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 [明]

  • 刘江厉志古学,性恬淡。永乐十五年(1417)应天府乡试中举,第二年又得中榜眼,授翰林编修,升修撰,声名日起。但刘江不愿受官场束缚,不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遂以侍俸父母为理由,向朝廷提出在地方上任职,朝廷便任命他为九江(江西省九江市)教授。后又升任王府长史。余事不详。 ...[详细]

刘将 [宋][公元1257年-?,宋朝词人]

  •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吴澄称他浩瀚演迤...[详细]

刘嘉祥

  • 刘嘉祥 (1910~?) 字永生,杨梓人。原籍南昌市。国学造诣很深,武艺也高强,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全才。抗战初期,随-县长张习斌来彭泽,任警察巡官。因亲睹官场黑暗,耻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不久即告退林下,定居于杨梓龙溪桥柯畈村。 刘嘉祥自幼经名师传授,刀枪剑戟,格斗擒拿,无一不精。最可贵的是,...[详细]

刘奎 [公元1910年-1979年]

  • 刘奎(1910~1979),原名刘多魁。江西省吉安县人。4 岁父母双亡,童年给地主放牛,家境极为贫寒。民国15 年(1926 年),共产党在吉安地区发动农-动,他出于对国民党 统治的仇恨,对共产党领导穷人求解放的信服,参加了农民协会。民国16 年,参加当地农民-。民国17 年,参加湘南游击队。民...[详细]

刘廓 [唐]

  • 袁州(今江西宜春)人。进士。世次生平不详。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七。《全唐诗》收录刘廓诗1首。...[详细]

刘戬 [明]

  • 刘戬于景泰七年(1456)19岁时乡试中举,入国学。连考二十年都名落孙山,但他矢志不渝,终于在40岁时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刘戬升任侍讲。孝宗登极,按例当遣-去临国颁诏。于是命刘戬出使交趾(今越南),皇上赐给他麒麟一品服,为正使。当时交趾吞并占城,侵略缅甸,此行任务十分艰...[详细]

刘升 [明]

  • 刘升聪明好学,尤善古文辞,他7岁能诗,10岁赴省城参加乡举。宁王朱宸濠闻听刘举子姿貌伟岸,特召其殿前“问以经传大义”,刘升对答如流,宁王欲留为幕宾,遣官向刘升说明用意,刘升婉言谢绝。宁王乃以宫砚、玉笔相赠以别,刘升一时声誉鹊起。第二年礼部会试落第,刘升毫不气馁,遂居住京城,开义馆,广交名士。设讲...[详细]

刘诗俊 [公元1934年-1987年]

  • 刘诗俊(1934~1987),1934年11月12日出生于赣县阳埠乡阳源村。1952年7月于赣州师范毕业参加工作。1953年3月加入共青团,1958年11月加入中国0。历任南康县中苏友协专职干部、麻双区委会宣传干事、唐江文化馆馆长、公社党委秘书、宣传委员、公社社长、公社党委副-、-,0南康县委...[详细]

刘恕 [宋]

  • 刘恕,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县)人。父名涣,字凝之,与欧阳修为天圣八年(1030)同科进士,官授颖上(今河南登封市)令(知县),以刚直不阿未能迎合上司而弃官隐居庐山。刘恕年少聪颖,颇有悟性,看书过目即能诵。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十三岁的刘恕欲应制科(注一)曾跟随地方上有一定名望的人学习汉...[详细]

刘淑士 [公元1891年-1974年]

  • 刘淑士(1891~1974)原名维鉴,字淑士,笔名憨,清光绪十七年九月生于晨光乡龙图下村。 淑士自幼受父亲刘仲齐(前清秀才)家教,6岁至16岁由父亲教读古文,攻经史。他天资聪明,勤读好问,宣统二年20岁时,在长宁县立高等小学毕业,成绩列同窗之首。 民国17年,淑士参加了县内土地革命斗争,...[详细]

刘素 [明]

  • 刘素(?~?),字贞白,江西永丰人。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林环榜进士第三人。 刘素自幼聪明好学,于永乐三年(1405)乡试中举,第二年又顺利通过礼部会试。殿试夺得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翰林院修撰,后致仕归乡。 刘素学问老成,文词典雅。暮年家居后,惟好清静,潜心修身,狷介自...[详细]

刘同升 [明]

  • 刘同升的父亲刘应秋,是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曾上疏-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专事蒙蔽。”为一代名臣。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与刘应秋是同科进士。二人同朝为官,意气相投。汤显祖见刘同升聪明好学,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后小女早夭,但刘同升始终承认他们之间的翁婿关系,对汤显...[详细]

刘维钅卢 [公元1902年-1928年]

  • 刘维钅卢(1902~1928),刘维锷(1905~1928)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7年(1928)3月底,兄弟俩在领导寻乌“三·二五”-后的转移途中被敌人杀害,当时,寻乌人民中流传的《五更哭》歌,表达了对烈士崇敬和怀念之情:“一更哭,哭二刘,维钅卢、维锷共产头,共产未成先身死,愿为革命把命丢...[详细]

刘仙伦 [宋]

  •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岳珂《柽史》卷六谓其“才豪甚,其诗往往不肯入格律”,“大概皆一轨辙,新警峭拔,足洗尘腐而空之矣。独以伤露筋骨,盖与改之为一流...[详细]

刘昚虚 [唐][公元714年-767年]

  • 刘昚虚(约714年—约767年),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开元二年(约714年),约卒于大历二年(约767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详细]

刘俨 [明][公元1394年-1457年,明朝状元]

  • 刘俨(1394—1457)字宣化,号时雨,吉水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卒于英宗天顺元年,年六十四岁。正统七年,(公元一四四二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景泰中,典顺天乡试,力持公道,被黜。后累官太常寺少卿、奉坊大学士,掌院事。卒于英宗天顺元年,年六十四岁。谥文介。俨有文才,著有刘文介公集三十卷,《...[详细]

刘寅 [公元1910年-1985年]

  • 刘 寅 (1910.4.—1985.5),江西安义人。我军通讯事业和我国电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四机部(后为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1月参加了我军第一部电台的组建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详细]

刘应秋 [明][公元1547年-1620年]

  • 刘应秋(1547~1620),字士和,一字兑阳。江西吉水县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朱国祚榜进士第三人。 刘应秋万历十年(1582)江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进士及第,高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八年(1590),他疏论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详细]

刘震 [明]

  • 刘震年幼家贫,但他勤奋读书。长大成人后,以教书为生。天顺六年(1462)乡试中举。壬辰科殿试,刘震挥笔万言,读卷官彭华是其同乡,欲选为第一,而彭华之兄彭时当时为内阁大臣,为避嫌想把刘震置于二甲。彭华言道:“举不避亲,何嫌之有。”刘震遂被列至上等,后被皇上定为一甲第二名。 刘震夺得榜眼后,授翰...[详细]

刘仲荻 [公元1906年-1960年]

  • 刘仲荻: 1906年1月22日—1960年12月20日,又名刘辉联、字崇逖,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总队上校大队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9师参谋处处长、第13军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兼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二组组长、黄埔军校西安分校(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教导总队总队长、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