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枚 [公元1669年-1742年]

  • 冷枚(1669~1742) :清画家。字吉臣,号金门外史,一作金门画史,胶州(今山东胶肥)人,焦秉贞弟子。善画人物,有五老朝阳图,尤精仕女。康熙中期进入宫廷供职,五十六年(1717)与画万寿盛典图(总裁为王原祁),直至乾隆七年(1742)尚在。画法工中带写,点缀屋宇益精细细如界画,却生动有致。论...[详细]

李璮 [元][?-1262年]

  • 李璮(?-1262) 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一说养子)。小字松寿。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又称益都行省)。1231年李全死,不久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军自重。1259年,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一面进犯南宋,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4城,一面积极加固益都城防,储存粮草,...[详细]

梁干丞 [公元1904年-1933年]

  • 梁干丞(1904——1933)原名梁德元,山东昌乐人,1924年在青岛职业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学生部委员,旋转为0员。梁干丞曾先后在浙江、洪湖根据地从事党的工作,以后又转到河北、山西、陕北和宁夏等地,开展地下斗争,组织敌军兵变。其间,曾任陕北特委和宁夏特支负责人。193...[详细]

梁楷 [宋]

  •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上为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南宋宁宗(约13世纪)时宫廷画院的著名画家。与他同时代的人居简称他“梁宫干”,外号“梁风(疯)子”。他主要活动在南宋光宗、宁宗两朝,尤以“减笔画”著名,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是南宋重要的人物、山水画家。 梁楷除了善画人物...[详细]

李本 [明]

  •  李 本 莱芜枯河村人。家业富有,冠于全县,性豪爽、喜与人交游。明弘治年间灾荒,李本捐粟八千担,赈济饥民,临近州县受益者甚多。为此,朝廷下圣旨表彰其善举,为其门题匾额称:“仗义李本之家”。弘治五年为其树立牌坊,名为:“义民坊”。 ...[详细]

李成 [宋][公元919年-967年]

  • 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详细]

李诚明 [明]

  • 李诚明(生卒年不详) 字涵盖,号思伯,又号泰云。明德州人。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科举人。博览群书,以至天文地理、战阵推步、数术之学,无不通晓,皆有独解。与世俗所守师说不同。特别是对经书的疏证辨伪音韵的考证训诂、典籍的校勘辑佚等,都有较深的造诣。名倾海内,声震齐鲁。其为人“内行纯备,孝...[详细]

李大玉 [公元1902年-1929年]

  •  李大玉(1902~1929) 女,著名梨花大鼓艺人。历城县王舍人庄人。7岁从师李泰祥(平阴人)习唱大鼓。1912年即在济南趵突泉等处登台演出。1916年赴河南开封演出,引起轰动。从此,开始在北方城市大连、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受到欢迎,被誉为“书史”。与谢大玉、李大玉、孙大玉、赵大玉并称山东大鼓...[详细]

李格非 [宋][公元1045年-1105年]

  •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倚传》)的学士韩倚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详细]

李勣 [唐][公元594年-669年]

  •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厥、...[详细]

李开先 [明][公元1502年-1568年,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

  • 李开先(1502~1568)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人。 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自此缔交。自嘉靖十一至二十...[详细]

李苦禅 [公元1899年-1983年,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 李苦禅(1899- 1983),男,出身贫寒。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详细]

林修竹 [公元1884年-1948年]

  • 林修竹(1884~1948) 字茂泉。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幼年读私塾,17岁考中秀才第一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民国成立后,学成回国。此后历任山东高等学校教务长、山东教育司科长、山东省长公署教育科主事等职,主持建立山东省法政、商业、工业、农业、医学、矿业等6所实业专门学校...[详细]

李攀龙 [明][公元1514年-1570年]

  • 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死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9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详细]

栗祁 [明][公元1537年-1578年]

  • 栗祁(1537—1578)字子登,号东岩。城东栗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嘉靖壬戌科进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栗祁天资聪颖,幼年丧父,得其伯父栗科接济,抚育,母肖氏课其识字。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登进士第,授徽州推官。当时徽州民俗粗劣,狱讼叠积,有达十余年而不决者。栗祁到任,循循...[详细]

李清照 [宋][公元1084年-1155年,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后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罢官。母王氏,亦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工书能文,兼通音律。建中靖国元年(1101...[详细]

李思孝 [公元1907年-1942年]

  •  李思孝(1907—1942)原名李慕先,夏津县最早的0员;早期0组织发起人之一。城西珠泉屯(现属郑保屯镇)人。李思孝13岁考入夏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在进步知识分子、语文老师任华一指导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少年中国》、《曙光》等进步刊物。1921年5月,李思孝和同学们一起到郑保屯等村镇-,宣...[详细]

李涛 [清]

  • 李涛(生卒年不详)字紫澜,李浃仲弟。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解元 , 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中进士及第,以庶常馆教习人明史馆,从事纂修工作。升江西临江(今清江县)守道。到任后,“核官吏,课农桑,兴贤能,简军实。”,倡导所属廉察其政治,诛巨盗,雪冤狱,政绩卓著。 擢浙江盐运使,治理盐政...[详细]

李廷棨 [清][公元1789年-1849年,清朝官吏、学者、藏书家]

  • 李廷棨(1789~1849),字戟门,号萼村,今埠村镇西鹅庄人。清朝官吏、学者、藏书家。 李廷棨自幼聪颖强记,十余岁时文誉腾起,20岁补博士弟子员。清嘉庆十三年(1808)中秀才,因家贫难以继续学业,中秀才20年一直以教书为业。其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窝窝赋》《跛驴赋》,体现了作为穷秀才的李廷...[详细]

刘桢 [汉][公元186年-217年,东汉著名文学家]

  •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刘梁少孤贫,卖书自给,桓帝时举孝廉,历官至尚书郎,终官野王令。性耿介,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竞”,著《破群论》、《辩和同之论》等,当时颇有影响(见《后汉书·文苑传》)这样的家世,对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