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翰(1887—1940) 又名李国钧,化名李乐天,字墨林。淄博市淄川区磁村乡马庄人。1909年考入山东法政学堂,毕业后投奔冯玉祥部,曾任十六混成旅法官。后任陕西扶凤县,河南宝丰县、鲁山县、内黄县、滑县县知事。北伐战争后,历任黄河河务局局长、济南市市长;1930年冬,移居北平经商。1933年...[详细]
李文才,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一个雇农家庭。从小父母双亡,长年累月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人间的欺凌和破孩。1943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来到莒南县,李文才报名参军,被编入万毅师。到了部队,在-和战友们的关怀下,受尽苦难的李文才真好像到了自己的家,回到了父母身边一样。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倾注在他所在的...[详细]
李文福(1922—1951)淄博市博山区税务街赵家后门人。1945年8月参军。是年冬,抢修汽车十几部,荣立三等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荣立二等功。1947年1月抢修缴获国民党军队的90部汽车,再次立二等功。在莱芜战役中,连续5昼夜及时安全地完成了抢运弹药任务,又立二等功。1948年...[详细]
李文升(1914—1985)沂水县张马庄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任乡农业合作社主任。他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以林促农,仅1956年全村即造林4970亩, 获山东省大面积造林一等模范奖。1955—1957年,他连续3年被评为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1958—1966年任村支部书记,继...[详细]
李宪刚(1930—1971)黄县(今龙口市)西三甲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飞行员。 1945年5月,由北海中学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及国土防空作战中, 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 1951年10月,在朝鲜战场与战友击落击伤敌机后...[详细]
李贤荣(1955—1979)桓台县邢家乡吉托村人。1975年入伍。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班长。他所带的班,先后18次受到连、营奖励。1979年3月2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谅山战斗中牺牲。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详细]
李小峰(1966—1985)巨野县双庙乡华营村人。一等功臣,革命烈士。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5年9月13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仅19岁。军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记一等功。 ...[详细]
李晓光 (1922—1967)原名李仁修, 曾用名李玉华。桓台县西沙沟河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任中共桓台县委书记,1948年任清河地委组织部长。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贸易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副局长。1958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文革”中遭破...[详细]
李兴勤(1901—1980)枣庄市山亭区辛召乡李峪村人。自幼跟其父赶集串乡打制锄、镰、镢、锨等农具。19岁独立开炉掌钳。28岁时,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锻制出以不脱顶闻名的李记开山大锤。打制的锛、凿、斧等木工用具成为方圆百里内的名牌产品。 ...[详细]
厉兴全 (1925—1946)费县黄公庄人。1943年入伍,194 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驻滕县新区时,带领全班经常帮助农民,深得群众赞扬。他还经常为患病的解放战士采药疗伤, 受陈毅司令员两次提名表扬。 被山东军区授予“特等团结拥(政)爱(民)模范”称号。1946年8月,在安徽泗州战斗中顽强...[详细]
李兴源 (1888—1968)又名李树园, 字左泉,别号砚田老农。博山县西冶街(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国画家、著名陶瓷艺人。8岁入学,习文学画。经6年,所画山水、花鸟、虫鱼已见功底。14岁辍学,专攻书画,精心揣摩宋、元、明、清各代名家的画技,得其要领。19岁即名噪一方,索画者甚多。1912年,投...[详细]
李希尧(1910—1945)又名李日新。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西解甲庄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莱阳县委书记。1945年“抗大”学习毕业后,曾任热河省土改工作队队长。被林东县地主武装杀害。 ...[详细]
李阳谷(1907—1940)原名李寅彬。新泰县(今新泰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1月任中共新泰县委委员。1933年,他组织新泰、蒙阴一带农民成立“贫农会”。同年9月5日,领导龙须崮农民-。-失败后,转移外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秋,在蒙阴县组建抗日队伍,后任蒙阴县独...[详细]
李延年(1904—1974),字吉甫,山东省广饶县人,20岁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追随蒋介石参加东征、北伐。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后,22岁的李延年已任国民革命军一军二师五团团长。1929年,李延年被升任为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驻军汉口;1930年在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时,李延年以一...[详细]
李延章(1913—1940)肥城县七区前衡鱼村(今属肥城市石横镇)人。革命烈士。为了谋生,他十五岁时和乡亲们结伴闯关东挖煤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 “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抗战。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肥城县第七区抗日区长后,扩建和整顿了游击队,成立了七区区...[详细]
李遥德(1920—1949)沂水县诸葛镇东埠前村人。革命烈士。全军唯一的一位用胸口堵敌枪眼的团职干部。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让其识字明理,含辛茹苦供他念完高小。1938年2月,李遥德参加八路军,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三师八团一营营长,在“...[详细]
李义丰 (1911—1968)莒南县石泉湖村人。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身贫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救会会长。1944年,任村各界救国联合会会长。翌年任村支部书记。曾带领民工支援甲子山区反顽斗争和孟良崮战役。从1943年起,带头组织变工组,坚持走“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道路。石泉湖村当...[详细]
厉应九(1846—1907)日照县坊子村(今属五莲县)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 联络20 00多名农民进行反洋教斗争。他率众冲入后街头教堂,抓获德国传教士薛田资。 后于驼儿山扯旗扎寨,聚众起义。1903年5月被沂州知府率兵攻破。厉应九脱险-到烟台、东北等地。数年后回乡,病逝。 ...[详细]
李一真(1892—1973)名喜诚,号忠展。黄县(今龙口市)北马镇西村人。早年在湘、沪办学。后去吉林、锦州、厦门大学执教。1954年,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6年为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委员。他精研文史,著述有《阳明学》《孔子教学法》《醒梦草堂文集》等。相关院校: 厦门大学同年(公元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