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福

  • 卢永福 (1923~) 笔名卢永。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1946年肄业于西北大学外文系俄文组。历任中学教师,-办公厅苏联军事译文校订员,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室组长、主任,编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译协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9年加...[详细]

吕伯平

  • 吕伯平 (1964~) 笔名亦夫。陕西扶风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起在北京图书馆馆长办公室、文化部图书馆司工作,1993年起任中国工人出版社《五月文学》。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土街》、《媾疫》、《玄鸟》,短篇小说《迷乱的人流》、《老穆、瓦玲和我》、《记忆是一条神...[详细]

吕兰 [公元1900年-1976年]

  • 吕兰(1900~1976) 女,商州人。本姓蔡,幼时家境贫寒,父母无力抚养,将她给了一姓吕的人家。民国29年(1940),丈夫被豪绅恶霸破孩致死,自己又被陷害投入监狱年余。出狱后,她同两个儿子沿路乞讨,前往西安,在八仙庵附近赵家坑一处破窑内栖身,靠做零活度日。 民国30年(1941...[详细]

马均有 [公元1962年-1982年]

  • 马均有(1962—1982),陕西省泾阳县中张乡小寺郭村人。上小学时,好学上进。上中学时,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中学毕业后,到陕西煤炭基本建设公司一处当工人。1979年9月,经过文化考核,被选拔为教师,在一处职工子弟学校任教。3年间,他没缺过一节课,教学认真,爱生情深,被评为优秀辅导员,所...[详细]

马励武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 马励武,字支强,陕西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生于1904年。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早年毕业于城关西国民小学、县立中学,肄业于北京入中国大学。 1919年至1923年为咸林中学第一学级学生 早年参战经历 1923年,与王汝任等人创办报纸《明天》、《鸣籁》等刊物,宣传国民革命思想。 ...[详细]

马鸣录 [明]

  • 马鸣录 (生卒年月不详),褒城人。明末任提刑按察使副使。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五日,和硕豫亲王多铎领兵十万攻扬州,马鸣录助史可法守扬州城,因寡不敌众,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城终被攻破。史可法、马鸣录等被杀害。...[详细]

毛武超 [公元1868年-1946年]

  • 毛武超(1868~1946),字君武,宁强县沙河子人。出生于农家,弟兄4人,武超行三。弟兄各有所学,均司职在外。父为民间草医。母周氏,善持家教子,受一方绅民称道。 武超少家贫,居茅舍,曾读私塾数载。十八九岁由其在凤州警备队任职的大叔荐举,任花丁(今宁夏盐池)盐务局缉私队长,后赴兰州任...[详细]

毛仪彬 [公元1892年-1935年]

  • 毛仪彬(1892~1935),镇安县米粮乡西坪村人,从小受尽苦难。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善于组织,素孚众望。1929年因反对压迫,曾率谢世成、李春秀和部分穷人“除暴安良,打富济贫”,首倡组织大刀会并任首领,抗粮抗捐。先后在米粮川、西口、两河等地英勇作战,吓得国民党县政府三年不敢到县东催粮逼款...[详细]

马师恭 [公元1903年-1973年,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 马师恭(1903~1973),字子敬,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人,1903年出生,为黄埔陆军军官军校1924年一期学员。 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个人生平 曾参加东征,在溪水、棉湖两战役中立功受 奖。1926年参加北伐,升为团长。1930年任陆军第十九师参谋长、 第十一...[详细]

马天闲 [公元1878年-1951年]

  • 马天闲 (1878~1951),名骏,耀县孙原乡孝义坊西坡村人。青年时,就学于三原宏道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新思潮,并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受陕西同盟会委托,回到家乡“坐底”,筹建秘密革命据点“耀州牧羊场”。张勋复辟,天闲随宋向辰、樊灵山、郭坚等率师讨伐,不遗余力。 民国...[详细]

马席珍 [公元1899年-1969年]

