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杰 [公元1867年-1939年]

  • 张万杰(1867—1939),字俊卿,西固东街人,出身读书世家。幼年随其三叔刻苦习文,17岁应童子试,连考7次,方中清代最后一科秀才,人呼“铁秀才”。后在东街大佛寺设帐授徒,一直从事教书生涯,以至担任国民小学校长。期间,帮助鼓励端山、阳山等地藏民子弟上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教诲学生以天下为己...[详细]

张延清

  • 张延清,男,藏族,1964年6月生,甘肃天祝人,199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81.01--1984.04,甘肃省天祝县林业局办公室通信员 1984.04--1985.08,甘肃省天祝县林业局公安股森林警察 1985.08--1993...[详细]

张振声 [公元1926年-1949年,革命烈士]

  • 张振声(1926-1949),永登县枝阳镇(今城关镇)人。 张振声幼年时期就聪明好学,且富有正义感,在县青云学校读书时,成绩优异。当有大同学欺侮小同学时,他总是站在弱者一旁,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学校毕业后,在生活中他目睹人民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财主官吏却飞扬跋扈,横行乡里,同时193...[详细]

张震宇 [公元1922年-2015年]

  • 张震宇同志生平(1922-2015)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天津警备区第三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天津警备区原顾问张震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14日13时06分在天津254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张震宇,原名张复基,1...[详细]

赵秀梅

  • 赵秀梅,女,汉族,1953年4月生,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泾滩村村民。 十几年前,赵秀梅不过是想给人看娃贴补家用,谁想一夜之间成了孩子的“奶奶”。她并没有因为生活困难、身体不好,放弃抚养孩子。因为她曾许下诺言: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在她的庇护下,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幼儿长成聪明懂事的少年。爱与义,...[详细]

周应沣 [清][公元1861年-1942年]

  • 周应沣(1861年一1942年),字伯清,号棣园、鼎元,花萼大士。永登县树屏镇咸水河人。周应沣自幼常年在外祖父家住,受到学有所成的外祖父廖鉴章的不少教诲。稍长,奔波于故乡与兰州之间读书,清德宗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戊子科第八名举人,后曾十次人京应试进士,均名落孙山,但是他有幸遍游-、燕京、...[详细]

安维峻 [公元1854年-1925年]

  • 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槃道人,秦安县神明川(今西川农民村)人。从小就受父亲严格教育,5岁时就能识楹联中的若干字。他童年时,因兵燹频繁,家境贫寒,入学读书较晚。一日他和弟弟路过县城南关,听到私塾里琅琅的读书声,便激动地说:“他日倘有缘,当夜以继日,以补蹉跎”。后受业于巨潭和高震诸...[详细]

白养珍 [公元1872年-1934年]

  • 白养珍(1872—1934) 又名白阳珍,南梁乡荔原堡村人。民国十七年(1928)陇东大旱,饥民铤而走险“吃大户”,白养珍主动为大家出谋划策,勇担重任,深得乡邻敬重。刘志丹在南梁建立革命武装,白养珍打探确认游击队是穷人的队伍后,就在群众中广为宣传。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张策、-到南梁...[详细]

尕藏成来

  • 尕藏成来 (1928-),藏族,甘肃夏河县人。系曼日玛夏休寺董仓-。 由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认定为第四世董仓-,后入拉卜楞寺,拜麦西·吉美和佐盖·却交等为师,学完百部经论后,奉嘉木样谕示出任四川省阿坝若尔盖寺赤哇。 六十年代初,遵照第三世夏休仓的遗嘱主持夏...[详细]

曹蓉江

  • 曹蓉江,字兆镜,又字月如,号蓉江,生于清同治年间,卒于抗战前。兰州人。 他鄙视科举考试,追求无拘无束的精神生活,在家中辟小楼为画室,不设楼梯,借滑轮牵引上下,黎明即起,上楼摩掌碑帖画谱,挥毫写宇、临画,不令人知。后投师四川名画家聋道人,潜心苦学,反复临摹历代名家画的花鸟虫鱼,取其...[详细]

