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焕新(1906—1968),原名吴学韶。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 吴焕新13岁在原籍县立模范小学就读,肄业后到青岛,在一家私营商号当司帐近10年,这期间,他接触到基督教。1928年12月25日(圣诞节),在青岛信义会路德堂受洗入耶稣教,遂改名“焕新”。成为基督教徒的吴焕新被青岛信义会医院录...[详细]
吴继舜(1906~1962),字协奄,辛店乡文家寨人。1930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九·一八”事变后他随学生-团南下向国民党南京政府--,遭镇压后经中共地下组织安排转入北京大学。期间,他与在燕京大学就读的妻子刘宏范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七·七”事变后,吴继舜随教育部抗日救亡宣传团...[详细]
吴奎(生卒年不详) 字文长,宋潍州北海(治今潍城)人。17岁考取进士,20岁调古田主簿,广信军判官。后改任大理寺丞佥判武宁军,殿中丞太常博士陈州通判。曾拜翰林院学士权开封府。英宗时,任礼部侍郎。神宗时官至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 他对朝政敢于进言直谏。在任广信军判官期间,官吏杨怀敏增广北边屯兵,...[详细]
吴鸣皋(1888~1947)字鹤双,庆云县崔东南村人,书画家。吴鸣皋出生于富裕家庭,天资聪颖,性情狷介,不拘小节,受业于书画名家刘业村,得其真传,书画技艺较有名气。壮年时,吴鸣皋游历京、津各地,广交名流,画艺水平日渐精湛。中年后,吴鸣皋归居乡里,无棣、盐山、沧县、乐陵、阳信等地慕名求画者络绎不绝...[详细]
吴全清,1937年生,山东省滕州人。1963年从部队转业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劳动模范。 在1202钻井队当过钻工、司钻、副队长、队长。历任钻井指挥部党委常委、副指挥、钻探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大庆石油管理局指挥部副指挥、钻探公司党委副书记、市人大副主任。19...[详细]
吴绍诗(?—1776)字二南,山东海丰人,清朝大臣。诸生。 雍正二年,世宗命京官主事以上、外官知县以上,举品行才猷备任使,即亲戚子弟不必引避。时绍诗世父象宽官湖北黄梅知县,遂以绍诗应诏,引见,分刑部学习。十二年,授七品小京官。乾隆初,累迁至郎中。外擢甘肃巩昌知府,迁陕西督粮道。总督永常劾绍诗...[详细]
吴坛(1724—1780),男,字紫庭,山东海丰人,清朝官吏,吴绍诗之子,吴垣弟。二十六年(1760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三十一年(1766年),绍诗为侍郎,上以坛治事明敏,毋回避。三十二年,超授江苏按察使,就迁布政使。江宁、苏州两布政所属,互支官俸兵米,坛疏请更定;江苏赋重甲诸行省,...[详细]
吴垣(?—1786)山东海丰人,清朝官吏,吴绍诗之子。自举人入赀授兵部郎中,三十五年,特命调刑部。三十六年,绍诗为侍郎,上以垣本特调,命毋回避。三十七年,弟坛为侍郎,乃调吏部。迁监察御史,以忧归。服除,补原官。迁给事中。以弟坛为巡抚,例不为言官,署吏部郎中。坛卒,复为给事中。五迁为吏部侍郎。四十...[详细]
吴运坤,1931年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同年与余益慧女士结婚。先后在冶金部驻津办事处、天津近代化工厂工作,1991年退休。生二子:长子吴昀,次子吴暐。 吴昀,1958年生,1975年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参军,1978年复员后到工商银行工作。1989年天津河西职工大学金融专业毕业,2...[详细]
吴运乾(1929-2006),1949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1956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1951年与张亚男女士结婚。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先后在天津师范学校、第六干部中学、河西业余大学、天津市广播电视大学任教。1988年任副教授,1990年退休。2006年因突发脑血栓去世。生三子:长...[详细]
吴运涛(1913.10—2001.1)东昌府区人。七岁入私塾,自幼酷爱书法。青年时代以才学和书法投身抗日活动。1938年在范筑先创建的“政治干部学校”结业后,随战地服务团协助前方军队做抗日宣传工作,后任三十一支队司令部秘书,其间书写了大量的标语、布告及文稿。1939年后任济南《华北新闻》驻苏州记...[详细]
吴玉谦,1943年9月生,山东宁阳人(东疏镇西张庄)。大专文化程度。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履历1961年07月——1964年11月,任陆军战士、班长;1964年11月——1966年12月,任陆军机 连排长;1966年12月——1969年08月...[详细]
吴钟(1732~1822)字弘升,回族,清代海丰县(今庆云)后庄科村人,八极拳创始人。《吴氏家谱》记载,吴氏祖籍安徽歙县,明永乐三年(1405年)因高祖吴荣特授河间府沧州盐运分司迁至河北沧州,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吴氏第六代吴师孟落户后庄科村。 吴钟为吴师孟曾孙,祖父吴玉书、父亲...[详细]
吴重憙(1838-1918),字仲饴,吴式芬次子,海丰县(今无棣县)城里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科举人,授工部郎中。 他竭诚秉公,政简而事治,擢升河南陈州知府。任内以振兴文化教育为先务,修缮圣庙,建崇经义塾。为官清正,慎于理案判狱。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郑州一带黄河决口,大水漫溢至...[详细]
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在日本曾用夏泉,归国后改名莲居,取号一翁。山东郓城人,清季云南提督谥壮武公夏辛酉长子。公元1884年3月20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今改为于田),晚年寓居北京。1965年12月14日(乙巳十一月二十二日)无疾寿终,享年82岁。 入仕曾任直隶知州、静海知县、...[详细]
项明(1908~1969)男,原名巨同璞,字景山,又名巨任吾,山东省临朐县盘阳乡北博崖村人。1925年只身来青谋生,1929年经人介绍并考试合格后,分配到青岛枣园小学(今李沧区大枣园小学)任教员,1931年经宋哥庄小学校长张静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沧口区委宣传委员。5月组织富士纱...[详细]
相子正(1915~1994)原名相志诰,临淄区人。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身患重病在家疗养的相子正尚未痊愈,就几经曲折,于1938年3月参加了李人凤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冀鲁别动队第三大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7月,任第三支队二营六连班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0年1月,先后...[详细]
咸怀良生卒年不详,祖居莱阳,其后裔于清代迁居莱西市马连庄村。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1568年(隆庆二年)中进士。历任南直隶霍邱县知县、陕西省平凉府同知、南直隶凤阳府知府、山西大同兵备道、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1578年瓦剌入侵,咸怀良出任大同兵备道,他本不习武,到任后乃铸大刀一口,用...[详细]
肖长亮(1956-1989) 籍贯山东省胶南县。1974年4月入伍,1975年11月入党,牺牲前是广州军区空军驻河南开封某部某飞行大队副团职少校飞行员,曾执行过科研试飞,照相侦察、西北地区“82·6”演习,人工降雨,紧急空运-部队等重大作战、演习、试飞及抢险救灾任务,飞行1646小时,六次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