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玙 [唐][唐朝宰相]

  • 王玙,少习礼学,博求祠祭仪注以干时。开元末,玄宗方尊道术,靡神不宗。玙抗疏引古今祀典,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玄宗甚然之,因迁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玙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近于巫觋,由是过承恩遇。肃宗即位,累迁太常卿,以祠祷每多赐赉。乾元三年七月,兼蒲州刺史,充蒲、...[详细]

王德元 [公元1908年-1978年]

  • 王德元(1908-1978),艺名猛开花。渭南市临渭区孝义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随着名艺人王谋儿学艺,因记性好,过目不忘,青年时期就能演唱24本戏,出师后誉满同、朝,荣获“猛开花”之称。 他为人耿直,性情爽朗,一生从艺,精益求精,生、旦、净、丑均能演唱,扮演小旦尤为出色。最拿手的戏是《打仗》...[详细]

王德真 [唐][唐朝宰相]

  • 王德真,雍州(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岳州刺史王武宣之子。 永隆元年(680年),唐高宗任命王德真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与裴炎、崔知温同时为相。同年九月,王德真被罢去宰相,改任相王府长史。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详细]

王典章 [公元1865年-1943年]

  • 王典章(1865~1943) 字幼农,本县马额镇魏回村人。16岁中秀才,曾受业刘古愚、柏子俊。后以监生援例妁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1904年人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滇黔边防大臣筹备...[详细]

王嘉胤 [明][?-1631年]

  • 王嘉胤(?-1631年) 明末农民起义早期首领。府谷县人(今陕西省府谷县黄甫乡宽坪村人)。崇祯元年(1628年),因年荒乏食,会同吴延贵等组织当地大批灾民揭竿而起,公开打富济贫,与官兵相抗,从而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嘉胤起义后,响应者蜂拥而至,高迎祥、王自用等带领人马主动遵从王嘉胤的号...[详细]

王建中 [清]

  • [王建中]本县郑村人,生员,后依例补为明经。他秉性率直,急公好义。清咸丰四年(1854),本县盐课改官运试销为按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例,全部摊入地丁征解,而同样餐餐不离食盐的官佐、军流、富商和寄籍等无土地之人,却无分毫负担。此事显然不公,公文甫下,民怨沸腾。建中自告奋勇,愿代表乡众,进...[详细]

王綝 [唐][?-702年]

  • 王綝(?-702年),字方庆,雍州咸阳(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东晋太傅王导后代。唐朝武周时期宰相,著名藏书家 起家越王府参军,累迁太仆少卿。武则天继位,累迁广州都督,颇有政绩。转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累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唐中宗复位,拜太子左庶子,晋封公爵。长安...[详细]

王劲哉 [公元1897年-1968年]

  • 王劲哉(1897~1968)字步礼,绰号“王老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自幼好玩 弄棒,习拳练武。西安单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入陕军马青苑团任排长,后入陕西陆军讲武堂学习。1925年在国民军第二军补充团二营七连任连长。国民军第二军失败后,转入陕军杨虎城部任营长。1928年随军开赴山东剿匪...[详细]

王济人 [公元1915年-1968年]

  • 王济人(1915—1968),又名重台,华阴县东栅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西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华阴中山街小学任教,二十八年(1939)任校长。解放后,任本县第三科(文教科)科长,1956年任副县长,1959年并县后任渭南县政协副主席,1961年,复任本县副县长。 王在华阴中山...[详细]

王赖赖 [公元1883年-1967年]

  • 王赖赖(1883--1967),原籍大荔县人。l944每于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幼年同王麦才、朱林道同州梆子。1931年,他与拜家红、朱林逢、罗士奎旌县成立了“民生社”并任教练。l956年被陕西省对校聘请为同州梆子班的教练。1961年参加了同归赴京汇报演出团,在北京向中央-演出了他的拿《鼓滚刘封...[详细]

王离 [秦][?-前207年,秦朝著名将领]

  • 王离,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秦朝著名将领。王离受封武城侯,继其父担任将领,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兵与起义军作战。巨鹿之战,兵败被俘,后去向不明。 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因功受封武城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之后,建立皇帝...[详细]

