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凯(1914—1944)乐陵市黄夹镇潘寨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乐陵县六区区长、南皮县县长。1944年1月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详细]
冷泮林,字若万,号嵎谷,乳山市夏村镇冷家村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出生于一殷实厚道人家。其祖父冷敦智是乡贤之士,曾任乳山乡野子社正社长,善于排解乡里纠纷,威信很高,“雍正八年钦举恩诏事保举老农给以八品顶带荣身”。“冷敦智性耿介,常拾遗金坐待其人至还之。雍正十一年、乾隆元年岁荐饥,皆罄所有...[详细]
裴干美(1905—1947)女。费县林涧村人。革命烈士。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21岁时出嫁到朱田村。1942年被选为村妇救会长,积极带领全村妇女拥军支前,搞生产,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由吾区妇救会宣传委员,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努力工作。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详细]
裴振峰 (1959~) 笔名常星儿。山东德州人。大学专科毕业。1982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学教师,辽宁省彰武县报社。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白鹭别墅》、⌒孩这样长大》、《寻找一个叫麦果的哥哥》,中短篇小说集《黑泥小屋》等。《款冬祭》获台湾东方少年小说奖,《金色的屋脊》获第十二...[详细]
彭建华(1910—1938)原名彭传彬。邹县(今邹城市)太平镇人。1932年初在聊城三师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负责中共邹县支部宣传工作,后任中共邹县县委委员,中共邹县工委书记。1937年任县委书记,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微山湖东地区各抗日武装,于12月中旬在邹西南亢阜村乡农学校集中举行了抗日...[详细]
彭润芝(1911—1976)荣成县(今荣成市)崖头人。胶东大鼓盲艺人。自幼双目失明,六七岁随父习唱大鼓。13岁拜盲艺人王三、康八为师,同去朝鲜卖唱,回乡后独立演出。因其嗓音圆润响亮,唱腔流畅质朴,弹唱配合巧妙,号称“彭调”,成为胶东大鼓“东路”代表人物。“七七”事变后,任该县盲人抗日救国会主席。...[详细]
彭树桢 (1917—1940)莱州市后上庄村人。1938年3月,参加了掖县玉皇顶起义,随之加入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三支队大队政治指导员。所在部队合编后,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三团政委。后在招远齐山反“扫荡”中牺牲。 ...[详细]
彭畏三(1901—1969)曾用名彭国相。滕县(今滕州市)东沙河镇前大庙村人。1927年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28年2月至1937年7月在校任教期间,参与营救和资助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保护进步青年学生。“七七”事变后,团结和组织山东各界人士和“平津-学生”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9年底被罗荣桓...[详细]
彭云(1920—1943)原名彭淑云。女。黄县(今龙口市)北马镇人。家庭殷实富足。1938年夏天在黄县崇实中学读书时,参加了青年抗日救国会。10月,弃学参加革命,1939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秋后,彭云被送到抗日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学习,留校任女生区队的班长。 后任西海区妇救会组织委员、妇救会副会长...[详细]
彭昭贤(1896—1979)字君颐。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乡彭家村人。国民党内政部部长。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913年,考入牟平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马格庄学校教书。因对校董不满,弃教去哈尔滨,在哈市邮局门前摆摊为人写信挣钱糊口,后被哈尔滨道台李家鳌赏识收作文书。不久,道台送他去北京大学...[详细]
普亚(1921—1983)堂邑县八甲刘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 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伍后,历任班长、政治指导员、-干事等职。1946年6月转地方工作。1949年后,历任国家交通部疏浚公司政治处主任、上海海运局航道处处长、上海河道工程局局长等职。 1975年1月后,历任上海港务监...[详细]
钱大喜(1895—1962)聊城人。评词艺人。出生于官商世家。自幼酷爱戏曲和评词,家业败落后,便以说评词为业。30多岁时拜李长奎为师,起名“钱振亭”。其整理改编后的曲目,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洗炼。经常与临清的赵庆轩合作演出。擅演《三侠剑》《彭公案》《十六义》《胜英小出世》等曲目,深受观众...[详细]
钱凤翔 (1914—1948)又名前进。济宁市中区人。193 6年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南陈庄小学当教员。 1938年7月到鲁西北参加八路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东进纵队政治部-科科员。1939年春,转地方工作,任中共河北省宁晋县县委书记。1940年2月,任滏北区农会秘书,1941年2月...[详细]
齐安聚,1919年1月25日出生,山东昌邑(现为市)双东乡东永安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毕业后考入昌邑县育秀中学。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第1旅政治部干事,第4...[详细]
钱振帮(1892—1967)费县小探沂村人。1955年任农业社社长后,带领群众深翻整地,改良土壤,打井浇地,同时成立运输队、装卸队,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社员生活,使全村人均口粮达到250公斤,工值达0.8元。1958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乔浮沉 (1928~) 原名矫福纯。山东牟平人。中共党员。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部队宣教干事,新华分社、部队报刊,《安徽日报》文艺组长,《安徽文学》部主任,专业作家,合肥市文化局副局长,《合肥报》副主编,安徽省文学院副院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散...[详细]
乔海秋(1910—1946)原名尚涵。泗水县泗水镇乔家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到泗水县组建抗日武装,发展中共地方组织。1938年6月任中共泗水县委委员。 7月任二区区委书记。10月任曲泗宁中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1月任保密局长。1939年任尼山特委社会部部长。1940年2月任...[详细]
乔汉忠(1923—1983)蒙阴县保德村人。1958年进本县城郊公社修配厂当工人。先后试制出锅驼机、 4马力柴油机、轴承手推车、移苗器、手推式小麦收割机等农机具。翌年被评为山东省建设积极分子。 ...[详细]
乔洪玉(1928—1948)女。临沂县梅家埠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带着孩子秘密为部队筹粮, 不幸被敌抓捕。在狱中,她受尽残酷折磨而严守机密。敌火烧其不满周岁的女儿,逼其口供,她仍一字不吐。敌于5月2 4日将她母女带至村西沙滩,以活埋威胁。乔洪玉跳入坑内,与孩子一起从容就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