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坯[清](一八三九至一九O二)字山夫,陕西盩厔人。官知县,罢后居江苏淮安,筑园居焉,有苇西书屋、温经室诸胜。工八分书,嗜金石碑版,藏异甚富。偶写小幅梅花。《三洲画史、志学斋杂志》 同年(公元1839年)出生的名人: 蒲华 (1839~1911) 清末海派四大家 浙江省嘉兴 杨...[详细]
路慎庄[清]字子端,号小洲,陕西盩厔人。德子。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翰林,以给谏官淮阳道。藏书极富,才证精详。丹铅之暇,以山水自娱。沉郁苍润,得公望笔意。兼工花卉,有自绘使闽纪程册。~林今话续编、清画家诗史》 ...[详细]
卢献之(1877~1948),名廷琛,字献之,号席鑫,祖籍甘肃成县,清康熙初年移居凤县凤州。清末秀才,一生从事中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对张仲景《伤寒论》、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附方妙用》等医书颇有研究。擅长妇、儿科。1933年在凤州东街开设药铺,坐堂行医,如遇病人困难,即在自己药铺抓好中...[详细]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详细]
马钧,字德衡,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魏国扶风郡扶风县(今陕西兴平)人,是我国古代一位精于机械制造的发明家。他曾任曹魏博士、给事中,长期活动于都城洛阳。 马钧出身贫寒,从小口吃,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魏明帝(227年—239年在位)时,为给事中。因不善言谈,故不多与人交往,又不会钻营奉承,所以...[详细]
马理(1479—1556)字伯循,明正德甲戌年(1514)进士。曾任吏部稽勋主事、稽勋员外郎,稽考功郎中光禄卿等职。弘治年间就学三原宏道书院,其学识和文章闻名全国,当时学者都将他与宋代著名哲学家、关中学派代表人物张载相提并论。所著《送康太史奉母还关中序》一文,被传抄国外,朝鲜国将此文作范文传诵。...[详细]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 - 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详细]
毛群安,周至县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卫生部办新闻发言人。1980年,毛群安从周至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1985年毕业,1987年调入卫生部工作,在卫生部办公厅一干就是18年。在此期间,他曾取得卫生管理硕士学位,还到美国、澳大利亚进修卫生行政管理,并对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写过专著。...[详细]
马融(79~166年),字季长,东汉著名经学家,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父马严做过将作大匠,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陵园等工程。 马融年轻时曾向当时学者挚恂学习儒家经典,并娶其女为妻。永初二年(108),大将军邓骘慕名召他为舍人(亲近随从),他自视清高,不愿趋炎附势,毅然离开京城到凉州的武都...[详细]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父马平做天水兰干尉,丢官以后留在陇西,与当地的羌族人居住在一起,娶羌族女为妻,生马腾于陇西。 马腾成年后,做了凉州刺史耿鄙的司马。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四月,耿鄙在讨伐韩遂时兵败被杀。身为司马的马腾便拥兵反叛朝...[详细]
马映选(1908~1970),字骥伯,回族,凤县凤州人。陕西省立第二中学毕业,1931年又在陕西省公路局公路人员养成所学习,1932年回县任西街小学教员。1933年2月奉陕西省建设厅调令,参加汉(中)白(河)公路测量及施工,直至公路建成。1942年回凤,任县0建设科技师。 1942...[详细]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光武帝刘秀曾赐予他“伏波将军”的称号,因而后世人也称他为“马伏波”。 青年时期的马援无心死抠书本,总想到边郡去养马放牧。王莽当政时他做了郡里的督邮(郡吏),在一次押送罪犯时,出于同情放走了犯人,他自己也逃之天天,躲到当...[详细]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详细]
孟达(?~228年),字子敬,亦字子度。扶风郡(治今陕西兴平县)人。其父孟他,以贿赂中常侍张让而得授凉州刺史。孟达少时入蜀。刘备取代刘璋后,任孟达为宜都太守。又命养子刘封率孟达攻占房陵、上庸两郡。关羽被东吴军围困时,刘备令刘封、孟达出兵援助,但刘、孟皆未从命。关羽全军覆灭,刘备由此对孟达不满...[详细]
蒙恬(?~公元前210年),齐人。秦朝著名大将。刚毅忠信,治军严整。曾率重兵抗击匈奴,威震边关;又曾亲督修筑万里长城,名播朝野。他克尽职守,为秦王朝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恬是将门之后。其祖父蒙骜战国后期自齐国投奔秦昭王,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起,为秦将,功绩累累;其父蒙武,是秦朝...[详细]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 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后事迹不详。 家世背景 蒙武出...[详细]
刘参(?—前162年),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三子。 汉太宗孝文皇帝三年(前177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于是当时诸子皆立为王。 其中刘参被立为太原王,刘恒次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两年后,刘武转徙为淮阳王,代地尽归太原王刘参,刘参号遂易为代王。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代王藩系从...[详细]
字仲诏,号石友,又号石隐庵居士,原籍陕西安化,米芾后裔。徙居燕京(今北京),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宫篆法,也有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书迹流传甚多。右图《湛园花径诗》为大字行书,在当时较为少见,其书运笔迅疾,沉着爽利。《书史...[详细]
牛光斗,明,凤县人,恩贡,任河南省开封府丞。父牛彩,贡生,官四川成都府教授。 崇祯年间,李自成部决河堤,城被水淹,牛光斗作筏拯救溺水百姓,捐俸设粥厂救济灾民,修复河堤,安抚百姓,因功升开封知府。1644年明亡,辞官归里,讲学于凤州洪利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