王林生 [公元1881年-1930年]

  • 王林生(1881~1930) 名炳灵,字林生,本县人。幼受业于毛班香私塾,后入陕西中学堂,清光绪癸卯(1903)科乡试中,王为副贡,遂教授里中,长于西北史地,并精于医术。后追随于右任至沪,任《民立报》编辑,鼓吹革命思潮,为政论界注评。《民立报》停办后,返里复从事教育事业,历充省立女子师范及私...[详细]

王陆一 [公元1896年-1943年]

  • 王陆一(1896~1943) 原名肇巽,一名天士,本县北秦堡人。少年时聪颖有志。5岁入私塾,八九芗写诗作文,后考入西北大学法科,因家贫不能继续学业,遂任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辛亥革命后,与王绍文等共举反袁,事泄,王绍文遇害,遂回三原,继续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后参加“三原起义”。于右任任陕西靖...[详细]

王麦才 [公元1881年-1965年]

  • 王麦才(1881-1965),又名麦儿。同州梆子演员。大荔县双泉乡王旗营人,早期曾在袁老三、王学山戏班搭班演戏,擅长大花脸、二花脸。 1953年起先后在朝邑九三剧团、省戏校,后又到戏曲研究院,1964年因病由省戏曲剧院回家。 王麦才在家乡热心为农村业余剧团排戏,连续3年为本乡双泉南龙池业...[详细]

王谋儿 [公元1878年-1971年]

  • 王谋儿(1878-1971),同州梆子名艺人,陕西省政协委员,渭南市临渭区交斜新寨人。祖居大荔洛河九龙村。因幼年丧母,9岁就投奔澄城县白友辉“金盛班”学艺,拜“一字黑”为师。后又经大荔杨师傅、澄城冯喜芳等师赐教,加之本人精心钻研技艺,集名师之长,进步很快。唱、念、做、打四功俱全,并以扮演须生见长...[详细]

王尚文 [公元1885年-1939年]

  • 王尚文(1885—1939) 号子郁,城关镇东街洞子巷人。肄业于西北大学及北京中国大学,任省第一中学教员。民国8年(1919),中原辄起兵事,遂投笔从戎,任陆军第20混成旅副官长,兼执军法,旋任独立营长。民国13年(1924)任20师炮兵团长,驻防汝南,后提为旅长。民国16年(1927)革命军北...[详细]

王绍猷 [公元1883年-1971年]

  • 王绍猷(1883-1971),富平县人,同盟会员。随井勿幕部参加过讨袁战争和0运动,任职至旅长。l928年他的部队在河南遭军阀排斥,便愤然解甲退出军界,返回西安,从此献身于秦腔艺术事业。40年代初,他就立志研究秦腔。为了立论有据,对秦腔与兄弟剧种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曾多次奔波于京、津、沪、汉、苏、...[详细]

王淑妃 [五代十国][?-947年]

  • 王淑妃(?-947年),别名花见羞,五代十国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有“五代第一美女”之称。王淑妃,邠州饼家子也,有美色,号‘花见羞’,后遂为美女之代称。王淑妃侍奉皇后曹氏很谨慎,每次后唐明宗早晨起来洗漱穿衣都是王氏服侍左右,曹皇后心里也非常喜欢她,然而宫中的事都由王氏做主。947年,王淑妃母子被...[详细]

王叔振 [公元1906年-1935年]

  • 王叔振(1906~1935) 原名淑贞,女,生于本县东关。1920年考入省立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经常参加学生-,发表演讲,呼号救国。1927年4月,与国-军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结婚,任联军总政治部秘书,遂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根据党的指示赴上海从事济难会的工作,营救被逮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详细]

王四贵 [公元1895年-1978年]

  • 王四贵(1895-1978),碗碗腔名老艺人。大荔县石槽村人。自幼投师东高垣村皮影艺人曾儿。他勤于学习,不久即坐鼓说戏,生旦净丑,行行出众。他演唱的“十大本”以及《珊瑚塔》、《观音堂》、《金琬钗》等很受群众欢迎。后因嗓音变化,他又苦练月琴,终于练得旋律优美,婉转悠扬,如泣如诉。群众赞誉他弹月琴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