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林(1920—1985)费县两泉庄人。1956年到蒙阴县常路供销社工作,后任经理。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急群众生产、生活之需,每年下乡售货260余次,并坚持为11个村的785户农民上门送货。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详细]
马士维(1897—1934)字冠英。邹平县大丁旺庄人。早年加入“圣贤道”,自号“大丁仙”,又称“九指-”。自创道号为“大灵山一心堂”,后又改为“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 。 后被山东省长陈调元下令击溃。 1933年9月,在天津设立“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同时与日本人勾结,定名“大东亚佛教联合总会”,...[详细]
马守泮(1922—1979)招远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入中共胶东区党委学校学习。历任中共胶东区党委译电员、武工队长,军舰政委、济南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详细]
马守愚(1908—1977)又名马励明、马云亭。泰安市人。1924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 省立第一师范党支部委员、书记。1925年8月,回泰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26年3月建立中共泰安支部。1927年8月建立中共...[详细]
马树良(1905—1985)临清县林庄村(今属临清市)人。1929年在江西永丰参加工农红军。 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军委后勤部供给部处长、东北军区军工部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煤炭部安全监察局局长、生产司司长和中央监委驻煤炭部监察组代组长、燃料化学工业部政工组副组长、...[详细]
马淑元 (1924—1946)女。招远市南院镇东马家村人。194 0年参加工作,任三区妇救会干事,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4月7日,东马家村遭敌突袭,区长马友忠被捕后牺牲。马淑元深入调查,连破两案,查出并严惩告密汉奸。1945年春,去胶东党校学习。同年8月,分配到中共平度县委宣传部工...[详细]
马馥塘(1905—1983)又名马天香。齐河县人。1920年考入正谊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任中共高密县城市支部书记。1926年秋,中共高密地执委成立后,任监察委员。1928年,调诸城县邮局工作,积极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直属省委领导) 。1930年1月...[详细]
马天民(1910—1939) 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抗日烈士。马耀南之三弟。15岁辍学后,到济南学徒。19岁时父亲去世,继掌父亲在长山的“恒盛栈”酒店,兼营杂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其兄马耀南的影响, 弃商投戎,参与抗日工作。他四处奔走,筹集0,联络人员。...[详细]
马同贵 (1916—1942) 又名马兢生、马千里、陈放。桓台县马庄村(今属淄博市张店区四宝山乡)人。1937年9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26日带领10余名青年参加黑铁山起义, 任第五中队政治干事。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任中共长(山) 桓(台)临(淄)...[详细]
马侠村(1900—1942)掖县(今莱州市)朱由村人。1919年考入北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24年先后担任绥远都统署直辖骑兵团团副、 混成旅旅长等职。 1927年8月到北京赋闲,靠借贷和鬻画维持生活。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骑兵师师长。率部先后...[详细]
马相阶(1903—1927)高密县人。1921年入青岛四方机厂做工,1923年加入工人组织“圣诞会”。1924年11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被选为四方机厂工会执行委员。 胶济铁路总工会成立后,又被选为总工会执行委员, 是四方机厂工人-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6月...[详细]
马霄鹏(1903—1939)名著,字霄鹏。鱼台县唐马乡陈丙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上海从事“ ”、“ ”工作。1931年回山东,先后在济南省立一师、平原乡师任教。是平原乡师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1937年组织抗日武装, 建立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开辟了湖边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详细]
马萧萧 (1921~2009) 原名马振。生于山东安丘。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森林学系,同年入延安大学,结业后留校工作。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委、文学组长、该社及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室主任,《儿童文学》部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记兼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总,编审。现为野草诗社...[详细]
马晓云 (1906—1944)原名马方杲。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 人。抗日烈士。马耀南二弟。幼年读私塾,周村高等小学毕业后,务农且经营作坊。性情豪放,喜武术,乐交往。1924年赴天津参加东北军,屡立战功,升至营副。后返回家乡。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附近村庄串联有识...[详细]
马新贻 (1821~1870),字穀山,号燕门。回族。菏泽城东北西马垓村人。他生于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为清朝官吏。马新贻自幼聪明,13岁能作诗,27岁中进土。先后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 1853年(咸丰三年)马新贻随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详细]
马星驰 (1873—1934)名驱,字星驰,亦署醒迟。回族。济宁直隶州(今济宁市市中区)人。幼年爱绘画,因家境贫寒,常以黄泥汤代墨作画。1891年(光绪十七年) ,在南京一富家作童仆。两年后,去上海,以卖画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赴广州投身国民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国外寄居10余年。...[详细]
马希圣(1918—1977)新泰县车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政委。童年在家乡读书,后在济南乡村师范和泰安育英中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高中。1937年底,日军侵占济南,马希圣到汉口。此时,阎锡山以抗日名义在汉口招收“山西民族解放大学”学员,他考入该校。1938年9月马希圣奔赴...[详细]
马希文(1906—1927)金乡县城东马庄村人。1923年春,入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党组织决定动员北方青年到武汉参加培训。马希文先后辗转北京、上海,于1927年到达武汉,考取了中央军事学校(黄埔分校),被编在一大队。 同年8月,中央军事学校改编为军官教导团...[详细]
马宣元(1884—1938)潍县(今潍坊市坊子区) 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冬任中共潍县县委委员。1928年春,参与组织领导了砸大柳树税局子和抢坡吃坡的斗争。同年10月,潍县党组织遭受破坏后,在东曹庄成立中共潍县特支,他任特支书记。 1929年2月,中共潍县第二届委员会成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