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杰(1879—1953)号止园。德州市进步街(今属德州市德城区)人。1935年任北平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北京中医学会工作。著有《止园医话》《止园山水画集》《实验药物学》等。他的山水画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为美术界所推崇。 ...[详细]
罗仲选 (1906—1942)又名贤敬。莒县城阳镇大果街人。革命烈士。1937年8月,参加“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排长、连长等职务。1940年调任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二营副营长。自此率部转战于赣榆、日照、莒县等地,当地百姓称所率连为“神兵连”。1942年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中...[详细]
鹿巧玲(1911—1962)乳名“小巧”。女。夏津县人。山东梨花大鼓演员。出身鼓书世家。其父鹿泰兴系山东大鼓著名弦师,人称“花弦鹿”。其母“傅大传”、其姐鹿巧云都是山东大鼓著名演员,在济南等地颇有影响。鹿巧玲自幼随父母学艺,12岁即登台演唱。因其姿容俏丽,歌喉甜美,曲调婉转,声情动人,倍受观众称...[详细]
路三宝(1877—1918) 名振铭,号芷园,又号玉珊、莹仙,字厚田,学名祥慧。 历城县人。 京剧花旦演员。9岁入章丘县瑞林祥东家孟雨亭宅“祥庆和”科班学唱京剧。初学文武老生,兼旦角、小生。1889年(光绪十五年) 5月,在山东抚院演戏二出:在《二进宫》中饰杨波(何祥恩饰徐延昭,何祥忠饰李...[详细]
鹿省三 (1905—1938)原名鹿效曾,化名季方华。莱芜县西牛王泉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共莱芜县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29年秋,考入济南正谊中学,期间经张子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选为学生-团主席团,领导了济南学生赴南京的-运动。由于多次组织同学--、闹-,被国...[详细]
陆升勋(1907—1942)昌邑县(现为市)人。1926年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回本村任教。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他带领30余名青年,参加了昌邑县瓦城抗日武装起义,并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特务中队队长,是年4月任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特务大队队长。 该部编入山东...[详细]
路延岭(1919—1947)乐陵市王寨子乡冯辛庄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任团政委。1947年在豫西战斗中负伤,医治无效牺牲。 ...[详细]
路友于(1895—1927)名汝悌。诸城县(今诸城市)路家道口村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1911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堂。他少有壮志,一生为革命坚持斗争。在县立高等小学堂时,便剪发示志。辛亥年诸城独立,与同学组织“歃血团”、“决死队”响应。1915年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18年毕业即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详细]
路雨亭 (1897—1978)字作霖,化名张志远。惠民县人。1926年初去绥远,曾任中共绥远特别区地方组织宣传部长、代理书记。1928年在惠民县李家庄小学任教,开展党的工作。后闻国民党惠民县党部准备逮捕他而出走-。1929年在乐陵县中学任教。 1937年参加鲁南第二战区抗日游击队。1938年4月...[详细]
陆兆坤(1916—1949)临沂罗庄湖西崖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临沂县朱陈区武装部长。 1949年2月南下浙江省兰溪县万坛区任区长。短时间内在全区筹集军粮数百担。7月初,国民党残匪和暗藏的武装特务在金(华)、兰(溪)、汤(溪) 3县发动-,他带队前往围剿。与匪徒激战时被匪徒...[详细]
卢志英(1905—1948)名宗江、子江,号育生,曾用名卢涛、王殿臣、周志坤等。 昌邑县望仙埠村人。8岁始读私塾,16岁就学于乙种桑蚕实业学校。毕业后,投身东北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后随-战,目睹军阀战争之暴虐,民众生活之惨痛,遂毅然脱离奉系军队,回到原籍。1925年2月,入洛阳陆军训练处任队...[详细]
吕济川(1919—1947)淄博市博山区石马桥西村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区政治部股长、前卫报、卫生处协理员。抗日战争后,随部队赴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某部团政委。1947年在四平街战役中牺牲。 ...[详细]
吕金芳(1914—1966)陵县牛王堂村人。全国劳动模范。自幼家贫,给地主扛活达12年之久。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解放太原、 石家庄等战役,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1950年赴朝参战。1954年6月,复员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回乡后,积极引导贫苦农民走合作化道...[详细]
吕民三 (1907—1943) 原名吕允忠,又名吕进。淄川县二区(今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佛村人。中共党员。1939年6月任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1940年2月赴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1月,任莒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被错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临沂地委作出按因...[详细]
吕母(?—公元18年),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市)人。她独立领导了西汉末年最早起来-王莽残暴统治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当时,由于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结,加速土地兼并,对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丛...[详细]
吕清浦(1920—1980)曾用名王惠英。清平县人,今属临清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清平县委书记,中共博平、筑先县区委书记,中共平原省委-部干事等职。 1952年2月后,任中共聊城地委审干办公室副主任,聊城专区工会办事处第二主任,聊城专区第二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聊城专署文教...[详细]
吕若侃(1886—1930)字仲陶。莱芜县吕家芹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秘密与外地党组织进行联系。为筹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他卖掉土地60多亩,用毛驴驮着银钱送往曲阜。1926年秋,在中共党员马守愚(马励明)的帮助下,建立莱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吕家芹...[详细]
吕世隆(1909—1938)字道宏。泰安县李家庄(今属泰安市岱岳区)人。革命烈士。1926年在泰安省立三中读书,1929年秋考入山东省立高级中学。1931年秋,参加济南学生组织的---和爱国-运动。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1936年1月参加北平爱国学生...[详细]
吕香荣(1903—1967)女。茌平县大马村人。出身贫苦。成年后,她白天下地种田,晚上纺棉、做针线活,耕耙、摇★等农活无所不能。17岁时嫁给杨官屯乡大冯村冯书东为妻,生1子4女,家境贫寒。1946年任村妇女主任,带头斗地主分田地,帮助困难户耕种土地,工作积极泼辣,是当地有名的女“干将”。解放战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