥五烈士之一,民主革命著名活动家。 朱子龙(1875~1907),湖北沙市清河村人。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倡新政,训练新军,他怀抱救国大志,改名朱元成投武昌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营当兵,任营队书记。1904年7月,与张难先、吕大森等组成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他负责交际工作兼第八镇工程营代表。190...[详细]
邹理智,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江西国营蚕桑场场长、老红军、长征老干部(按省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2012年4月26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9岁。...[详细]
唐代-、诗人 鲍防,字子慎,天宝十二年杨儇榜进士,襄阳人也。善辞章,笃志于学。累官至太原尹、河东节度使。人乐其治,不减龚、黄,诏图形别殿。又历福建、江西观察使。丁乱,従幸奉天,除礼部侍郎,封东海公。又迁御史大夫。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柳公绰等,皆位至台鼎,世美其知人。时比岁旱,质对:...[详细]
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时楚国人。是和氏璧的发现者。 《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于荆山上伐薪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却遭楚厉王、楚武王分别砍去左右脚,后“泣玉”于荆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留有“卞和献璧”“卞和泣玉”等故事。 不能完全确定到底有关...[详细]
铁石肝肠——边居谊 边居谊(公元13世纪在世,卒于1274年) 湖北随州人,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因屡立战功,官至账前都统。 边居谊为抗击元军,率领军民构筑沙洋堡、新城堡。十月,元军从襄阳进兵,攻陷沙洋、新城(今沙洋县李市镇附近),新城守军在边居谊的带领下...[详细]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详细]
蔡允恭,荆州江陵人。蔡大宝的侄子。有风采,善缀文。仕隋,历著作佐郎、起居舍人。炀帝属词赋,多令讽诵之。入唐,为文学馆学士。贞观初,除太子洗马。集二十卷,今存诗一首。...[详细]
曹廷杰 (1850——1926)谱名楚训,字彝卿。祖籍湖北省宜都县,迁居江北高殿寺(今属枝江)。十岁入宜都城关就读,与杨守敬于金石地理之学精研甚密。曹廷杰少年时期有较好的家庭教育,20岁左右,已熟读了四书五经,兼读史地书籍。同治十三年(1874),由廪贡生考取汉文誊录,到国史馆当差,议叙双月选...[详细]
昌明大师1917年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市瑶华乡柏杨冲一个佃农家庭,俗姓曹,名志秀。系三房独子,颇受父母钟爱。大师自小聪慧勤奋,农作之余,求学于私塾,幸得塾师厚爱,不吝赐教,使大师孩童时代得以修学四书五经。1934年,大师17岁时,觑破世缘,于10月18日在湖北省枝江县江口镇弥陀古寺礼觉岸长老披剃。出...[详细]
陈沆(1785—1826),亦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浠水县巴河人。10岁随父读书,以诗赋见长。15岁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名。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叹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保和殿对策,陈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原卷手抄本...[详细]
陈光全,男,1938年 月出生,湖北枝江市人。196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宜都市教学研究室主任、宜都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被授予宜昌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宜昌市优秀专家称号,享受0专项津贴。1990年被湖北省人民0授予特级教师称号,1996年入选《中国著名特级教...[详细]
程正揆(1604—1676)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字端伯,号鞠陵,别号清溪道人、青溪老人、青溪旧史,顺治时改名“正揆”。孝昌人。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明崇祯四年(1631),程正揆登进士,入翰林,授尚宝司卿,掌握皇帝宝玺符牌印章。明亡后归附清朝,授光禄寺丞。顺治十一年(1654),改光禄寺...[详细]
陈兰祥,女,1950年4月出生,湖北宜都人。1975年华中农学院微生物专业毕业,1996年3月聘为高级农艺师,对土壤肥料、农用微生物及作物栽培有较深研究和专长,2005年4月宜都市农业局退休。1980年主持全国土壤普查宜都化验室理化分析工作,获省先进化验室;1986年~1992年主持全市水田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