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必骎,男,汉族,1939年12月生,文陂乡渼陂村人,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少将军衔。1950年担任儿童团团长,后任少先队队长。1951年夏以全区会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陂头小学(即现在的文陂小学)。1957年夏毕业于吉安高级中学(即现在的白鹭洲中学)并考入西安航空学院。1962年大学毕业后...[详细]
梁竹吉,1917年8月出生,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南源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梁竹吉少年时期受到北伐军反帝反封建思想影响,向往革命救国。1930年,家乡南源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儿童团副团长。“九·一八”事变,梁竹吉随同学上街-,积极参...[详细]
廖德桂,1916年8月出生,江西省泰和县人。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5月,廖德桂参加革命。历任文书、排长、指导员、副科长、科长、政委、处长、副部长、副参谋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后勤部物资工厂管理部部长。参...[详细]
廖光泮(1902~1932),又名廖献之。龙南县大罗寨背人。生于农民家庭,小时聪颖过人。1926年11月初,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27年1月,受中共赣州地方委员会委派,秘密回龙南开展工农运动,发展中共党员,并创建中共龙南县地方组织。当年8月底,国民党清党军查封县总工会和县农协筹备处,搜捕中...[详细]
廖贞林(1903-1935)横峰县铺前蔡坞村人。1927年冬加入农民革命团,随之参加弋横武装起义。1933年任中共横峰县委委员、横峰县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县 队队长。1934年下半年任中共横峰县委书记,同年冬,率县党政军机关转移到磨盘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出席闽浙赣省委在德兴大田苏家...[详细]
李国清(1918—1994) 永新县象形乡万硕村人。一九三三年加入共青团,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历任红六军团十八师通讯员、警卫员,师直属队青年干事,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二营一连政治...[详细]
李和辉(1915―1940)1915年出生,江西吉水人. 1927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详细]
李骏,乳名李福成,学名李树祯,曾用名雷振中、雷振东、李俊、胡成,1906年夏生于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塘头村一个农民家庭。从7岁起,就开始了耕作生涯,是父母的小帮手。至11岁,李骏已懂事,每当他看到同龄的富家子弟肩挎书包上学堂时,眼里总是流露出一股羡慕而又苦涩的神情。其父李海龙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详细]
李明如,1911年出生,江西省吉水县枫江乡上桥下村人。原名陈焕文。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李明如生于贫农家庭,念过一年半书,全家基本上靠打渔为生。 1927年春节,李明如参加本县农协少先队。 1930年参加红军后,李明如任红3军7师4...[详细]
林鹤龄(1917—1982) 永新县象形乡桥头村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战士、排长,红六军团直属队司号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分区四分区九大队二中队教导员、四分区直属队党总支书记、...[详细]
林时益(1617-1678)字确斋。原籍南昌,后入宁都籍。明宗室宁王后裔,原姓朱,名议,字作霖,人称朱中尉。父统为明崇祯十年进士,曾任江夏知县,为人超迈,敢言成败。时益自小聪慧,七岁待客,常与万元吉对奕,每站于凳上,旁若无人,挥子攻杀。万公赞其:“非凡儿也。”其父为戒防其骄傲,小时以“蠢”字之。...[详细]
李青云,江西省莲花县人。原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20日,中央红军途经贵州省习水县东皇殿,军委纵队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之命从总后勤部各单位抽调了80名红军指战员,组成了红军黔北游击队,由陈宏...[详细]
李树彬,1911年11月11日出生,江西省兴国县樟木乡塘埠村人。原名书彬。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 李树彬自幼家贫,曾读私塾三年后辍学。青少年时向往革命。 1928年11月,李树彬参加樟木山区农民暴-动,任红军游击队军需官。后任于北特区少共区委组织...[详细]
李树华,化名廖东海,祖籍湖北,1903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万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在万村负责新兵训练工作。 1930年春,李树华受中共信江特委派遣,化名廖东海,与胡志鹏一道来到余江上、下童和洪湖一带,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李树华以行医为掩护,走村串户,并用信...[详细]
李腾蛟(1609-1668)字力负,号咸斋。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明廪生。 李腾蛟自小聪颖,四岁识卦,即过目不忘。明亡后,入翠微峰与易堂诸子相交,为“易堂九子”之一。年最长,诸子以兄礼相待,严敬无敢斁。后居三巘峰,以经学授生徒,要求弟子每日穿蓑箨冠,朝夕歌诗,作揖入室。为人纯朴,喜性读...[详细]
刘洙,字渊伯,吉州庐陵人(今青原区富田)。 文天祥在南剑高立都督府,准备打回江西,刘洙闻讯,便收集部下数千人相投,任太府寺主簿,专领一军为督府亲卫。当时江西的忠义之士在刘洙的号召下,都纷纷投奔勤王义军。景炎元年(1276)秋,空坑兵败时被捕,元兵将他及其长子一同解往豫章(今南昌)。元人重其才...[详细]
刘秉常(1897-1933),江西莲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曾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 1927年,刘秉常参加革命。 1930年8月,刘秉常任莲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9月,任中共莲花县委农工部部长。 1931年4月,刘秉常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8月,调中共湘赣临时...[详细]
刘才邵,字美中,庐陵(今吉安县)人,宋宣和年间中宏词科。高宗时,任中书舍人兼代理学士院直学士,得到宋高宗的器重。高宗夸他的文章“文不加点”。当时的宰相对此生妒,竟借故将他贬任漳州知府。刘才邵到了漳州,眼看那里连年遭受干旱,五谷歉收,便带领漳州人民在城东开渠道14条,建水闸和斗门储汇水源,使数千亩...[详细]
刘德元(1916—) 永新县怀忠镇新源村人。一九三二年五月加入共青团,同年十二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特务-士、班长、排长,军团卫生部青年干事,军团政治保卫局科员,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一营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