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希望(1884—1947)博山县岜山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十几岁从事琉璃专业, 30岁成为擀珠能手, 人称“擀珠大王”。先后创制成“凤眼珠”“猴珠”“燎渣珠”等。1947年被国民党军队杀害。 ...[详细]
吕尹波(1921—1967) 曾用名吕泽、博泉、韧博。平度吕家集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平西县党组织发起人之一。1940年任胶东《大众报》社部长,后历任鲁中前线记者团团长, 新华社鲁中分社记者、主编等职。1946年1月任济南军调部记者团团长。解放战争期间长期兼任张鼎丞司令员的政治秘...[详细]
吕乙亭(1915—1939)原名吕东甲。广饶县吕庄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其父是1926年的中共党员,曾为革命变卖家产,资助建立革命武装。他1931年考入广饶中学,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被选为广饶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1934年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详细]
吕永高 (1913—1948)莱芜县杨家横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共党员。1938年入伍。曾任鲁中军区警备4团政委。1948年在淄川洪山牺牲。 ...[详细]
吕云骢,2010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淄博,童星。2015年,拍摄电影《外公芳龄38》。2016年,在《陆垚知马俐》中饰演小陆垚一角。2016年,在电视剧《周末父母》中饰演于致远(刘恺威饰)和赵佳妮(王鸥饰)的儿子于震轩。 ...[详细]
吕云章(1893—1974)女。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 东留公村人。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北京市国民党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党部妇女部干部、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党部社会部妇委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国民党第六届中执委委员、--。主编《妇女之友》《革命的妇女》《浙江...[详细]
吕子仪(1904—1952)莱芜县马家龙崮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冬, 任莱芜县五区区委书记,后任县委秘书。1941年3月, 调任章丘县八路军驻章莱办事处主任,中共章丘县委对外公开后任县委书记。 1943年4月,调任泰山区抗联主任。1945年1...[详细]
马安氏(1881—1959)女。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 3位抗日烈士的母亲。她17岁嫁于本村,早年丧夫,独自扶养3男1女成人。其长子马耀南去济南、天津读书,全靠她养蚕收入供给费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先后支持3个儿子参加抗日军队。 她说:“咱不当-奴,用剪子、...[详细]
马保三,原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台头镇牛头镇村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2月病逝。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历任中共寿光县委宣传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司令员,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青岛市市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省委...[详细]
马伯声(1890—1966)回族。祖籍德州,生于泰安县城内圣泉街。民族工商业家。少年时,就读于天书观私塾,后为萃英中学免费生,同时从美传教士学英文。1917年被招募赴欧洲当华工翻译,1919年回国。1920年后,先受聘于济南英美烟草公司, 后从事保险业。1934年招股60万元,在济南建成仁丰纱厂...[详细]
马诚斋(1916—1978)平原县十里铺乡军营村人。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建立中共山东省立平原五乡师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恩县县委书记、冀南区卫东地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聊城地委副书记兼社会部长、华北革命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长春第一汽车...[详细]
马楚珍(1909—1985)字宝忠。回族。青州人。年轻时行医售药,常减免贫苦病人药费,颇有声望。他曾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进行活动,并给以经济支持。1946年当选为益都县参议会副议长。1948年益都解放后,当选益都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县工商联委员。他倡办伊光织布厂,发展回民经济。1954年当选为山...[详细]
马丹臣,字成九,生于1895年,卒于1973年,章丘枣园镇马芦村人。是一位矢志教育,一生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思想进步的爱国人士。他在世七十八年,沧桑岁月,历经坎坷。 求学岁月,宣传抗日 马丹臣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及父亲都是前清甲午举人。幼读塾学,博猎经传,兼受家庭翰墨之濡染,遂学习有成。...[详细]
马丹阳(1123—1183年),原名从义,字宣甫,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丹阳真人。山东宁海(今山东省牟平)人。金代道士,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 马丹阳祖籍陕西扶风,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为避五代之乱,徙居宁海,世居城内,富甲一州。丹阳幼即能诗,曾诵《乘云驾...[详细]
马光复 (1947~) 笔名莫阿、马光。祖籍河南,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编委,北京55中学班主任,《学与玩》杂志总、出版部主任,中国《桥》杂志总编审,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北京文联理事,北京西城区文联理事、作协副主席,《小百科...[详细]
马官和(1875—1936)字惠阶,号仲平。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夏陆沟村人。著名企业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始办企业。宣统年间,先在家乡与栈子村叶友彭合伙开办织布工厂,在县内首次使用新式铁机织布,曾有“机器不转,马官和急得淌汗”之说。不久,织布厂因故关闭。民国初年,马官和去济南,任省参议会议员。在...[详细]
马国翰(1794—1857) 字词溪,号竹吾。历城县南权府庄(今济南市全福庄)人。 原籍章丘县,曾祖父时迁居历城。汉学家、藏书家。他自幼跟随在山西做知县的父亲读书,学习勤奋。19岁时,在家乡考中秀才。此后近20年,以教书为业。先后开学馆于古祝、冶山及鲍山黄石兴隆寺等地。1831年(道光十...[详细]
马函三 (1902—1943)名立元。邹平县由家河滩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月,带领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山东抗日救国第5军。整编后,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7团3营营长。 1940年, 被选为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11月11日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1944年,长山...[详细]
马恒祥 (1946~) 山东潍坊人。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任《山东文学》、诗歌组组长、共青团支部书记,后任《山东文学》第一副主编并主持工作。1988年主持创办《作家报》,历任副总、总、社长,编审。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全国文学创作山东中心副主任,省作协机关党委书记,《山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