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江 (1931—1950)栖霞人。1944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48年9月23日,在济南战役中,他第一个登上城头,靠一支 几枚手 ,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守住了突破口。战友们登上城头后,向城上守敌发起攻击,他只身单枪生俘敌人20多...[详细]
李又邨(1913—1966)原名丁景宇,曾用名丁九荣。汶上人。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泰西区抗日武装起义。八路军山东纵队组建后,任六支队一团-队队长,后任八支队参谋处股长。1939年3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三旅连队指导员,后任教导...[详细]
李又罘(1908—1976)字光 。诸城人。中共党员。1925年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后在山东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38年到延安,在陕北公学、鲁艺美术系学习。建国后,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曾任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兼东北展览馆馆长、长春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席等职。他擅写意花鸟。...[详细]
李元松(1907—1950) 字鹤轩,今地方镇大瑶草村人,著名革命烈士。1938年前,任旧费县一区地方乡乡长。1938年12月初,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以乡公所自卫武装为基础,率先组建了一区抗日游击大队,自任队长。12月10日,日军自西向东第一次进犯费县城,他带领一支小分队在地方镇东南的蛤蟆沟一带伏...[详细]
李元涛(1912—1982)临清市李洼村人。1939年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旅卫生所所长、某师卫生处处长、某军区后勤部检查处处长、某军区后勤部司令部组织处处长等职。曾主持过某军区后勤部物资部的工作。1982年4月26日病逝。 ...[详细]
李宇超(1906—1968)原名李城超。诸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 当选为共青团济南地委候补委员。10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军事部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转为中共党员。结业后,被派任山东军事特派员,赴济南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春,参加中共中央训练班。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详细]
李玉德(1924—1973)临沂东张屯村人。山东省劳动模范。1944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负伤回乡。1948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56年任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 1962年他带领村干部3次外出学习经验,发动群众进行改种水稻试验。他带头推小车到沭埠岭运石子,一天往返50多公...[详细]
厉月坤(1923—1976)莒南县厉家寨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村支部书记。1951年任厉家寨乡乡长。翌年,在厉月举的互助组搞小麦丰产试验,亩产300多公斤。 1955年组织群众凿通厉家寨东岭、小岭等,修建塘坝,迫使竖水横流。翌年任朱芦区副区长。1957年参加中央赴朝慰问团访问朝鲜...[详细]
李曰秋(1883—1913)字佩兰。辛亥革命烈士。寿光县南庄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去青岛组织震旦公学。1912年8月任寿光县国民党理事长。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候补议员,同年10月被诱捕。在狱中上 书万言剖辩,袁世凯得知大惊,令处极刑。12月3日就义于济南东关。1936年6月24日...[详细]
李玉芬(1918—1947)郯城县大塘村人。1936年在临沂省立三乡师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临郯青救团,任连长。1943年打入土匪陈世昌部,配合滨海军区某部将该敌歼灭。 后调任滨海独立二团政委。1947年8月在胶县韩村战斗中牺牲。 ...[详细]
李玉海(1924—1947)费县小贤河村人。1942年6月入伍。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在安丘战斗缴获12支短枪,荣立一等功,升任副连长。从参军到1947年12月28日在菏泽战斗中牺牲,身经战斗90余次,荣立一、二、三等功12次,其亲手和在其指挥下缴获的武器可装备解放军1个...[详细]
李云海 (1922—1977)阳谷县东辛庄人。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955年,带头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农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互助合作道路,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粮棉产量有较大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多次受到地、县领导机关的表彰。1...[详细]
李耘生(1905—1932)原名李殿龙,曾用名李立章、李涤尘。广饶县西李村人。 中共南京特委书记,革命烈士。1920年,李耘生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期间,参加反日爱国--和盘查日货等活动。1923年10月,经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2月,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李耘田(1929—1951)荣成县(今荣成市)人。1942年,担任村儿童团长,站岗、放哨,积极进行抗日宣传。1945年参军后随区中队编入县独立营,后又编到独立团。1946年6月, 随部队编入九纵二十六师七十八团三营九连。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一次阻击敌人的战斗中,由于作战机智...[详细]
李玉堂,字瑶阶,1899年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大王桥一个地主家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三。 李玉堂7岁那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5岁到广饶县第二区振华高等小学学习,毕业后,考入山东省工业专门学校。在读书之际,李玉堂亲眼目睹社会紊乱、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父老乡亲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的社会...[详细]
李郁廷(1892—1977)名开文,字郁廷。广饶县西李村人。国民党第一届-委员。 7岁入家塾读书,先后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省立第十中学、济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0年(宣统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革命党人在武昌举义,李郁廷与邓天乙等密谋响应,力图光复青州。事败回乐安(今广饶县)后,组织进...[详细]
李玉香(1926—1982) 艺名“大嘲”。女。胶县(今胶州市)李家河村人。全国先进工作者,戏曲演员,青岛地方剧种——茂腔艺术的代表人物。李玉香自幼家境贫寒,靠父母游乡卖唱为生。她天资聪颖,受其母姜氏(肘鼓艺人,艺名“二花包”)的教诲, 5岁时就开始盘凳子演唱,18岁时与其弟、妹组成“李家班”...[详细]
李再雯 (1922—1967)艺名小白玉霜。女。山东人。5岁时,随父亲逃荒到直隶(河北省),被评剧“白派”创始人,有“评剧皇后”之称的白玉霜(本名李桂珍,后改李慧敏) 收为养女,起名李再雯。在养母的熏陶下,李再雯很快即粗通戏理。白玉霜先让艺人“珍珠花”给李再雯以指点,后叫老演员李文质担任她的师...[详细]
李泽洲(1907—1949)福山县汗河村人。1942年夏,李泽洲参加了福山四区区中队。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区中队副队长、队长,后又担任县武工队队长。 1947年11月的一天,李泽洲带领40多名队员从400多名还乡团分子手中救出100多名民夫和大批粮食,县委授予县武工队一面“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