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善(1929.5—2007),别署愚夫,男,汉族,堂邑县西杏二庄(今属冠县)人。1942年参加抗日工作。先后任范县县委办公室主任,聊城县委副书记,阳谷县委书记,聊城地委秘书长、-部长。1988年任聊城地区政协工委主任、党组书记。工作之余喜诗文、擅书法。系中国书协山东分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详细]
徐眉生(1901-1992)原名徐元良,字眉生,后以字行。山东省沂水县后晏家铺村人。1919年考入北京师范高等学校。1928年任山东临沂省立第五中学校长,1932年任山东省教育厅督学。他思想进步,同情革命,追求真理,倾向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积极支持党的地下活...[详细]
许木林,又名许沐林,字少森,1942年6月生,山东临邑人,大专文化,原山东恒源石化集团工会干事,高级政工师,长期从事工会宣传工作。 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先后在山东齐鲁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深造,并承蒙欧阳中石、吴末淳、吕文厚、贾诚隽、腾西奇等名家亲授指导,尤其在楷书上,师法欧阳询“...[详细]
徐仁江(1908~1925年6月) 枯桃社区人。1924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5年6月19日,参加香港工人大罢工。6月23日,罢工工人和市郊农民、军校学生军等10万人在广州举行反对英帝国主义的--,徐仁江走在队伍前列,当队伍经过沙面英租界对岸的沙基时,遭英军的射击,徐仁江英勇牺牲,...[详细]
徐世进(1954-1979) 莱西市朱耩村人,一九五四年一月生,1964年上学,先后在本村和马连庄学校读书,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一九七六年参军,在三五二〇五部队七十一分队任战士。一九七九年二月,他和十名战友被批准来到前线,接着就投入了紧张的战前训练。当听到从后方调来的不一定上火线时,...[详细]
徐问真(生卒年不详) 名医,宋代潍州(治今潍城)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有神验。 欧阳修知青州时,常患足疾,疼痛难忍,经许多医生诊治都不见效。慕名徐问真,相求就医,问真授以吸气之法,自踵至顶,吸气循经运行,果有成效,不久即愈.两人盘桓交游,情谊日笃.忽一日,问真对...[详细]
徐孝平(1933.03~1995.07)张店区湖田镇北焦宋村人,高小文化。1952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耿桥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年起,先后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常委和组织部长。他注重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坚...[详细]
徐振寰,男,汉族,1951年1月生,山东禹城人,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 1972年至1975年山东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学习。1975年至1978年国家科委中国科技情报所干部。l978年...[详细]
阎崇年,山东蓬莱人,汉族,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蓬莱市戚继光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详细]
杨懋春(1903~1988)字勉斋,1903年生于台头村。1988年2月5日在台湾省台北市台湾大学逝世,享年85岁。1930年,杨懋春山东齐鲁大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1939年赴美国康耐尔大学学习。先后在齐鲁大学、美国康耐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及台湾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详细]
杨建功(1919~1945),原名王延福,祖籍魏集乡三合村人。幼年家境贫寒,随父母到沾化县开荒种地。9岁回家,寄养于魏集乡西董村外祖父家,改名杨建功。15岁高小毕业,考入省立惠民第六乡村师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鼓舞下,杨建功于1938年回家乡组织二十余名青年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会...[详细]
杨经元(1893-1970),名纬坤,金乡县鸡黍镇杨瓦屋村人。抗日期间,杨经元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先后任湖西专署民教科科长、湖西中学校长。1949年6月,湖西中学迁至金乡县城,改称为“金乡中学”,其后称“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杨经元一直担任校长。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先进集...[详细]
杨考绪(1927.10~2005.9),山东省蓬莱县人。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通讯员。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至1947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热河17旅31团6连、独立8师1团6连文书、文化教员、副指导员;1948年5月至1956年8月历任东北1纵91团1连指导员...[详细]
杨坡兰,女,1937年11月生,山东诸城人。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1948年6月为青岛国棉6厂织布车间纬纱房工人。1950年2月为青岛国棉6厂准备车间穿筘工人,厂党委委员。1959年8月入青岛纺织专科学校学习。杨坡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7月5...[详细]
杨世保,原名杨玉德,1908年出生于山东临淄二区大马代村一个贫农家庭。辍学后务农,后从事手工业。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任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组织干事。1940年3月,调任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分区区委书记。同年7月,任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组织部副部...[详细]
杨萱庭(1917—2006.1),东昌府区东关人。六岁即随当地一晚清秀才学习书法,步入少年每天坚持练习400个小字、50个大字。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范筑先领导的鲁西抗日游击队,战斗间隙仍不忘练习书法。1945年后在济南教书,新中国成立后到北京工作,仍辛勤耕耘、临池不辍书画艺术,颇有建...[详细]
杨翼骧(1918-2003),字子昂,金乡县鸡黍镇杨瓦屋村人。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解放后,1953年他调任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南开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史学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为当时史学史专业在全国仅有的四名博士生导师之一。1986年,创建南开大学史...[详细]
杨赞周(1918—1999),曾用名杨文郁,山东省蓬莱县长裕村人。 杨赞周1935年初中毕业后,来到青岛德聚东商号店当店员。1938年,赴香港利源长号任总监理、万利成商号任副经理。 建国后,他不顾帝国主义反动派的造谣中伤,谢绝了亲朋好友的挽留,于1951年由香港毅然回到青岛。得到青岛市人...[详细]
杨真(1909.10~2003.4),男,汉族,原名杨恪卿,曾用名杨敬事,夏津县渡口驿乡二屯村人。云南省林业学校原校长(享受厅局级待遇)。1930年春,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校中华民族抗日解放先锋队中队长。“七七”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聊城,任第六区专员范筑先保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