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郑玄先学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成为汉代最大的“通儒”,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其经学成就及由其学术而形成的学派,后世称 之为“郑学”、“通学”,或“综合学派”。 郑玄年轻时...[详细]
郑亦桥(1901—1977) 原名继玄,临沭县人.1926年7月,参加了有共产党员参与组织响应北伐的苏鲁边区办事处.1927年初,参加苏鲁义军北伐,失败归家后到欢墩埠,青口镇,大兴镇等处中小学教书.1933年,辞教从商,在大兴镇开办了一家小杂货店聊以糊."七·七"事变后,矢志抗日救国,1939年...[详细]
亓之伟,字坦之,号超凡。明万历九年(1581年)出生于今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羊庄村。天启三年(1623年)考中进士。初为成安县令,不久调直隶大名府浚县县令。到任后凡权势书札概不启封,不受私请,以强直闻名,士民服其铁石之操,称为“铁面”。天启六年,朝廷敕命褒嘉为文要郎。后调户部广西清吏司任主事,...[详细]
周浩然(1915~1939年),原名周世超,东瓦戈庄(今属段泊岚镇)人。1932年初中毕业后去北平大同中学求学。1933年返青,同年夏参加“左联”活动,与于黑丁等一起创办《汽笛》文艺社,并担任。不久,被通缉,重返北平大同中学。1934年春因患急性肺炎辍学回乡。1935年5月任《新青岛报》文艺副刊...[详细]
周鸿图(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昌龄,即墨人。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选贡。初授略阳(今属陕西省)县令,再补宿迁(今属江苏省)县令,因镇压白莲教有功,升任贵州监军同知。时贵州少数民族苗族频行-,贵州巡抚王三善败没,军民惊恐万状。周鸿图驻龙里卫,因守城有功,贵州总督以军事委任之。周鸿图率军冲岚...[详细]
周居宾(1907~1941),龙山街道大留村人,青年时经亲友介绍,到青岛公民报社当排字工人,经常参加党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多次在工厂、码头、街巷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军阀政府的-行径,并在斗争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930年春,经陈迈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4月,...[详细]
周铭旗(生卒年不详),字懋臣,号海鹤,大留村(今属龙山街道)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历任陕西醴泉县、大荔县知县、乾州知州、西安凤翔同州府知府等,于庚子(1900年)、辛丑(1901年)两次任会试内监试。其著述有《乾州志稿》、《遂闲诗集》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维新-张百熙任...[详细]
真宗天禧元年(1017)自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加职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天禧三年(1019),自兵部侍郎、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加礼部侍郎并迁枢密副使,天禧四年(1020)九月免礼部侍郎、枢密副使。以户部侍郎知青州。赠尚书,谥号安惠。 ...[详细]
周如砥(1550~1615年),字季平,号砺斋,章嘉埠(今属段泊岚镇)人。周如砥幼年丧父,其母亦随之“殉节”。其伯父、伯母省吃俭用,供其读书。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授庶吉士检讨,后改任国子监祭酒。任职期间,他严于律己,礼贤下士,特别注意培养人才,奖掖后进,有“时天下士多出其门”之誉...[详细]
周市(fú)(?—前208年),秦末抗秦名将,陈胜派其收复魏国旧地,周市立魏国王室后裔魏咎为王,章邯攻打魏地,杀死周市,包围临济。 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陈胜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原魏国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 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天...[详细]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详细]
周至元(1910~1962),原名周式址,又名周式坤,号懒云,即墨城坊子街人。 周至元自幼嗜书成癖,十余年的苦读,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如他在《自述》中所写:“总角年华渐喜书,苦攻坟典事三余,痴情更较蠹鱼甚,灯火常亲子夜初。” 周至元酷爱山水,经常徜徉于崂山之中。每次游崂山,他总要...[详细]
庄姜(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婚后未生育。《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乃是出自庄姜之...[详细]
庄陔兰(1870~1946) 字心如,号春苔,大店镇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清光绪十二年(1886)县考中童生。翌年在沂州府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拔贡,放乐安县(今广饶)训导。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诰封朝议大夫。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翰林院保送入日本法...[详细]
朱包蒙,号涵吾,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年四月十三日,卒于清顺治十五年七月三十日,终年83岁。 关于朱包蒙其人,《莱芜县志》、民国《续修莱芜县志》、《朱氏族谱》均有记载。其人为明末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童蒙的胞弟,以朱童蒙的“榆林大捷”功而荫授武职为肥城所镇抚,后升任肥城守备...[详细]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遵、李球、黄崇等人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后其不听黄崇死守的建议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因此失守。 早年经历 建兴五年(227...[详细]
朱建运(1936~1994),即墨市鳌山卫镇高戈庄人。195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即墨市-检察长,1987年被授于“山东省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6月被山东省委授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朱建运16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公社党委委员、-、即墨市人民-检察长、市委政法委书记等职务。他...[详细]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子樵、紫桥。山东济南市历城人,祖籍浙江绍兴钱清镇秦望村人。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刑名师爷,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北,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三营统领,凤凰、安东知县,东三省营务处会...[详细]
朱童蒙,字求我,号五吉,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元年,卒于崇祯十年,终年65岁。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载: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由进士中书舍人行取兵部给事中,转兵科都,出为苏松兵备湖广希政司右参政,升太仆寺少卿,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封资政大夫,文荫一武荫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