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袁滋生卒:籍贯:家谱:擅长:经历:评价:作品:袁滋[唐]字德深,陈郡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贞元(七八五至八o五)中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嗣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赠太子少保。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元和八年(八一三)许孟容撰唐尚书省新修...[详细]
(148~209) 东汉末史学家、政论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况13世孙,少好学,善于解说《春秋》。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后迁秘书监、侍中。敢于抨击当时流行的谶纬符瑞之说,反对诸侯专有领地、大夫专有采邑和富人自由兼并的土地私有制。他提出人君治理国家应当“屏四患”,即“伪、私、放、奢...[详细]
岳珂(1183~1240)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曾知嘉兴府,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等。岳珂诗集有《棠湖诗稿》1卷,收宫词100首。作于端平元年(1234)。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详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岳...[详细]
岳云民族英雄岳飞的长子(亦说养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杰出英雄。他慷慨忠勇,颇有父风,在-金兵侵略战斗中屡立奇功,百战百胜。却于绍兴十一年除夕和父亲岳飞及部将张宪一起惨遭杀害,死时年仅22岁。 岳云,字应祥,号会卿。岳云生于钦宗年间,相州汤阴人(河南)。 岳云绍兴三十年(116...[详细]
【于衡章】字德轩。岳城人。同盟会员。少有大志,17岁考取生员。进学后,受提学使推荐入省立优级师范学习。毕业后,历任汝南、泌阳、正阳学校教员。当时推翻满清王朝腐败统治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当时衡章任明港车捐局局长,就铁路线联络革命同志。1913年夏,李烈均在江西九江发动二次革命。河南督军张镇芳--人...[详细]
于谨(493年—568年),字思敬,北朝时期洛阳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是北魏名将于栗的六世孙。于谨性深沉,有识量,通经史,尤好《孙子兵法》。他是北周开国功臣。 于谨曾率兵征伐茹茹,攻铁勒,皆取得大胜。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到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于谨多次率兵镇压各地...[详细]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人。东晋时期名臣、名士,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 出身颍川庾氏。早年被琅邪王司马睿召为西曹掾,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因其姿容俊美,善谈玄理,且举止严肃遵礼,颇受器重。其妹庾文君又嫁世子司马绍(...[详细]
余士珍(1916—1938),又名余振芳、于启明、于文斌,临河店人。出身于地主兼商人家庭。幼读私塾,1927年转入临河高小读书,后至开封考入省立第一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开封学生-,要求蒋介石0出兵抗日,收复失地,士珍受到很大教育。 193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福中煤矿私立焦作中学高中部。...[详细]
于仲文(545—613年),字次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名将。 于仲文的祖父于谨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父亲于寔为北周大左辅、燕国公。于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隋书·于仲文列传》),其父于寔见后,惊异地说:“此儿必兴吾宗矣”(《隋书·于仲文列传》)。九...[详细]
于祖焕 于祖焕:男,1963年2月生,河南郸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 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所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所获博士学位;在子流形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论文相继发表在国内外相关杂志上,并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和引用。相...[详细]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阳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详细]
曾畿(1084~1166) 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属江西)人,后徒河南洛阳。在吏部考试,列优等,赐太学上舍出身,为校书郎。后出任应天府(今属河南)少尹,庭无留讼。高宗朝,历官江西、浙西提刑,后因得罪秦桧被免职。任广西运判,固辞。侨居上饶(今属江西)茶山寺。秦桧死,再起为...[详细]
闫侃斋(又名阎知非):新蔡人,红军时期,搞无线电通信的被称为“红军的耳目和神经”。曾任红二方面军通信大队长的闫侃斋原名闫乃谔,出身于新蔡城西八里闫瓦房村一个地主家庭,9岁时全家搬到县城居住。他自幼好学,人很聪明,在开封高中毕业时本来被保送上南开大学,因袁瑛破城时家里遭洗劫,只好转报衣、食、住都免...[详细]
张熹,字季智,乃东汉桂阳郡临武人,汉灵帝时任平舆县令。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百姓尊称他为“青天张令公”。有一年地方遭遇罕见的大旱灾,夏粮颗粒无收,晚秋又种不上,张令公心急如焚。乃亲自向上天求雨,但是一连三日都没有回应,于是不顾百姓苦言相劝,0于事先堆积的柴草堆中。主簿侯崇、小史张化也一起随他...[详细]
张苍(前253—前152年),阳武(今河南阳武县城东南)人,战国秦汉时期科学家、儒学者、阴阳家。西汉开国功臣,丞相,北平文侯。 张苍年轻时师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授左传,后仕秦为御史,负责管理图籍文书(因侍立于殿柱下,故称为柱下史),后因直言惹恼秦二世,避祸逃归故乡阳武。不久,刘邦的军队经过...[详细]
张大素,(约公元六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魏州繁水(南乐县旧址古称)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唐高宗乾封末年前后在世。龙朔中,(公元六六二年左右)历东台舍人,兼修国史。卒于怀州长史。大素著有后魏书一百卷,隋书三十卷,及文集十五卷,《旧唐志》作十卷,此从《新唐志》并传于世;...[详细]
张凤林(?~1863年),原名升,后易名凤林。正阳县人。幼年丧父,家境很穷,母亲给地主当佣人。他以要饭为生,度过艰辛的童年。咸丰元年(1851年)春,张凤林、张效先、张效宣、张明连等人,因向姓杨的财主要, 账发生斗殴,打伤了财主家的人,杨家有个秀才杨虎雷,告到县衙,正阳知县派人到各处抓捕张效先等...[详细]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南乐县旧址古称)人。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不久,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唐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