常凡

  • 常凡 汉族,甘肃通渭县人,大专文化程度,笔名牧歌。 1962年5月出生,1980年8月参加工作。 自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甘肃日报》、《杭州文化时空》、《中国文化报》、《杂文选刊》、《小说日报》、《解放军文艺》、《陕西日报》、《百花》、《长江文艺》、《四川文艺》...[详细]

陈仲仁

  • 陈仲仁 藏族,笔名陈拓,1964年3月出生,甘肃临潭人,本科文化。 人民文学作家俱乐部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史志学会会员,甘南州诗歌学会副会长,玛曲县雪光文学社副社会兼秘书长。 1990年任玛曲县志办公室主任,编纂完成了120余万字的...[详细]

陈钟秀 [清]

  • 陈钟秀,字辉山,新城西街人,生于清咸丰年间,岁贡生,曾任岷县学正。他“工诗善书,辩词纵横,精识强记,为人方正不阿”。著有《咏雪诗存》四卷。 他和赵维仁先生一样,身经同治之乱,奔走他乡,栖身异地,写了很多忧时伤乱、凄凉悲愤的诗作。他的咏洮州八景诗,也写得不落巢臼,别有深意。  ...[详细]

刀考 [公元1931年-1993年]

  • 刀考 (1931年-1993年3月),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 1965年参加尼玛乡的社会主义教育,同年加入中国0。 1966年任0阿万仓公社红旗大队(贡赛尔村)党支部-。 由于他严于律己,工作认真,成绩突出,对党忠诚,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服务,197...[详细]

德白

  • 德白 (1968年-),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人。著名青年弹唱歌手。 1986年被县文化馆吸收工作,同年与人合作灌制发行《雪山情》、《格桑拉姆》、《才让措姆》、《妙音欢歌》、《心声》、《小百灵》、《奔仓翁毛》、《藏语文之歌》、《羚羊情》、《优美的弹唱》、《帮锦梅朵》(1~3集),《最新...[详细]

董卓 [三国][?-192年,东汉末年权臣]

  • 董卓(?年—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公元189年率兵入京城洛阳,擅行废立,独断专权。后被关东诸路军赶出洛阳,临行时,火烧洛阳,盗掘陵墓,使洛阳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破坏。 人物生平 身经百战 董卓父亲董君雅在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时,生下了董卓和董...[详细]

张华 [公元1855年-1916年]

  • 张华(1855~1916) 字选清,又名连杰,清怀安镇(今怀安乡怀安村)人。幼习武功,同治八年(1869),投军人“董字三营”为马夫。17岁时,手劈恶狼,名扬军中,升十长。同治十一年(1872),随董军进剿兰州、张家川回兵,骁勇善战,冲锋在先,一次杀敌十数名,遂升为小将领。光绪二年(1876),...[详细]

段坚 [明][公元1419年-1484年]

  • 段坚 (1419——1484),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明代兰州段家台(今省电信局附近)人。“早岁受书,即有志圣贤”。明景泰五年进士,授山东福山县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段坚一生信奉儒家的“爱民”、“仁政”、“洁身”等正统思想。在任福山知县时,从发展教育入手,建社学,育童士,教以...[详细]

段续 [明]

  • 段续,宇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台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在治理地方时,不畏权势,革除积弊,公而忘私,颂声载道。他任湖广参议时,见当地竹木所制的筒车,利用水力激轮旋转,提水灌田,功效显著,便详察其构造原理,绘制图样,走访农户,求教工...[详细]

段治仓 [公元1892年-1956年]

  • 段治仓(1892~1956) 祖籍陕西省定边县。兄弟6人,排行第四,人称段四。14岁即在家乡知名皮影艺人罗占英门下学唱皮影戏,只三四年时间,便学成集生、丑、净、旦及文武行当于一身,并能挑线,会吹、拉、弹、唱的皮影戏技艺。民国十八年(1929),逃荒迁居本县五蛟乡。当时本县文化活动十分落后,段治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