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钟(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代江西靖安县人。初为县书吏,吏部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为礼部仪制司主事。任职期间,先后受到明成祖朱棣31次嘉奖。仁宗洪熙元年(1425),被越级提升为仪制司郎中。宣宗宣德五年(1430),被荐举出任全国税粮中心地区的苏州府知府,因政绩卓著留任达13年之久...[详细]
赖传珠(1910-1965),别名鹏英。赣县大埠人。1927年加入中国0。1928年2月18日领导大埠农 动,3月5日参与于都起义。同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跟随毛泽东先后经历了井冈山战斗,开辟中央根据地斗争和赣南、闽西历次反“围剿”战斗,首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表、支队政治委员,...[详细]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觏祖居麻源谷口,家有田地数顷,生活尚可自给自足。少年时聪颖能文,l 4岁时丧父。天圣三年(1025年)李觏17岁,守父孝期满,出游求师。 景祜三年(1036年),觏赴汴京拜见修撰宋庠、李淑和记注聂冠卿、集贤叶清臣等...[详细]
廖容标(1912~1979),民国元年(1912 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过4 年私塾。民国18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 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民国26 年1...[详细]
李昌祺(1376~1452) 明代小说家。名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1404)(一说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擢礼部郎中。洪熙元年(1425),以才望卓异,迁广西布政使。后又任河南布政使。李昌祺一生刚严方直,素抑豪强,以廉洁宽厚著称。家居20余年,足迹不...[详细]
安仁(今余江)人。字明远,一字仲公,号俟庵。青年时曾师事陈苑,与贵溪祝蕃同游,致心于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释道之书,博学多才,深明性理之举。廷佑初(1314前后),一试不第,遂杜门著书。邑令、郡守、中丞御史等交章荐举,不就。乃自办书院讲学,从学弟子众多,如翰林承旨张仲举、危大楼等人皆出其门下。时人称为...[详细]
(1840—1896),上栗县桐木镇杨坊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16岁的李良发从烟,先后擢授河州(今甘肃临夏)右营游击,署理都闲府。因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后留陕西任总兵,授提督衔,皇封振威将军,诰封三代世袭。光绪二十一年(1896)病逝于兰州。 ...[详细]
1882年2月23日出生于江西武宁,早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时任九江军0参谋总长、海陆军总司令,率军支援武昌,被任命为苏、皖、粤、鄂、赣联军总司令。1912年任江西督督。1913年湖口起义(史称“第二次革命”),首举讨袁大旗;1915年在云南昆明与锝、唐继...[详细]
李屏仁于1908年出生于杨洲乡大财主李丹墀家。少年日桩家读私塾,后赴南昌求学。1929年考入由冯玉样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工兵队学习,毕业后编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934年11月,李屏仁任该军团三十七团团长,先后参加保卫中央革0据地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详细]
李坡:五代南唐画家。坡,一作便,或作波,南昌(今属江西)人。善画竹,不以纤巧琐细见长,多放情任性,随意落笔,便有生意。 画迹有《折竹》、《风竹》、《冒雪疏篁》等图,与刘彦济、施璘、丁谦以墨竹而驰于五代。 传世作品仅有 《风竹图》。 风竹图 ...[详细]
李荣陛 李荣陛(1727~1800),字奠基,号厚冈。万载县高村人。幼秉异资,读书不盲从旧说,被称为神童。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后出任湖南永兴县知县,永兴素称难治,李荣陛到任后,秉公执法,阉决无滞,豪猾敛迹。一年多,以忧去。在万载,李荣陛又创书院,兴义学,使万载县科名不...[详细]
李瑞清(1867一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江西临川人。清王朝被推翻后,到上海卖字为生,以别号“清道人”驰名。上面提到所谓“南曾北李”,“北李”即指李瑞清偏爱北碑。他自己说是“喜学鼎彝汉中石门诸刻”,他的北碑书法有着极深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篆和隶。以篆隶笔法人北碑,字写得遒劲、生涩、疏...[详细]
李山甫 字明叟,北宋中期人,生卒年不详,家在今高阜镇港口村叶源。 李山甫是李觏之侄,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任建宁知县。熙宁六年(1073年)从经略安抚使王韶攻取吐蕃占据的河州,因守香子城有功,升为太常博士、河州通判。元丰三年(1080年),王韶以其才可用,荐于朝廷,授作坊使,任澧州...[详细]
刘敞(1019~1068) 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其弟□,字贡父,与敞同登科,尤长于史学,曾助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刘敞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详细]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家贫力学,尝游当时名学都欧阳守道之门,很受这位学者的赏识。宋宝衤右 六年(1258)举乡贡。当时丁大全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辰翁对策:“严君子小人朋党辨”,有司以为涉谤,摒弃之,补太学生,而祭酒江万里赏其文。景定三...[详细]
刘定之(1409~1469),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县人。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周旋榜进士第三人。 刘定之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遂令其博览群书,但禁止其写文章。定之每每私下里尝试作文。一日,刘定之患病,父亲探视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和《咏桃...[详细]
(1760—1830),号金门,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出身贫寒,6岁丧父。乾隆五十四年(1789)会试中第三十名进士。后经殿试得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以后,历任朝廷礼部、兵部、户部侍郎,直至太子少保。刘凤诰能言善对,随机应变,民间称其为“江西才子”,...[详细]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胄客,不识□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