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允(?-1008),字仲孚,卫州(唐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人。宋初边城守将、右神武将军。 年轻时秉持父亲功勋,试大理评事。代国公潘美将女嫁他为妻,并上奏改任右班殿直。以居殿直多年,迁通事舍人。 宋太宗端拱初(988年),辽军南下犯宋,朝廷任命张昭允为雄州监军。秋天,辽骑兵犯境掠夺财物...[详细]
张整,字成伯,亳州酇阳(今河南省永城市酇阳乡)人。 初隶皇城司御龙籍,补供奉官,为利州(今四川广元)、文州(今甘肃省文县西南)都巡检使。 后调任荆湖将领,掠拓沅水上游“五溪”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筑城九座,派兵镇守,打败少数民族的进攻,一年中三次升迁,官至广西钤辖。广西狤狑族万余人乘舟屯托...[详细]
张正甫(751-834),字践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张姓首位状元张式弟。唐德宗贞元丙寅科状元。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丙寅科状元及第。 贞元八年(792),被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樊泽招为从事,后任监察御史。樊卒后于頔欲继任,因于頔为人残...[详细]
张旨(?--1063),字仲微,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大臣,龙图直学士。 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 张旨与其父不同,少有大志,壮年从军,征战西夏,屡立战功,以功加都官员外郎,常参与朝廷议政,制定御敌策略。进保定司法参军,历任安平县尉、秘书省校书郞与著作佐郎...[详细]
张治银(1920-2008),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人。 1920年出生于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段家冲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家贫,在家中帮父母干农活和为地主放牛为生。1933年1月参加红军,被编入黄安县(今红安县)三区便衣队任战士。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7月,调鄂东北道委任勤务员、战...[详细]
张忠(?-1049),字圣毗,开封(今属河南)人。 祖辈从事农业。张忠为人慷慨,不事生产。初隶禁军,累迁龙、神卫左第二军指挥使。 乾兴元年(1022),宋真宗崩,宋仁宗即帝位后,张忠历官天武左第三指挥使、融州刺史,改天武右厢指挥使、潮州团练使。不久,又拜齐州团练使,沧州知州、河北东路钤辖...[详细]
张仲鲁(1895-1968),字广舆,河南巩义人。 民国七年(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矿务大学,获学士学位,旋入可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为研究生。 1923年回国,任焦作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7年,赴上海参加国民革命,1931年再度出任学校校长。 1928年秋任清华...[详细]
张铸(892-963),河南洛阳人,字司化。五代宋初官员。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生。出身官宦之家,家世显赫。曾祖张居卿,祖父张裼,任唐朝翰林学士承旨、天平军节度、检校吏部尚书;父张文蔚,官中书侍郎、平章事。 张铸造是位清正耿直,不善于理财、谋生的人。 后梁贞明三年(917),举进...[详细]
张庄,北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 宋英宗元丰三年(1066),进士及第。历提举司、讲议司检讨官,出提举荆湖、夔州等路香盐事。改提举荆湖北路常平、本路提点刑狱,进龙图阁直学士、广南西路转运副使。 宋徽宗崇宁间(1102-1106),蔡京推行开边拓土政策,时任桂州知州的王祖道极力迎合蔡京,...[详细]
张自安(1911-1935) 学名自俊,曾化名张郁文、张大明,宜阳韩城乡桃村人1933年1月,张自安任宜(阳)洛(宁)嵩(县)伊(川)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秋,与河南省派来的同志密商以宜阳为中心的“秋收-”,建立苏维埃政权。因计划泄露,党组织遭到破坏。此后,受中共河南省委指派,张自安三次打入包围...[详细]
张子祥(1913-1989),又名瑞玉,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庙子乡北凹村人。 出身地主家庭,学生时期反对其家庭买地、收租、放0剥削农民。其兄璇玉,与地主豪绅张绍谦过从甚密,张子祥视其兄为仇敌。 1937年,入陕州农业专科学校就读,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主动寻找、追随共产党。 1938年,...[详细]
张宗孔(1908~1932年),永城县人。1929年春,张宗孔在永城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校长刘公干和个别教师聚, 、宿娼、吸毒、校务混乱。张宗孔等发动同学-,并作为学生代表,前往县教育局-,要求撤换校长。 失败后,县教育局责令其写-,张宗孔回答:“我无过可悔,宁愿回家啃葛巴草,...[详细]
张宗杏(1907~1935),女,河南省新县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色的妇女干部。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宗杏积极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 1930年春,卡房地区乡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各个村都办起了夜校。张宗杏亲自担任夜校教师。她夜晚认真教学,白天组织妇女给红军家...[详细]
张宗耀,1915年9月生,河南在新县郭家河乡土门村人。少时因家庭贫寒上不起学,11岁就给地主放牛、砍柴、打短工。1929年家乡闹起革命,他参加了赤卫队,1930年7月正式参加红军,任红四军第十师特务二-士,先后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战役和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军...[详细]
张宗周(1885~1917年),名希圣,字宗周。浚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庠生,后肄业于浚县英文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到开封,先后执教于河朔中学、河南省立优级师范。他与私立中州公学学监韩警亚、教习暴式彬是密友,常为内忧外患,-无日而忧心。其时,同盟会影响日益扩大,留日豫籍学生...[详细]
褚炤, 褚渊的堂弟,字彦宣。一目失明,阳翟(今禹州)人。少年时就有高尚的气节。王俭称赞他有经邦治国的大才。被齐高帝征召为国子博士, 对渊身事宋、齐二代,异常不满。渊就任司徒时,宾客满座, 独叹惜说:“彦回不顾名誉节操,竞猖狂到这等地步,今日就任司徒,实在是家门不幸!”渊将轺车(一马驾的轻便车...[详细]
赵琏,元末大臣。钧州(今禹州)人,赵宏伟之孙,字伯器。至治元年(1321),累官杭州路总管。杭州地大民多,州吏多不称职。琏刚毅聪敏,做事有超人精力,治杭有政绩。至治二年(1322)征召任吏部侍郎,杭人思念德政,将其政绩刻碑留念。后授任礼部尚书。当任淮南江北行省参知政事时,移镇泰州。农民起义军领袖...[详细]
赵冬晟(1658—1743)清初禹州人,字友真,号松园。幼时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十岁能诗,赋诗《登偃莲顶》,佳句为人传颂。12岁入学,志趣不凡,常讥笑说:“绛灌无文(指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均为西汉高祖时名将),随、陆无武(指随何、陆贾,西汉高祖时文臣)。”因此,他把书斋匾额题为“兼习”(意为...[详细]
赵东宛,河南南阳人。1940年后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八路军医科大学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后任东北医院政委、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办事处科长。原人事部部长。 1945年后任东北医院政委、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办事处科长。建国后,任东北企业管理局处长、抚顺重型机器厂厂长。195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