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880—971) 田敏,五代时邹平人,生于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少通春秋,笃于经学,后梁贞明年间登科,在梁、唐、晋、汉、周五代,历任国子博士、祭酒、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司空、工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后唐时,奉诏与太常卿刘岳删定唐朝郑余庆《书仪》。932年(长兴三年),始任...[详细]
田荣(?—前205年),秦末齐国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故齐王田氏宗族。秦末陈涉起义后,与其兄田儋在齐地响应,恢复齐国,田荣为相国。公元前206年7月,田荣自立为齐王,起兵-项羽。不久,项羽率大军讨伐齐国。公元前205年正月,田荣兵败,溃退至平原县,为平原县民所杀。 复辟齐国 田荣是...[详细]
靖郭君田婴,妫姓,田氏,名婴,亦称婴子,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 ,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 “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 击败魏国 田婴从齐威王时起,便开始掌权任职,曾与成侯邹忌、田忌一道带兵救援韩国而攻打魏国。 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史...[详细]
童恢(生卒年不详),字汉宗,东汉时姑幕(今山东诸城市西南)人。 童恢的父亲是一仗义好施之士,曾倾家赈灾,救济邻里。童恢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影响,发愤读书,立志济世。后来曾出任州郡小吏,因办事干练,廉洁奉公,受到司徒杨赐的赏识,于公元182年(东汉光和五年)举荐其任不其县令。时值...[详细]
涂山氏女 名女娇,夏禹之妻,夏启之母。 夏禹外出治水时路过涂山(今曹县南),遇见涂山氏女,没顾上说话,就忙着去南方查看水情,涂山氏女知道禹回来时还要从此经过,就派仆女在涂山南路边守候。夏禹归来走到涂山时,涂山氏女用歌声呼唤:“候人兮猗”(意为我在这儿等你很久啦)!时年夏禹三十岁,想到自己...[详细]
清代文字学家 王筠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举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乡宁县知县,后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 王筠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详细]
王鹗(1191-1274) 元初大臣。曹州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位荷泽县西)人。字百一。为元初大臣。 王鹗出生之时,其父因有一只大鸟飞落庭院,故依乡里先生张奫之说,给他起名为王鹗。他年幼聪明、悟性强,长大后擅长词赋。中状元后,授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六年(1229),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令。正...[详细]
王臧,?—前139年,西汉儒生,兰陵(治今山东苍山西南)人。他是申公(申培)的弟子,汉武帝即位之初受到重用,建元元年(前140),官拜郎中令,推行独尊儒术,贬斥黄老,与赵绾建议立明堂、封禅等事。次年,因和赵绾-武帝,建议不再向太皇太后窦漪房奏事,触怒窦太后,被遭到罢免,并被捕下狱,不久死于狱中。...[详细]
王毓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秦汉史专家、古钱币学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分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太平洋历史学会顾问、明藩王研究会名誉会长、英国剑桥大学学报顾问等职。 wlq.jpg 王毓铨...[详细]
王垓(生卒年不详),字汉京,即墨人。少年时家境贫寒,然而读书非常刻苦,曾以教书授徒养家糊口。1649年(清顺治六年)考中进士,授行人,掌传诏、册封等事宜。1663年(清康熙二年),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并著有《使琉球记》。 琉球在福建泉州府东海中,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14世纪...[详细]
王敕(1446~1511),字云芝,一字懋纶,另字嘉谕。山东历城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李竁榜进士第三人。 王敕曾获乡试第二名,会试第十七名。殿试夺得探花后授翰林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因尹龙一案受牵连,贬为降州判官。弘治三年(1490),升为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任上...[详细]
王璟(1446~1533) 字廷采,号东皋,板泉镇大白常村人。明成化七年(1471)中举。成化八年中进士,任河南省登封知县。后任两京御史。弘治三年(1490)巡抚山海关与保定诸郡。弘治九年晋为光禄寺少卿。弘治十四年再升为南京鸿胪寺卿,是年擢为都察院佥都御史,理两浙盐政。弘治十七年冬,奉诏巡抚...[详细]
王珉,晋(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弥。珣弟。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赠太常。自导至珉三世善书,时方之杜、卫二氏。尝书四疋秦,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子敬(献之)戏云...[详细]
王邦直(1513-1600年),字子鱼,号东溟。著有《律吕正声》六十卷,是明朝具有一定成就的律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一定位置。 王邦直祖籍即墨。即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先后有即墨三大夫、田单、田横等仁人志士在此建功立业,也曾有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读书不其山下,还孕育了中...[详细]
王薄(?—622年),山东邹平人。隋未农民起义领袖。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十月,王薄率先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起义。自称“知世郎”,意为能预知天下局势将发生变化。并作《无向辽东浪死歌》道: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 轮刀耀日光。...[详细]
王本清(1906~1978),丰城镇里疃村人,全国民兵模范。 1945年王本清参加八路军,冬,负伤复员回家。1946年1月,被推选为村民兵基干团副团长,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本清任基干民兵团副团长后,在全区带头组织贫雇农向地主开展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他带领民兵多次打退国民党地方武装...[详细]
王珣(1400~1508) 字德润,明曹县南隅里水堌村(今曹县郑庄乡王老林)人,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进士,先后任泰康知县、南京监察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每任一处,都体察百姓疾苦,减免赋税,发展生产,革除弊政,使民众得以休养生息,政声卓著。王珣还十分重视地方志书的编修,修《湖州府...[详细]
王椽(1747—1825) 字钜颖,号砚亭,曹庄镇旺南庄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强记博闻,10岁左右即以诗词歌赋闻名乡里,23岁(1770年)中举后教书10年,授课之余,仍勤学不辍.清乾隆辛丑年(1781),入选教职-,先后任城武,博兴,沾化县教谕.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58岁时中...[详细]
王旦(958—1019年),字子明,山东莘县人。宋代著名政治家。真宗年间为宰相,是太宗、真宗时期内外政策的主要制订者之一,对北宋早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为宋代名相之一。 王旦出身仕宦大族,他的曾祖王言唐末为黎阳县令,祖父王彻官至左拾遗。其父王祐后汉后周之际以文名天下,北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