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商末周初朝歌人,本名开,汉时称启,帝乙之长子,因母贱,不得嗣,封于微。“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作为帝辛的庶兄,微子看到帝辛沉湎于酒色,不理政治,官吏相效犯法,官官相护,犯法的人又常常捉不到,政治腐败,引起民众的反抗,数次向...[详细]
武汉臣 元代戏曲作家。济南(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字号不详。作杂剧12种,今存《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李素兰风月玉壶春》、《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3种。(后二剧《元曲选》作武汉臣撰。《录鬼簿》武汉臣名下未著录,息机子本《元人杂剧选》作无名氏撰)《虎牢关三战吕布》仅存残曲,余皆佚。《散家财天赐老生儿...[详细]
吴佩孚,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吴佩孚为人的信条是:“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0。”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是言行一致的。吴佩孚上马作诗,下马读书写字画画,熟读《易经》、《春秋》,在军阀中很特别。有日本政要探询他有无东游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连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英、美等国银行表...[详细]
吴起(约前440—前381) 卫国左氏(今曹县韩集镇北)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 吴起为吴国王族之后,曾祖为吴王夫差,祖为太子友,友为越人攻杀。吴灭后,吴起父母逃至卫国左氏城,富累千金,生子名吴起。吴起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年轻时胸怀大志,重守诺言,办事认真。吴起休...[详细]
吴素秋(1922--) 工旦。山东蓬莱人。自幼喜爱京剧,从陈盛荪学青衣、花旦,从赵盛璧学武生。7岁登台演出。1932年考入中华戏曲学校,后因嗓哑而退学,在家从魏莲芳、赵桐珊等学戏,后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13岁挑班演出。1939年与金少山合作演出《霸王别姬》,同年在上海演出《孔雀东南飞》引起轰动...[详细]
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庚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继位。传说被雷击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说死于战事,葬于殷。 武乙在位时,巫教势力极大,经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的行动,武乙便想方设法打击巫权。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个木偶,...[详细]
吴质(177—230年),字季重,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魏文学家。 吴质出身“单家”,又不能取“与乡里相浮沉”的态度,所以不能跻身汉末的名士派之列,得以在政治领域大显头脚;纵然后来曹丕征吴质到洛阳,亦“不为乡里所饶”(《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典略》)。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详细]
西汉初研究《礼》的著名经学家。《礼》是记述古代社会制度和讲求行止规范化的典籍,自秦“焚书”之后大部散佚无存。到了汉代,经过杜子春、高堂生等人的搜集、整理,分别写成了《周礼》和《仪礼》。《仪礼》为鲁人徐生所继承、传播,后来连同他的子孙都被征聘为“礼官大夫”。肖奋受《礼》于徐氏之门,尽得其传,他又...[详细]
萧摩诃(532—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以勇猛称著。 萧摩诃的祖父萧靓为梁朝右将军,父亲萧谅,官至梁始兴郡丞。萧摩诃随父亲住在始兴郡,几岁的时候父亲即去世,他的姐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萧摩诃稍微长大一些,便果毅有勇力。 梁太清二年(548年)八...[详细]
萧思话(公元四○六年――四五五年)字文休。南北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元嘉中为青州刺史,孝武时征为尚书左仆射,后拜郢州刺史。思话少未知书,以博诞遨游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田,人患毒之;后乃折节,好书史,武帝一见,便以国器许之。历十二州,杖节监督者九焉。爱才好士,人咸归之。工书,书断称...[详细]
萧子云(487-549)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景齐,南兰陵人。为萧嶷第九子。萧子云从小勤学而有文采。26岁写成《晋书》,30岁任梁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著《东宫新记》。后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晋安王府文学、司徒、主簿和吏部长史兼侍中等职。他还善于草隶书法,善效钟元常(钟繇)、王逸少(王羲之)之...[详细]
谢榛(1495—1575年),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之一。其诗及诗论,在当时及其后,都有较大影响。 谢榛是一位布衣诗人,一生浪迹四方,未曾入仕。眇一目,自幼喜通轻侠,爱好声乐。16岁时写的乐府曲辞...[详细]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明嘉靖三十年生于临邑县万柳村一个书香门第。邢侗资秉聪慧,7岁能作擘窠大书,剑拔 张,气势生动;13岁作雅宜(王宠)楷书;家多藏书,14岁能读所藏。18岁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应诏进京,尽友...[详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详细]
许德义(1927~1950.12),男,汉族,雷集镇许庄人, 1947年入伍,1950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有浓厚的国际主义观念。誓为“保家卫国”而贡献青春,作战顽强,奋不顾身。12月,在战斗中牺牲,荣记二等功一次。 同年(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王寒影 (1927~1999...[详细]
许端云,字祥五,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招民庄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原籍读了一段私塾之后,就随经商的父亲到烟台上学。他学习非常刻苦,因而成绩很好。1924年,19岁的许端云考入了当时烟台的最高学府——益文商业专科学校英文科。 益文商专是美国教会长老会办的学校,虽然宗教势力较强,但它禁锢不...[详细]
薛胄,隋代人,字绍玄,曾任兖州刺史。少年时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有一些古籍长年放在别人的书房,无人翻阅,因为这些典籍太深奥,里面有许多奇人异事,让人难以理解,他得知后,前去借阅,并一字一句地解读,直到书籍内容烂熟于胸,方才罢休。少年时代刻苦攻读,为他在仕途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明帝时世袭爵...[详细]
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 徐干“其先业以清亮臧否为家”,“未志乎学,盖已诵数十万言矣。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五十五阙名《中论序》)。他父...[详细]
徐镜心(1873~1914)又名文衡,字子鉴。1873年12月21日出生于黄县(今龙口市)馆前后徐家村。其父徐德生,初在本村务农,后经营杂货,开办油坊、粉坊,逐渐致富。徐镜心5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青少年时期即以品学兼优、胆识过人而著称于乡里。1893年适逢大比,长兄徐镜清赴考怯场,在家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