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千秋(?—前77年),本姓田,战国时齐国宗室后裔,其先祖于西汉初年徙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车千秋原为高寝郎,供奉高祖陵寝。戾太子因江充谗害而死,他上 书诉冤,武帝感悟,擢用为大鸿胪,数月后任丞相,封富民侯。为人谨厚持重。昭帝即位,受遗诏辅政,政事壹决于大将军霍光。以年老得乘小车入宫,号...[详细]
池星(1922,9—) 陕西三原人。擅长漫画、插图。曾在解 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宣传工作,任华北军区《战友》社美术。1957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 会展览部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分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室负责人,宁夏“鱼得水”书画院名誉院长。 作品有《美帝侵华史》、《斩断锁链》等。曾多次...[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崔逢吉。1912年3月2日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南区铁笳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入私塾读书,15岁考入绥德第一高等小学。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绥德南区委委员兼区团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委员,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详细]
崔伟(1831~1893) 又名崔三,回族,凤翔县南关外崔家凹人。幼时家贫,曾给地主当长工,长年赶车驮骡运输于外地。为人正直豪爽,精通马术、拳技,许多人拜他为师,跟随学艺,深受当地回汉族群众信赖。清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起义,凤翔府辖地回民拥戴崔伟为首领。八月四日,崔伟在麻家崖召集城...[详细]
崔振宽,陕西长安人,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与汉唐文化的辉煌相比较,自宋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使得以长安为代表的西部文化艺术的发展渐趋沉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气...[详细]
党崇雅(1585—1666) 清初名臣。字于姜,宝鸡县蟠龙乡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督饷天津。清顺治元年(1644)在通州降大顺,仍于户部任职。同年六月降清,以原官赴京补用,九月改刑部左侍郎,适应满清入主中原的需要,以明律为基础,草拟成《大清律集解附例》。顺治元...[详细]
党仲昆(1920—1974) 陕西省绥德县人。1938年毕业于绥德师范学校,1940年3月参加革命,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小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同年8月参军,曾在新兵团任后勤部主任、政治部主任。翌年4月以后任绥德县委秘书、长安县委秘书、宣传部长,省委党校教育科长、秘书...[详细]
邓福汉(1909—1976) 宝鸡县晁峪乡人。嗜好栽植花椒,并琢磨出一套方法:采用搓揉的办法去其籽外壳腊质,使之发芽率达85%以上,改直播为移栽。1951~1962年,由于他的示范作用,晁峪村成为宝鸡市第一个“千亩花椒村”,还零星栽培75000多棵。1962年总产达8万多斤,1963...[详细]
邓云章(1894—1967) 名宗汉,宝鸡县晁峪乡人。18岁随祖父学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宝鸡县医院副院长、中医学校校长、宝鸡市中医院副院长。曾以猪苓汤治愈王子清“血尿症”,以炒黄连治愈魏某“便血症”。著有《医学日记》、《脉学心得》、《用药心得》、《医案》、《医语》、《验方实验录》、《...[详细]
董翳(?—前204年),秦朝都尉,夏阳龙川(今陕西韩城西北)人,春秋晋国太史董狐后裔。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获项羽封为十八路诸侯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 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文(又名周章)等人率兵十万人逼近秦都咸阳。章邯建议二世赦...[详细]
董策成(1908—1972) 又名董金书,凤翔县糜杆桥乡董家头村人。民国27年(1938),在凤翔秘密建立了一支200余人的抗日力量,后撤至乾县参加了毕梅轩二五补训处,任一团一营营长。民国27~30年(1938~1941)赴中条山对日作战。民国32年(1943)5月,所部被编为陕西省...[详细]
董青山(1905—1986) 宝鸡县金河乡洪水沟人。幼家贫,为了生计去千陇等地为人牧放牛羊。其间常遭人-,遂立志做个强者。 民国13年(1924),董16岁,先后于宁夏、兰州等地寻访名师,学习武术,先后拜师学习“四门钟”、“四名拳”。由于名师指点,本人勤学苦练,数年后身...[详细]
董振五(1893~1919)名威,字振五。陕西扶风人。幼在本县读书,成绩多不如人。然其性格刚毅,常危坐如木偶。清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10月)西安、凤翔相继光复,清军由东西两路夹击陕西。西路一支五营由回军统领崔正午指挥,陷陇州(今陇县)越千阳直趋凤翔;其主力七个营亦经麟游进抵凤翔城北。坐镇凤翔...[详细]
段连昌(1879—1952) 宝鸡县桥镇乡三家村人。祖传七代木匠,技艺精湛。连昌对古建筑的下基放线制图营造、绘画雕刻颇有研究,所建古建筑典雅美观,县内之著名古建均为他带徒承建。著名者有西镇吴山之四椤亭等。其形为五转七,骨架是四大金刚两条龙,做三层带旋垒,檐口为龙象虎狼大嘴套鳄尖;脊为...[详细]
段维 清末官吏,字钢伯,岐山凤凰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对于法学尤有造诣。历任法部主事,法部员外郎。他将法学用于办案之中,拥护支持沈家本法律改革,摒弃残酷刑律,用法仁恕平和,平反了许多冤错案。对地方办赈兴学,修缮孔庙,及征集关、陇文献,纂修《陕西通志》均热心资助。其著述主...[详细]
段秀实(719年-783年),字成公。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人 。唐代中叶名将。幼读经史,稍长习武,言辞谦恭,朴实稳重。历任安西府别将、陇州大堆府果毅、绥德府折冲都尉。 安史之乱后,授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总揽西北军政,任内吐蕃不敢犯境,使百姓安居乐业。大历十四年...[详细]
独孤彦云,鲜卑人,《旧唐书》卷六十九有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五记载:其父独孤楷,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长孙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详细]
杜君绰(601年-662年12月11日), 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参加过征讨高句丽之战。 杜君绰祖父杜谧,是北齐时期的秀才,后被任命为中山郡功曹、县令。父亲在唐朝时因杜君绰的战功被追赠为汝州刺史。 杜君绰在义宁初时,投身义军。后归附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各地军阀,参加过讨伐刘...[详细]
杜子良(1906—1949) 凤翔县陈村镇东街人。民国17年(1928)毕业于省立二中,先后任国民党陇东绥靖公署民团队长和第二旅部中、上尉军官。西安事变后,遭陷害被关押,激发了对国民党消极抗日政策的不满。民国27年(1938)后,任国民党军队少、中、上校。民国38年(1949)任新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