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氏 [上古]

  •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远祖,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2-3] 。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详细]

胡登洲 [明][公元1522年-1597年,伊斯兰教学者、经师]

  • 【胡登洲】(1522~1597)中国伊斯兰寺院经堂教育创始人。字明善。咸阳市渭城区人。明嘉靖年间,朝觐麦加回国后,立志兴学,率先改革口口相传教义的办法,开创了我国伊斯兰寺院经堂教育。他专心研究宗教哲学,使用阿拉伯文经典,创立了伊斯兰教陕西学派,被中国穆斯林尊为“胡太师祖”。 胡登洲幼年学习...[详细]

秦二世胡亥 [公元230年-207年,秦国国君]

  • 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逼死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并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详细]

韦思安 [商]

  • 韦思安,唐朝驸马,出身雍州韦氏,即后来的京兆韦氏,雍州(今陕西西安)人。 韦思安,唐朝驸马,官职岚州(今山西岚县)刺史。 尚唐太宗第十三女晋安公主,与公主陪葬昭陵。 在政期间对百姓照顾有加,减少他们的劳役,深受当地老百姓们的尊敬。 死于安逸,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详细]

贾逵 [汉][公元30年-101年,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

  • 贾逵(30~101年),字景伯,东汉学者,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父亲贾徽是西汉著名学者刘歆的学生,造诣颇深,著有《左氏条例》一书。贾逵在父亲的教诲下,自幼埋头读书,专注于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之间。20岁左右,他已能背诵五经正文和《左传》一书。后来,他终于继承...[详细]

贾汉复 [清]

  • 贾汉复,字胶候,山西省曲沃人。清康熙年间任兵部尚书,总制川陕。康熙三年(1664)秋,巡视汉南,怜连云栈道崎岖,捐金募工,亲授计划、策略,引荐关南分巡使范发愚共商修栈道之策,命参戎李承恩、司李曾王孙监督管理施工事宜。自煎茶坪抵鸡头关,绵亘600里,剔险披隘,尽成坦途。共用营兵、驿夫、各匠69...[详细]

焦遂 [唐][饮中八仙]

  • 焦遂,唐朝人,平民,以嗜酒闻名,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等人为酒友,并称“饮中八仙”(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 -史籍记载 杜甫《饮中八仙歌》称:“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相传焦遂口吃,但据唐代袁郊所撰《甘泽谣》陶岘条,有布衣焦遂,而无口...[详细]

贾平凹 [中国当代作家]

  • 贾平凹(其中凹读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月迹》已经收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苏教版七年级下选用。 贾平凹出生于并不富裕的农村,...[详细]

谷永 [汉][?-前10年]

  • 谷永(?~前10年)字子云,长安人。西汉时期官员。本名谷并,据说因尉氏男子樊并造反,改名谷永。因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他才德优异,拜任他为自己的属吏,后举荐他为太常丞。 汉成帝刘骜即位时,把政事委托给大将军王凤,谷永知道王凤刚刚被信任而掌权,于是依附王凤。后出京师做了安定太守。后王音薨,成都侯王...[详细]

景丹 [汉][?-26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临潼北)人。青年时期在京城长安学习。王莽新朝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景丹以言语科任固德侯相,又因办事干练,调任朔调连率副贰(副太守)。更始称帝,他与连率耿况率众归附,被任命为长史。 王郎称帝起兵,招降各郡,景丹与太守耿况商量领兵抵抗王郎。此时...[详细]

李信 [秦][秦始皇手下十大名将]

  •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人,秦朝将领。先祖李宗,为魏国大夫,至李信历十代,均为大臣或将领。祖父李崇,为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父李瑶为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 李信年轻时强壮勇敢。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国举兵进攻赵国,李信出兵至太原云中,与秦将王翦率兵包围赵...[详细]

康海 [明][公元1475年-1540年,明朝状元,前七子]

  •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因事入狱,为救李而求情于谨。后谨败,被列为同党而落职为民。归家后以山水声伎自娱。前七子之一。诗与李梦阳齐名,数量丰富,但比较粗糙。其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主要内容为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倾吐游赏山水的闲情逸致。前者如〔雁儿落带过胜令〕倾泄其没头没脑受灾殃的...[详细]

康健才 [公元1914年-1978年]

  • 康健才(1914~1978),字华生,陕西省华县人。15岁在西北军第四师护士训练班学习,1931年在西北军第三军医院见习,后由少尉军医连续升为中校军医、院长。建国后于1950年参加工作,在凤县卫生院任医师,曾于1950年8月~1954年10月,为卫生院负责人。擅长内、儿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详细]

寇谦之 [南北朝][公元365年-448年]

  • 寇谦之(公元365—448)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阎良区武屯乡境内)。为北魏著名道士,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 同年(公元365年)出生的名人: 陶渊明 (365~427) 浔阳三隐 江西省九江市柴...[详细]

寇准 [宋][公元961年-1023年,中国古代十大忠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渭南三贤]

  •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详细]

唐哀帝李柷 [唐][公元892年-908年,唐朝第二十位皇帝]

  • 唐哀帝李柷(公元892年-公元908年),别称李祚、唐哀帝、唐昭宣帝,唐朝末代皇帝。李柷即位时,年仅13岁,未改元,仍沿用唐昭宗李晔的年号“天佑(古作天祐)”。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唐哀帝-禅位给朱全忠,唐王朝就此灭亡。908年,朱温派人赶到曹州毒死李柷,谥号哀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庙号景...[详细]

廉丹 [汉][?-22年]

  • 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王莽新朝大司马庸部(益州)牧。绿林赤眉起义后,任更始将军,与王匡一起镇压赤眉军,- 烧杀无恶不作。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歌谣说:「宁逢赤眉,不逢太师(王匡),太师尚可,更始(廉丹)杀我」。赤眉军攻破成昌后(今山东东平西),将廉丹斩杀。 同年(公...[详细]

唐文宗李昂 [唐][公元809年-840年,唐朝第十四位皇帝]

  •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之子。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为帝,是为唐文宗。公元835年,朝廷大臣与宦官斗争白热化,发生“甘露之变”,宦官集团掌握朝政大权。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李昂抑郁而死,享年3...[详细]

梁鸿 [汉]

  •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妻孟光,与他同县。 梁鸿的父亲梁让,王莽时期曾任城门校尉,封爵为修远伯。梁鸿幼年时跟随父亲在北地居住。父亲死后,回到关中,入太学学习。学业完成后便在上林苑中养猪。 梁鸿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在他回到家乡平陵后,郡中有权势的人家,多前...[详细]

唐宣宗李忱 [宋][公元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别名李忱、李怡、琼俊,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子。唐宣宗李忱代表作有吊白居易、百丈山,在位期间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唐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史称“大中之治”。公元859年,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驾崩,谥号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