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简文帝司马昱 [晋][公元320年-372年,东晋第八位皇帝]

  • 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371年—372年在位2年。 司马昱,字道万,河内温县人,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司马绍之弟。幼岐嶷,为元帝所爱。初封琅邪王,初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详细]

晋康帝司马岳 [晋][公元322年-344年,东晋第四位皇帝]

  • 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 ,母明穆皇后庾文君,东晋第四位皇帝,342年―344年在位。 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 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详细]

晋明帝司马绍 [晋][公元299年-325年,东晋第二位皇帝]

  •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 ,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 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详细]

晋穆帝司马聃 [晋][公元343年-361年,东晋的第五位皇帝]

  • 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在位17年。 司马聃,康帝长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详细]

晋孝愍帝司马邺 [晋][公元300年-318年,西晋最后一位皇帝]

  • 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00年-318年2月7日),别名司马业、司马彦旗,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永嘉七年(313年),司马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建兴四年(316年),晋愍帝派侍中宋敞向刘曜送上降书,自己乘坐羊车,脱去上衣,口衔玉璧,侍从抬着棺材,出城投降。晋愍帝投降汉...[详细]

晋孝武帝司马曜 [晋][公元352年-396年,东晋的第九个皇帝]

  • 晋孝武帝司马曜(352年——396年11月6日)372年—396年在位25年。 司马曜,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个皇帝,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因酒后戏...[详细]

晋元帝司马睿 [晋][公元276年-323年,晋朝皇帝]

  •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别名司马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公元318年司马睿于4月26日即皇位,改元太兴,重用王导,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公元323年1月3日,晋元帝忧愤病逝,终年47岁,谥号元...[详细]

祭遵 [汉][?-33年,十七史百将传,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 祭遵(?—33年),字弟孙,汉族,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 祭遵少爱读书,后为县吏,投奔刘秀后,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九。刘秀称帝后,任征虏将军,封颖阳侯。 历史评价  新野李湖文化苑祭遵浮雕 新野李湖文化苑祭遵浮雕...[详细]

孔维 [宋][公元927年-991年]

  • 孔维(约927-991),字为则,雍丘人。宋太祖乾德四年(966)进士,开宝年间任考试官,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升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又任职国子监《周易》博士、《礼记》博士。太平兴国七年(982)他代表宋王朝出使高丽国(今朝鲜),是继宋准之后杞县籍-第二个出使外国的使官。高丽王向他询问中国礼...[详细]

孔夷 [宋][公元1086年-1160年,宋朝词人]

  • 孔夷,北宋哲宗年间(公元1086-1160年)的著名词人、书法家。字方平,号三楼。汝州龙兴(今属河南宝丰)人。学者孔旼之子。北宋哲宗元祐间隐士,隐名鲁逸仲。孔夷深受父亲孔旼的影响,终生不求仕进,唯以诗酒自娱。隐居滍阳(今河南),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滍皋渔父。与李荐、刘攽、韩维为友。王灼《碧鸡漫志...[详细]

雷邦正

  • 1995年9月的-一天,一个令人惊诧的消息在周口地区引起了轰动:淮阳县新站镇关屯村农民雷邦正,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这在我区建国以来还是第一人。 雷邦正生于1950年,17岁高中肄业后,到桥梁工程队当过电焊工,去地区柴油机厂...[详细]

李璆 [宋]

  • 李璆,字西美,汴人。登政和进士第,调陈州教授,入为国子博士,出知房州。时既榷官茶,复强民输旧额,贫无所出,被系者数百人,璆至,即日尽释之。 宣和三年,廷议将取燕,璆闻之,曰:「百辟卿士,一倡共和,国家安危,其几在是。」上疏切谏,大略谓:「太祖以圣武得天下,将士皆百战之余,以是而取燕云,宜易...[详细]

李揆 [唐][公元711年-784年,唐朝宰相]

  • 李揆,[唐](711 ― 784)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开元末进士。封姑臧县伯,官至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卒年七十四,谥曰恭。美风仪,善奏对。肃宗叹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故时称三绝。善文章,尤工书。《唐书本传》、《书史会要》。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详细]

梁补阙 [唐][公元929年-100年]

  • 《全唐诗》收《赠米都知》诗一首,不载其名。近人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疑为梁肃,不确。按梁补阙,应为梁周翰(929-1009),字元褒,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详细]

梁开山 [清][公元1890年-?]

  • 梁开山,濮城镇南关人,大约出生于1890年。他精于厨艺。相传,他曾相继为袁世凯、石友三等历史名人做过大厨,并发明了滑脊汤等濮城名吃。他年老回家后,带出不少厨艺水平较高的徒弟,在濮城当地名气很大。 据说,有一次弟子们在为邻居家操办饭席时,发现前来吃饭的人很多,而事先准备的的食材比较少,主家急得...[详细]

李邦献 [宋]

  • 李邦献,字士举,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人。太宰李邦彦之弟。 宣和七年(1125),直秘阁、管勾万寿观。绍兴三年(1133),夔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五年(1135),特追职名。二十六年(1156),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又直秘阁、两浙西路转运判官。乾道二年(1166),夔州路提点刑狱。六年(11...[详细]

李邦彦 [宋][?-1130年,宋朝宰相]

  • 李邦彦(?一 1130),字士美,怀州(今属中国河南沁阳)人。北宋末年政治人物,“靖康之难”投降派0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灭亡。 大观二年(1108年)进士。外表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市井,习惯猥亵卑鄙,应对便捷。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相传唱,自号李浪子。有...[详细]

李渤 [唐][?-831年,白鹿洞书院]

  • 李渤(?-831年),字澹之,洛阳人。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曾上 书言宰臣肖免等平庸误国,其性情粗放,令权臣所顾忌。后出任虔州刺史,长庆元年(821年),调任江州刺史。他读书的地方“白鹿洞”,后世几经扩建为白鹿洞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详细]

李常宁 [宋][公元1037年-1088年]

  • 李常宁:开封廪延(今河南延津)人,字安邦。生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卒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戊辰科状元。 李常宁自嘉祐年中举,多次为春官所却,省试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戊辰科对策于廷,其词奥衍,有汉唐之遗风,遂被擢为魁首,时年已52岁,天下人都很惊异...[详细]

李崇 [南北朝][公元454年-525年]

  • 李崇 (公元454年~525年) 字继常,北魏顿丘人。袭爵陈留公。后为北魏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李崇多谋才,尤擅军事。高祖初年,齐国犯边,李崇诏为将军、荆州刺史,镇上洛(今陕西洛南县东南)。李崇不主张用兵,而采取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