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民 [公元1900年-1938年]

  • 刘振民(1900—1938)文登县(今文登市) 大界石村人。1932年4月任文登二区农民协会宣传干事, 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任中共文登二区区委书记。 翌年2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1935年春任胶东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年底,参与组织和领导胶东“一一·四”-,负责东路行动,并兼任第...[详细]

刘振武 [公元1925年-1976年]

  • 刘振武(1925—1976)聊城县(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任临清卷烟厂维修车间主任期间,大搞技术革新,将木制包装机改为铁制包装机,自制空调设备和车间通风机。在车间进行科学管理,采用新技术代替传统工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多次受到地、市领导的表彰。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1976年病...[详细]

刘振亚 [公元1911年-1934年]

  • 刘振亚(1911—1934)临清县吕堂村(今属临清市)人。红军烈士。出生于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临清城里育英小学,后转入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学习。1928年秋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开封军官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夏军校毕业后,任冯玉祥部第三十八师见习参谋,后升任第十三师参谋。同年10月,...[详细]

刘志诚 [公元1921年-1943年]

  • 刘志诚(1921—1943) 临淄县冯家庄(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人。中共党员。1941年1月参加革命。曾任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4月牺牲于滨县。 ...[详细]

刘志霞 [公元1922年-1948年]

  • 刘志霞(1922—1948)女。淄川县寨里镇西周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人。著名烈士。 1941年与罗村李玉信结婚。1945年6月,送丈夫参军。解放战争开始后,积极参加村里的支前工作,带领群众做军鞋,碾军粮,支援前线。发动妇女放脚,剪辫子,参加识字班。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妇救会...[详细]

刘之言 [公元1906年-1933年]

  • 刘之言(1906—1933) 原名照巽,又名汾,字之言。郯城县马头镇和平街人。鲁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23年夏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6年(一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结识了在济南上学的进步学生、临沂人孙善师,并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奉系军阀张宗昌...[详细]

刘致远 [公元1904年-1954年]

  • 刘致远(1904—1954)潍县人。1926年因生活所迫参加军阀部队,后入冯玉祥部任三旅五团副团长兼营长。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率部接受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改编, 任第八师副师长,后升为师长、第二军军长。1934年调上海中共-负责情报、保卫、交通工作。1936年...[详细]

刘忠 [公元1916年-1959年]

  • 刘忠 (1916—1959)原名周文华。 庆云县人。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中共庆云县四区区委书记。1942年任庆云县代理县委书记。1945年任中共庆云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6年12月任杨忠县委副书记。1948年南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杭州市西湖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市供销...[详细]

刘忠厚 [公元1924年-1951年]

  • 刘忠厚(1924—1951)祖籍淄川县大口头村,生于淄博市周村区南阎乡西塘坞村。 1945年2月参加淄川独立营当战士,后任三连排长。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鲁中军区九师二十五团三营九连副连长。 在历次战斗中曾立二等功3次、一等功1次,在淮海战役中被评为“三级人民英雄”。1951年9...[详细]

刘仲益 [公元1895年-1970年]

  • 刘仲益(1895—1970)海阳县(今海阳市)新庄头村人。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书记。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中共莱阳中心县委组织干事, 在海阳西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年9月,任中共海阳特支书记。次年8月10日,组织10余人袭击黑石嘴盐务所,缴获一批...[详细]

刘仲莹 [公元1911年-1938年]

  • 刘仲莹 (1911—1938)原名刘盛玉, 化名范明生、李济安。莱芜县鹁鸽楼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后迁居口镇。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书记。1929年,考入济南省立高中,结识了在校任教的左翼作家胡也频,经其引荐,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1930年5月,随胡也频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当旁听...[详细]

刘仲羽 [公元1914年-1941年]

  • 刘仲羽(1914-1941) 原名刘承翱,东平县大羊乡清水坦村人。历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县动委会主任、泰西地区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等职。 刘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刘继道,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中办起清水坦村小学。刘仲羽在校学习3年,考入尚庄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详细]

刘柱新 [公元1908年-1974年]

  • 刘柱新(1908—1974)平邑县大井一村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华东水利特等劳动模范。1948年参加民工队支援前线,被评为支前模范。1950年自愿参加导沭整沂工程建设,在开挖河道中,他一人担任全班的劈石任务,创造出搜石根、孤立大石、寻石格、找石纹一套系统的劈石方法,实现了日开石方12立方米的最高纪...[详细]

刘子繁 [公元1897年-1966年]

  • 刘子繁(1897—1966)郯城县丁沟村人。早年教书,后弃教从医,精于内科、妇科。1945年参加革命,任县参议员。1959年任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曾在山东省中医院应诊多年。翌年任省政协委员。著有《伤寒论注释》。 ...[详细]

刘子衡 [公元1905年-1981年]

  • 刘子衡(1905—1981)原名刘位钧。滕县(今滕州市)城关杏花村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出身于佃农家庭,21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简称“二师”)。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 残酷破孩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二师学生共产党员王泽新、刘德荣、张化恪、张育东等被捕。全校师生群情愤慨,他被公推为代...[详细]

刘子山 [公元1877年-1948年]

  • 刘子山(1877—1948)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湾头村人。东莱银行董事长。童年读过私塾,14岁独自到青岛谋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刘子山开始为德国建筑师当翻译,同时为人代办建筑材料。1910年,在青岛独资开设福和永木材行。次年,又买下海西旧窑场,将其扩建成福和永窑场,-洋式红色...[详细]

刘子祥 [公元1914年-1941年]

  • 刘子祥 (1914—1941) 淄川县九区大桥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 人。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加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四中队,后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连指导员。1941年任胶济大队大队长,率部于周村、张店、益都、章丘等地,打击日伪军。5月...[详细]

刘作廉 [公元1914年-1961年]

  • 刘作廉(1914—1961) 艺名刘森。即墨挪城刘村人。14岁投师学艺,工旦角。17岁开始登台,主要在青岛东镇大陆市场戏院演出。19岁崭露头角。他对即墨柳腔进行改革,将梆子、京剧和评剧等剧种的长处融于柳腔中,使柳腔得以丰富和完善。1956年成立即墨柳腔剧团,任团长,率团活跃在胶东半岛。他先后...[详细]

李微冬 [公元1911年-1982年]

  • 李微冬(1911—1982)原名李汝震,又名李位东。回族。枣庄市市中区市郊乡利民村人。中共党员,枣庄回民著名抗日活动家。1928年任枣庄市第一届抗日运动委员会秘书, 后被选为主任。1934年开始与中共枣庄地下党组织联系。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小学教员和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董事长的公开身...[详细]

李维藩 [公元1901年-1937年]

  • 李维藩(1901—1937)别号北屏。莱阳人。国民党上校团长,抗日将领。1925年初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少校团副、中校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第六十七师四二团上校团长。 1937年8月,率部坚守淞沪罗店阵地,与日军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