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笃(?~167年),字叔坚,南阳犨(今河南鲁山东南)人。年轻时随颍川人唐溪典学习《春秋左氏传》,又跟马融受业,通晓经传及诸子百家的典籍,善于著文,闻名京师。 举孝廉,任平阳侯相。以师父去世弃官奔丧,后汉桓帝以博士征召,拜他为议郎。永寿(155~158)中,与朱穆、崔寔、边韶、伏天忌等著作东...[详细]
杨保民,1953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商水县城关镇奎楼街一个城镇居民家庭。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副班长,两次受到营部嘉奖。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退伍后被安置在商水县电业局工作。 在电业局的十多年里,杨保民义务为他人修理的电度...[详细]
杨超,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5岁时随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1921年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和同学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1923年秋,杨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道路———革命》一文,大声疾呼...[详细]
杨绰庵 (1895-1955),祖籍河南省,早年常住福州塔巷继母家,表姐叶可凤常多赈济。1914年受叶家亲戚资助前往北京升学,翌年考入法文学堂,课余自学英语。1916年考取北京邮务局为拣信生。1918年升邮务生,翌年返里与表姐叶结婚,偕眷与台湾继母来京定居。1920年入北京盐务稽核厅,担任...[详细]
杨静儿,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1999年参演警匪侦探剧《生死较量》,自此开始演艺事业。2002年领衔主演古装言情剧《中国传世经典名剧》第四单元《琵琶记》。2004年参演电视剧《国家使命》 。2006年主演古装历史剧《大唐诗圣》。2013年领衔主演新农...[详细]
河北省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杨明山同志是河南省光山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总政直属工作部处长、师参谋长、豫北军分区副政委、平原军区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二炮干部部部长、北京军区干部部处长等职,曾参加了反围剿斗争、二万...[详细]
杨木贵(1901-1940)新四军第3支队军需处主任 男,1901年出生,河南南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红军游击队,曾任闽北游击队中队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所部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负责新四军第3支队5团的军需工作。1939年春任第3支队军需主任。工作上刻苦耐劳、认...[详细]
杨森(1916—2004),河南固始武庙集乡邓岭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通信排长,特务连长,通信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通信参谋,中国人民...[详细]
杨侠生,1921年6月3日出生于河南省杞县南部西陶陵岗村一个贫穷农家。1935年,其父被土匪杀害,杨侠生与母亲-迁到县城内亲戚家居住。第二年,杨侠生以总分第六名的成绩考入了杞县私立大同中学。1938年毕业后参加了新四军游击队。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杨侠生被调到新四军水东...[详细]
杨运,原名杨万宏。1924年出生在河南省郾师县缑氏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是个穷机匠,全家以织布出卖劳力维持生活。 杨运童年时因为生活困难,在念小学时便一边读书,一边承担父亲干不过来的繁重劳动。1938年,14岁的杨运小学毕业后,为生活所迫无钱升学,而被学校留下来当了小堂役。当时这座小学校有...[详细]
姚枢(1203年—1280年),字公茂,祖籍柳城(今河南西华),后迁居洛阳,元初著名理学家,元世祖重要谋士。 金朝灭亡后,姚枢与杨惟中北投蒙古,得到元太宗的赏识和重用。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元军南攻宋朝,姚枢受命与杨惟中随蒙军一路寻访各种人才。在湖北德安得名儒赵复,遂与之同赴燕京,在...[详细]
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南京军区空军原顾问。 叶泰清是河南省信阳市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离职休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班长等职,参加了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连副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副团...[详细]
尹焞(1070年—1142年),字彦明,一字德充,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政治家,程颐之门生,他为人正直,不贪图名利。 尹焞少年丧父,但自幼勤奋好学,后拜程颐为师近20年,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喜爱。他青年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后来坚决放弃,终身不再走科举之路。程颐去世后,尹焞又以程颐的学生张绎为师。...[详细]
尤时熙(1503年—1580年),字季美,明代河南洛阳人,著名理学家,人称“西川先生”。 尤时熙“生而警敏不群”,嘉靖元年(1522年)中举人。当时,理学家王守仁的《传习录》刚刚问世,并不为士大夫所接受,他们竭力排挤。尤时熙读罢感慨万分,惊叹曰:“道不在是乎!”对之推崇备至。他后来到章邱任...[详细]
袁北海,195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祖籍河南省永城县)。其父袁治义,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学院的一名大尉军官,参加过解放大西南等战役,荣立过两次战功,后来转业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兴州机械厂。袁北海是他四个子女中惟一的一个儿子。 受父亲的影响,袁北海青少年时期有一股军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详细]
元岩(?年—593年),字君山,北周、隋初洛阳人。他从小就喜爱读书,为人正直,注重名节。为官后,他敢于直言诤谏,不计个人得失,堪称一代名臣。 元岩步入仕途时为北周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对他非常器重,令他为中外记室、内史中大夫,封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后,为政暴虐,无恶不作,他动辄诛...[详细]
袁遗,字伯业。袁绍堂兄。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初为长安令,出任山阳太守,参与征讨董卓联盟。后袁绍任以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虎牢关之役时从军,营救了败给吕布军的王匡。 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初为长安令,后任山阳太守,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儁,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详细]
虞初(约前140年~约前87年),西汉洛阳人,号黄车使者。汉武帝时,任方士侍郎。据《汉书·封禅书》载:“(武帝)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又说:“太初元年(前104年),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可见虞初在汉武帝时以方士得登高官。 中华文明源远流...[详细]
于大光 (1910-1946),山东省长山县人。1929年于山东省邹平县立中学肄业来东北,考入兴安屯垦军军官学校。1931年3月毕业后,被委任为屯垦军步兵三团准尉副官,转年晋升为少尉副官。"九一八"事变后,曾随马占山部参加抗日。1932年随混成第二旅旅长朴炳珊投降日本,先后任中、上尉副官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