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先,字亚升,1908年1月31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大赵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赵进先6岁时,被父亲送到离家10里的二叔家上私塾,后又到本乡小学就读。由于他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一直优秀,是同班同学的佼佼者,深受老师、同学和亲友们的喜爱。 赵进先虽生长在富裕之家,备受父母兄弟宠爱,但他没有半点...[详细]
赵晓舟 又名赵廉波,化名赵炽阳。1916年出生,河南省郾城县(现郾城区)城关东大街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到中共郾城党组织创办的小学教书。1935年受党指示到国民党军队当兵,开展党的工作。1937年奉命以民先队员的身份到鲁西北特委武装工作队,协助...[详细]
赵伊坪,1910年生于河南省郾城县。1925年经彭雪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他在家乡郾城平民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动。大革命失败后,在陕西、山东、河南等地以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详细]
赵章成,男,(1905-1969) ,河南洛阳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任炮训队队长、红三军第9师炮兵连连长、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 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第129师司...[详细]
郑大林(1908—1968),曾用名郑自其,河南省郑州市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入冯玉祥部当兵,1929年在吉鸿昌部当班长。 因受地下党员副连长教育,1930年随部在商城与红军作战时,带领22人投奔红军。郑大林被编入商城特务营1连任排长,后调...[详细]
郑浑(生卒年不详),字文公,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西南)人。曹操招他为掾,累迁任左冯翊。 当时马超的部将梁兴领众在冯翊攻城夺县,各县无法抵御,都心怀恐惧,纷纷把各县县衙迁到郡治的所在地办公。有人建议把郡府也迁到险要的地方,郑浑认为梁兴领的人多是被裹胁进去的,现在应该“广开降路,宣喻恩信”【注:...[详细]
郑众(?—83)东汉经学家,字仲师,开封(今开封市)人,年十二,从父兴学《左氏春秋》,精于所学,作《春秋杂记条例》兼通《易经》、《诗经》著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通过虎贲中郎将梁松用缣帛聘请他。郑众用“储君无外交之议藩王不宜私通宾客”,婉言拒绝。后梁松事败,太子受贬,宾客都受到连坐,唯独郑众...[详细]
种暠(103年—164年),字景伯,东汉洛阳人。他的父亲是个县令,有财产3000万。父亲死后,种暠把全部财产用来救济同宗及周围乡里贫困之人。后被河南尹推举为孝廉,又被征至太尉府,之后,种暠历任侍御史、州刺史、郡太守、中郎将、度辽将军、大司农,最后官至司徒。《后汉书》将他列入《循吏列传》,“号为贤...[详细]
种谔(1027~1083年),字子正,北宋西北边将。祖籍洛阳(今河南洛阳),迁居关中,父种世衡为名将,谔与兄古、弟诊被关中人誉为“三种”。谔以父官累为左藏库副使,延州帅陆诜荐知清涧城(即今陕西清涧县)。 西夏一部落首领嵬名山住故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其弟嵬夷山先投降宋军,种谔趁势让夷山诱降名...[详细]
种古(约1024~1093年),字大质,北宋西北名将。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其家早年迁居陕西。他是西北名将种世衡的长子,与其弟种谔、种诊皆有将才,被关中人号称“三种”。种古年轻时仰慕从祖父种放的为人,不事科举。当被授予官职时,则让给其弟。因而当时人称他为“小隐君”。因父卒,他被录为天兴(今陕西凤...[详细]
种师中(1059~1126年),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年),世居陕西。其祖父种世衡、兄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曾历知环州(治今甘肃环县)、邠州(治陕西彬县)、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庆阳府(治今甘肃庆阳),为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下,种师...[详细]
周吉一(1918—1989)原名李松立,河南省许昌县人。1937军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晋为少将。1989 年去世。 周吉一1935年考入河南省立许昌第4中学,接受进步思想,在《许昌日报》、《新民日报》创办副刊,撰写文章,评击 时弊。后担任许昌日报》、《新民日报》副...[详细]
广州军区司令部原顾问。 周庆鸣是河南省确山县人,1937年入伍,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自卫军队长,地委军事部长,指导员,教导员,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游击兵团参谋长,分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师参谋长,辽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政委,东北军区西线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后...[详细]
祝捷,原名祝良瑜,1925年1月13日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一个地主家庭。她自幼父亲双亡,由哥嫂抚养成人。1938年,抗日救亡运动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这年她14岁,高小毕业就考入安徽省抗日学生军团学政治、学文化,开始了革命生涯。接着,她先后被分配到皖东北、苏北等地,在部队做文化宣传工作。1942年1...[详细]
诸敏,原名朱启聪,又名俞志明,祖籍江苏南京,出生于河南开封。学生时期,在两位兄长的影响下,追求进步,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6年到上海正风中学求学,被推举为学校高年级学生自治会主席。期间组织和发动学生参加救国读书会、歌咏队、-等活动,经常在墙报上发表文章,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并参加上海大中学...[详细]
朱致平(1914—2008),原名朱嗣兴,麻城乘马四乡(现属河南新县)人,1914年2月出生。幼时上过两年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特务连任勤务员、学兵-士。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三、四次...[详细]
邹勇夫,字愈,生于唐末,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年轻时,即知兵书、善骑射。唐僖宗时,全国各地藩镇割据、混战,农民纷纷起义,他参加了以王绪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为军校,并随之南下,于唐光启元年(885)入闽。后因王绪残暴,尽诛雄才人物,勇夫遂即推崇王潮、王审知兄弟,在擒囚王绪、拥立王潮、取泉州、入福州和统...[详细]
褚裒(chǔ 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康献皇后褚蒜子之父。 褚裒少有简贵之风,与杜乂齐名。被桓彝称赞有皮里《春秋》。历任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之乱时,被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事后,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详细]
白朗(1873-1914) 民初农民起义领袖。字明心。河南宝丰人。出身农家。曾因受地主破孩而入狱。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当地组织农民,进行反官府斗争。1912年冬,聚众数千人。1913年5月,以打富济贫相号召,率军进入鄂北随县山区,战斗于豫鄂边界,同年9月,攻克枣阳等地,击败王占元、段芝贵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