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三(1913~1951年),又名袁淑光,普东镇袁家屯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袁明三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袁明三奔走于即墨西北乡一带,联络有志之士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他的家成为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一家人都积极从事抗日活动。他家因此曾多次遭受日伪...[详细]
袁守侗(1723-1783) 字执冲,山东长山人,清朝大臣。乾隆九年举人,入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迁侍读。再迁吏部郎中。考选江西道御史,授浙江盐驿道。二十八年,迁广西按察使。奏言:“烟瘴充军人皆凶悍,请分拨泗城、镇安、宁明、东兰诸地;解役疏脱斩绞重囚,短解问徒,长解问流;各署书役贴写帮...[详细]
于宝光(1914~1943),又名于启瞳、林承先,即墨县窎庄(今属华山镇)人。 于宝光青年时期受民主思想影响,曾极力主张用本村“裕源堂”族产公田之地租救济贫苦人家,并张贴揭帖,揭露会首、族长-公产的丑行。因此遭到会首的报复,被会首告于官府,父亲于方世走投无路,含恨悬梁自尽。面对黑暗的旧社会,...[详细]
于黑丁(1914~2001),即墨市丰城镇苏口村人。1930年,在青岛市立中学读书时,接受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指教,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第一篇描写乡情的短篇小说。1933年,经中-员乔天华、俞启威的介绍,在青岛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投身左翼文艺运动。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期间,他一边主编《青岛民...[详细]
于清水是义和拳早期领袖之-,高唐县琉璃寺乡郝庄人。是王立言同时代人,死时年仅30岁。 于清水家中较穷,扛活为生,当义和拳联和向教会势力展开激烈斗争时.于清水也加入了义和拳行列。与朱红灯、王立言一道在丁寺设场授徒,树起""替天行道。兴清灭洋"" 的旗帜,活动在高唐琉璃寺一带。 1899年 ...[详细]
于维功(1903~1963年),又名于文成,七级镇湍湾村人,系即墨籍第一位中共党员。 于维功青年时到青岛四方机厂做工,1924年11月由邓恩铭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1925年2月,由邓恩铭、纪子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嗣后,他先后任四方机厂工会执行委员、胶济铁路总工会常务...[详细]
于笑虹(1914~1973),又名于得海、于占魁,通济街道南山东村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正在济南读书的于笑虹,为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了去南京-的行列。1935年,于笑虹到北平读书。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被吸收为民先队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同平...[详细]
于兴邦,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县城关镇中山街。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在张店铁路工务段当工人。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党团组织的教育下,于兴邦认识到养路工作也是革命的需要,决心继承铁路工人的优良传统,做一个铁路线上的螺丝钉。他在入路的决心书上写道:“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岗位上...[详细]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陈留太守,汉末群雄之一,曾参与讨伐董卓。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详细]
张煋,字汉辉,又字灿辉,号辉斋,又号霁庵,别号东岭山人。今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张家洼村人,为清代中期莱芜著名画家之一,生卒不详。 据传,张煋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学识较深的教书先生。因家中人口多,张煋的祖父母又常年卧病在床,在“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年代,其生活窘迫是可想而知的。识...[详细]
张聿,唐诗人。望出吴郡(今苏州),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德宗建中登进士第,又中万言科。德宗贞元二十年(804),自秘书省正字充翰林学士。二十一年加左拾遗。宪宗元和元年(806),加朝散大夫。历任华亭令、湖州长史、都水使者等职。穆宗长庆元年(821),自工部员外郎出为衢州刺史。敬宗宝历间为睦州刺史...[详细]
张宝信(1860—1915) 字实庵,郑山镇张南埠后村人.幼年习儒,以"超等第一"考取廪生.医学造诣较深,常为贫苦乡邻治病.知识丰富,诗文中常出现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医药术语,所做《七巧图》序,句用"七"字,共有288个"七"字的典故与名词.酷爱吴步韩文章,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可惜散失殆尽,...[详细]
张表臣字正民,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以右迪功郎为敕令所删定官,右承务郎。绍兴十三年至十五年(1143—1145)间,通判常州。又为司农丞。有珊瑚钩诗话。...[详细]
张伏山(1910~1987年),名存恒,号横河老人,即墨城阁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著名指画、国画家。9岁入私塾读书,16岁毕业于县立职业小学,期间爱上诗词、绘画。1934年到济南私立书画社学习绘画,拜关松年、关友圣为师,学习国画。后又赴北京华北大学艺术教育系学习,旁听李苦禅的美术课。...[详细]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温陈乡观上村)人,唐朝宰相。 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详细]
张渐九(1894~1987),七级镇东七级村人。16岁进胶州达材学堂求学。期间,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带头剪辫,踊跃参加支援辛亥革命的募捐活动。1913年毕业,先后在青中埠小学、哈尔滨三育小学任教师,后转入哈尔滨邮政局、青岛港务局供职。1928年,在青岛参加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胶县和...[详细]
张克学,1947年生于莱城区大王庄前张街村,六岁随父学戏,八岁登台演出,1956年正式考入莱芜梆子剧团,从事舞台艺术五十余年,曾担任莱芜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09年,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张克学.jpg张克学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张登贞,艺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