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曾 (1790—1867?) 王兆曾,号墨池,邹平县王伍村人。生于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卒于1867年(同治六年),享年77岁。兆曾少有大志,卓煢不群,屡试不第,遂闭户潜修,专攻诗画。画从临古入手,又勤于写生,足迹遍于境内名胜。凡一丘一壑,一山一水,皆悉心揣摩,取法自然。画学...[详细]
王质(1001~1045)北宋-。字子野,王旦之侄。莘县人。质少年力学,拜杨亿为师,亿称其才,伯父旦见其文,亦赞赏之。初以恩荫补官太常寺奉礼郎,后应试,进士及第,被荐为馆阁校勘, 又改集贤校理,累官至尚书祠部员外郎。父卒,与诸弟蔬食守孝终丧。起复后,通判苏州,任满回朝,任判吏部南曹事等官,又知蔡...[详细]
王子正(1895.2——1978.1),原名王恒新,字子正。今莱城区寨里镇涝坡村人。青少年时期好学上进,且多才多艺。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深造。毕业后任济南爱美中学美术教师,曾与齐白石等同为文艺界民国“十大”代表。王先生与-、0上层人物都有密切联系。后被授-上校军衔,解放后被-数年。1959年建...[详细]
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他家土地占全村的三分之二,并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等地设有当铺和银号。 他在雇工剥削和高利敛财的同时, 亦向县粥厂捐钱谷济贫,又捐银500两资助知县沈世铨重修《惠民县志》,赚得“乐善好施”之名。1890年(...[详细]
吴伯箫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是中国0的优秀党员。作为一个文学家,他以风格独特的散文精品赢得了几代读者的喜爱;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以满腔心血哺育了难以尽数的人才;作为一个0人,他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与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吴伯箫,原名熙成,字伯箫。曾用笔名有山屋、天荪...[详细]
吴步韩(1798—1866) 字锦堂,号小岩,曹庄镇曹庄街人.1836年中进士(丙申科),拟知县即用.翌年,授望都知县.才思敏捷,辞赋,古文,经义,试律,均有很深造诣,少时即蜚声齐鲁淮海间.被誉为"东省第一才子",著述甚多,有《七十二砚斋集》,《七岌山房弃余草》,《少作小题偶存》,《虫吟小草》,...[详细]
吴洪英(1911~1946) ,女,出生于惠民县何坊乡王家湾一个贫农家庭,出嫁到牛茁村。 在其丈夫共产党员牛连奎的影响下,她懂得了革命道理,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由一个家庭妇女逐步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 1945年,日本投降后,吴洪英积极动员妇女参加妇救会、秧歌队,斗地...[详细]
吴来朝,字义庵,世称封君,莱芜市颜庄镇南港村人。(约生于明朝正德末年,卒于万历末年)以万历三年岁贡,任山西省荣河县知县。一任近二十年,政绩卓著,贤声广传。他的子孙有数人同在万历年间为官,治政、戍边、抗楼,颇有建树,其中三人崇祀乡贤。他的长子鸿渐以选贡任直隶X州通判,次子鸿洙以进士任浙江参政,三子...[详细]
吴廉(生卒年不详),字介夫,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1539年(明嘉靖十八年)任即墨知县。上任时只带仆人一名,别无随从亲属。对自己时时约束,勤于政事,对百姓关怀有加。是岁,即墨灾荒严重,粮价比常年高达六倍。吴廉多次禀报上司,为灾民请求赈粮。其时,上司又命差拨民夫,修浚胶河。吴廉见百姓饥饿之状,不...[详细]
吴善堂(1909~1984年),原名吴培庆,化名冯梓、李芳亭,吴家岭(今属华山镇)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善堂投笔从戎,后经青州四师学生辛少波、王子阳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中共莱阳县委秘书,接受县委指示回到吴家岭村开辟工作,建立中共吴家岭村支部,并兼...[详细]
吴淑华(1895—1979) 女,汉族,临沭镇利民街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妇救会会长.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岁月,根据地军民十分困难.淑华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全家人不分白天黑夜,纺线织布,用一台铁机和一张木机,一昼夜能织出80尺粗布.她不光自己干,全家干,还挨家挨户发动村里群众...[详细]
吴天明,1939年出生,祖籍今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黄泥沟村。1960年从影,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197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影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西望长安城,有个吴天明。”这句话,可以说是吴天明在那个时期炫目形象的写照。 1982年吴天明导...[详细]
吴桐 男,导演。山东平原人,1924年2月出生。1949年6月入伍,后从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文工团转入浙江军区文工团。1955年转业到浙江婺剧团任研究组副组长,曾参与执笔修改整理《断桥》、《三姐下凡》等名剧。同年底,在省文训班学习中执导《唐知县》,继在筹建中的省艺校任教半年。后调入温州市越剧团...[详细]
吴元明(1901—1988.2) 南古镇沟北村人.省级劳动模范,1954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郑亦桥 (1901~1977)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 张子亮 (1901~2002)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详细]
亓象岑 1912年10月出生于莱芜鲁西村。 1927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莱芜城育德小学高级班。 1930年插班改入济南育英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济南学生赴南京-活动,并卧轨向- -。 193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同中学高中部。 1935年参加“一...[详细]
萧琛(478―529),一作萧璨,字彦瑜,兰陵人,南朝梁学者、-。萧琛生于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年五十二岁。(文艺辞典续编作生于升明二年,卒于中大同二年,年亦五十二岁。此依梁书本传重行推算)。祖父萧僧珍,为南朝宋廷尉卿。父亲萧惠训,为太中大夫。 个人简...[详细]
萧嵩(?-749年),字乔甫,号体竣,兰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后,后梁明帝玄孙。 萧嵩最初担任洺州参军,后得到连襟陆象先的提拔与宰相姚崇的赏识,累迁至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在担任河西节度使时,萧嵩用反间计除掉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又任用张守珪等名将,大败吐蕃,被拜为宰相,进封中书令、徐国公。他...[详细]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武德年间,任东宫属臣太子洗马。 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