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岐(1904—1941) 即墨李家西城人。中共党员。1938年,成立“抗日独立中队”,任队长。12月,所率部队冲破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到达黄县八路军驻地,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任团长。从此率部转战于蓬(莱)、黄(县)、掖(县)和招(远)、栖(霞)、莱(阳)等县。19...[详细]
李正华 (1905—1941)原名李连秀。泰安县漕河崖村(今属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与张杰组织建立了一支抗日游击队。1938年初,他领导的游击队与武冠英领导的边家院游击队合编为自卫团第五大队并任大队长。 是年秋,又改编为自卫团本部教导大队,他任大队长。1...[详细]
李正之(1902—1943)原名李象贞。寿光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寿光临时县委委员。1933年任中共寿光县委军事委员。1934年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释放出狱。1939年参加八路军寿光独立团,任指导员。1940年去鲁南抗大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渤海军区三旅一团二营任营...[详细]
李振甲(1850—1898)广饶县李家桥村人。14岁中秀才,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会试外收卷官,曾参加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 书”活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病逝。 ...[详细]
李振清(1901—1976)字仙洲。临清县李圈村(今属临清市)人。幼年读私塾。1921年6月入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学兵连。 1924年调保定警察厅任职。1925年夏,调暂编陆军第四师步兵第八旅第十五团,任排长。其后,考入西北军校受训。1931年,任陆军步兵第一师(后改为陆军第三十九师)第二团营长。1...[详细]
李植庭(1871—1964)又名三槐。寿光市田柳乡崔家庄人。1937年前,主要致力于教育,办学30余年,所教学生数以千计。1940年任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第一届参议长、寿光抗日根据地参议会副参议长,致力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政和拥军优属工作。1943年清河行署授予他“劳动模范”、“拥军优属模范”称号。...[详细]
李志业(1924—1946)桓台县西龙村人。特等战斗英雄。1940年麦收前,侵华日军推行强化治安,汉奸逼迫年仅16岁的李志业为日军修据点,他途中机智逃脱,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警卫连的一名战士。抗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张许、牛王庄、玉皇堂、道旭、寿光城和寿光县田柳庄等战斗30余次, 受过...[详细]
李竹如(1905—1942)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利津县早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1922年,在利津县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惠民第四中学。1925年,考入南京大学附中,后转济南正谊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正谊中学创办了宣传进步思想的《竞进》周报。1928...[详细]
李子初(1880—1957)名恒瑞。黄县(今龙口市)遇家村人。实业家。出身商业世家,幼时就学于村塾,22岁去日本留学,专攻经济,四年后学成归国。不久,再次去日考察。1912年归国后一直从事实业,肇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是其经营的实业之一。清末民初,“肇兴”一问世,就与英商“太古洋行”展开经济、政治斗...[详细]
李子光(1911—1945)原名李怀名。东阿县黄屯乡王庄村人。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底任东阿五区抗日政府民政助理员。 1944年秋任六区副区长。1945年4月26日上午, 到张道口村检查布置工作时被敌人包围,多处负伤昏倒后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5月9日凌晨在平阴城郊遇害。 ...[详细]
李子华(1909—1942)原名李春荣。临清县(今临清市)人。1934年赴北平私立山东高中读书, 次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6月毕业回乡。193 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临清县三区战委会副主任兼武装部部长。1939年春任中共鲁西区第一(鲁西北) 地委委员、秘书长。同年9月任鲁西北行...[详细]
李子敬 (1909—1941)泰安县人。1934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1937年后回乡任小学教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封家庄支部组织委员。他带领30多人, 参加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后,李子敬任二中队党支部委员。1938年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为山东分局)成立后,他调...[详细]
李子珍(1907—1927)又名李自真。禹城县(今禹城市)人。1923年,深入济南人力车工人中开展工作,建立了济南人力车工会。后到鲁丰纱厂、新城兵工厂等开展工作。 1924年11月23日, 在进步青年中发起组织了“山-会科学研究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 6年4月,代表淄川炭矿俱乐部...[详细]
李宗鲁(1901—1940)禹城市禹城镇寺后李庄人。1917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回禹城城内高小任教。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鲁北地委书记、鲁北县委书记、鲁北特委委员,在鲁北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是禹城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40年病逝于沈阳。 ...[详细]
李宗山 (1895—1939) 原名李崇功,化名鲁东。长山县三区和家庄(今属淄博市周村区大姜乡和家村) 人。师范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后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 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与景宜亭等人组织百余人参加抗日,后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当年加入中...[详细]
李佐民(1912—1940) 原名天佑,又名拙民。莱西李格庄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济南第一师范。历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莱阳县队宣传部副部长,黄县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三支队总务科长,八路军五支队政治部干部教导队、五支队海防指挥部、五支队六十二团政委,胶东抗日联合指...[详细]
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县人。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卒于光绪二年(1876年)。道光进土,宫翰林院编修,江州知府,又是钱学家、金石学家、鉴赏家。编著有《古泉汇》《书画鉴影》、《石泉书屋类稿》等,尤以《古泉汇》著称于世。李佐贤于弱冠即爱好古币,原居乡里,囿于一隅,见闻未广,道光八年...[详细]
龙希贞(1903—1945),字元一,台儿庄区马兰屯乡龙口村人,出生于财势颇显的地主家庭。幼读家塾,10年不求进取,19岁弃读后,在家游手好闲,交结地痞流氓恶棍,与护院保镖一起玩刀弄 、耍拳舞棒,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他掷, 成癖,夏天常在瓜田小屋里聚, ,故乡人为他起浑号为"龙瓜屋子"。后经其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