  • 马席珍(1899~1969),回族,经名伊斯麻赖,镇安县熨斗乡人。出身贫苦,自幼好学。1906年开始学《古兰经》,1912~1919年在西安市回回巷、洒金桥、甘肃等地经学院深造,兼练武功,学汉文。1920年后,历任商县、安康、旬阳、白河县,镇安茅坪、熨斗等地清真寺教长(阿訇),镇安县伊斯兰教协...[详细]

马允刚 [清]

  • 马允刚 (生卒年月不详)河北开州人。嘉庆二年(179)任沔县知县时,兴办学校,修缮旧祠、庙,办事干练,组织县团勇维护县境安全,政绩昭著。嘉庆五年(1800),主持重修武侯祠、武侯墓,并主持撰写《武侯祠、墓志》。 马允刚喜爱书法,性格刚毅果决。嘉庆十六年(1811)升任定远厅第八任同知。十七...[详细]

穆镇基 [公元1865年-1920年]

  • 穆镇基(1865~1920) 字鼎丰,回族,世居本县西门内。与兄培基相偕肄业关中书院,因家贫归,就学丰宁书院,刻苦自励,补县学生员。光绪二十四年于清真南寺设馆授徒,学生众多,刘霞举、孙雨晴等皆出其门。 光绪三十二年,镇基任县高等小学堂教习。翌年,奉陕西提学使命,调入省城学...[详细]

宁济仲 [公元1870年-1955年]

  • 宁济仲(1870~1955),名相臣,济仲是其字,宁强县大安宁家湾人,出身农家,清末生员,奋学欲登科第,因“燕子砭教案”发,罚宁停考5年而未就。开办新学后,蒙亲友资助,赴西安考入省立优级师范,民国元年(1912)毕业回县。次年,受聘为宁羌县高等小学校长。由此,开始教育生涯,成为本县受过专门师范教...[详细]

牛秋子 [公元1911年-1935年]

  • 牛秋子(1911~1935) 本县安坎乡人,从小当童养媳。民国24年(1935),在新集参加红四军,任妇女会主任,发展会员30余人,动员妇女百余人随军西征。红-移时留下坚持斗争,后被还乡团杀害。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方继信 (1911~1976) 陕西省汉中镇巴县 ...[详细]

庞文彦 [公元1911年-1969年]

  • 庞文彦(1911~1969) 字美轩,男,县城人,6岁启蒙,11岁入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6年3月,在西安私立敬业中学上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该中学团支部书记。1928年,其父庞启科在西安逝世,庞送父灵柩回家,并将组织关系转至汉中地下党负责...[详细]

裴巽 [唐][?-726年]

  • 裴巽(?-726年8月19日),先娶唐中宗李显之女宜城公主(初作义安郡主),公主病逝后娶唐睿宗之女薛国公主(时称清阳公主)。 唐中宗李显第二女宜城公主。 虽身为君主,婚姻大事上却不如平民百姓的自由度。 不过婚后公主和驸马有没有可能相爱是一回事,公主皇家身份有没有被尊重是另一回事,女人...[详细]

彭定一 [公元1923年-1987年]

  • 彭定一(1923~1987) 桑园乡胜利村人。民国26年(1927)冬在西乡简师求学时参加民先队,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27年11月赴安吴堡“青训班”学习,期满后在陕甘宁边区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民教馆长。31年8月加入共产党,并任延安行政学院会计专业支部书记。35年3月调中共...[详细]

彭辉 [公元1915年-1993年]

  • 彭辉(1915~1993) 男,本县碾子乡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长期从事中共地下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6月由中共陕西省委介绍到红一方面军工作,同年7月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历任区队长、队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详细]

彭龄 [清][公元1820年-1890年]

  • 彭龄 (1820—1890),字梦九,旧州铺人。岁贡生,历任靖边、周至县儒学训导。自幼勤学上进,博览群书,有“南山彭”之称,生平著作多,其《诗文集》、《汉水述》、《十三经注解》等已散失,唯所纂《沔县新志》尚存,刊行于光绪九年(1883)六月,全书四卷,共6.27万字,分天文、地理、建置、赋税、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