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兴 [公元1892年-1952年]

  • 刘敦兴(1892—1952)女。沂水县西大埠岭村人。1938年任小诸葛村妇救会长。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兼任乡妇救会长。先后送3个儿女参加革命。1940年7月作为抗日模范出席了山东省联合大会,并在会上介绍了经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授予她“拥军模范”奖状。1941年后,她曾深入敌据点,营...[详细]

刘恩柱 [公元1853年-1923年]

  • 刘恩柱(1853—1923)沂南县刘家店子村人。清末补用知府,后补道员。1899年任山东机器局总办。1903年在济南创建电灯房,系山东第一家民族资本电力企业,也是济南最早的电厂。 ...[详细]

刘方呈 [公元1917年-1976年]

  • 刘方呈(1917—1976)临清市人。曾任临清市拖拉机站机耕队长。在机耕队实行科学管理,带领队员大搞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代替传统机耕方法,并狠抓经济管理,降低成本,车辆出勤率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地、市领导的表彰。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1976年病逝。 ...[详细]

刘芳玉 [公元1907年-1981年]

  • 刘芳玉(1907—1981)艺名“万盏灯”。淄博市博山区龙门乡石门村人。五音戏演员。18岁拜王焕奎为师,学唱小旦,20岁时自成戏班演出。主要剧目有《罗衫记》《江南城》等。1949年后,参加淄博市五音剧团,为该团主要演员之一。1981年去世。 ...[详细]

刘凤英 [公元1910年-1978年]

  • 刘凤英 (1910—1978)女。 解放前随母逃荒流落于高唐县韩寨乡李化梓庄。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抖鞭使车、扶犁耕地,锄、割、打、压等男人常干的农活,她都精通。1950年被评为“平原省农业劳动模范”。1951年,率先在本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实行科学管理,率先开创...[详细]

刘佛缘 [公元1886年-1959年]

  • 刘佛缘(1886—1959)沂南县刘家店子村人。其父为清末湖北省巡抚。1907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时认识了孙中山。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在省法政专科学堂任教并开办律师业务。后任山东省第二届议会议员。抗战开始后,他组建起200人的抗日队伍, 后编入八路军主力部队。1940年夏任山东...[详细]

刘福江 [公元1906年-1967年]

  • 刘福江(1906—1967)阳谷县王楼村人。全国供销系统优秀营业员。1953年,同其他两位同志一起,白手起家,创办了阳谷县城关镇刘灿明供销点。初任营业员,后任经理。常年坚持送货上门,不避寒暑,风雨无阻。送货下乡时,常为群众代邮书信、代领汇款、代换面粉和代请医生。刘福江执行政策认真,原则性强,凡是...[详细]

刘福岭 [公元1964年-1985年]

  • 刘福岭 (1964—1985)济南市人。1984年应征入伍。1985年3月,他随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防御作战。同年7月,在老山前线,收复“A”高地的任务下达后, 上级命令侦察连组织一支奇袭队,他申请加入奇袭队,得到了领导的批准。9月, 收复“A”高地的战斗中,他的左臂被炸断,胸部被炸成重伤...[详细]

刘广法 [公元1885年-1968年]

  • 刘广法(1885—1968)沂南县黄埠村人。专兽医,擅针灸。战争年代,先后为人民军队医治过上千匹战马。1952年夏,他放下没割完的麦子,步行30多公里,去为一农户中毒耕牛治病,结果自家的小麦被冰雹打烂在地里。1952年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刘光荣 [公元1925年-1946年]

  • 刘光荣(1925-1946),乳名扎根,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参加费东县大队,指导员为他取名刘光荣。1943年10月随县大队升级,编入鲁中军区十一团一连,任战士。在解放沂水、蒙阴、临沂、周村、张店等战役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并升任爆破队长。1945年6月在讨伐伪军厉文礼部的战...[详细]

刘冠三 [公元1872年-1925年]

  • 刘冠三(1872—1925)名恩赐,字冠三。高密县康家庄人。幼年在县城富户家陪读。1902年春,考入山东大学堂师范馆。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春,与丁耕农集资在济南白雪楼设立《白话报》馆,出刊油印小报,宣传革命,故被清政府查封,他被开除学籍。后又集资在趵突泉(后迁杨家庄)创办山左公学...[详细]

刘贯一 [公元1908年-1973年]

  • 刘贯一(1908—1973)名长坡,字贯一。寿光县双井口村人。他幼读私塾,曾考入本县中学,因家贫辍学,遂发愤自学钻研中医。19岁随兄经商至南京,投清末御医唐敬禹门下学徒。 4年学徒期满,返里开业。因治愈一病危妇女而闻名乡里,四方患者多慕名前往求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往寿光县西北...[详细]

刘冠英 [公元1913年-1964年]

  • 刘冠英(1913—1964)原名刘兴华。庆云县人。1934年参加了马颊河-斗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沧县县长、盐山县县长、专署行政科长、新海县 (今黄骅市) 县长、渤海区第三专署副专员、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党委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民族室副主任、民族事务委员会政...[详细]

刘桂堂 [公元1892年-1943年]

  • 刘桂堂(1892—1943)绰号“刘黑七”。平邑县铜石镇锅泉村人。巨匪、汉奸。出身贫农。早年当过木工、搬运工。1915年与林传聚等8人结拜为兄弟,打家劫舍。因排行第七, 加之皮肤黝黑,被称为“刘黑七”。1922年,其匪帮扩充到200人,为躲避山东督军田中玉所派军队的围剿,遁入蒙山。1925年,张...[详细]

刘国柱 [公元1912年-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刘国柱(1912—1985)荣成县(今荣成市)人。1933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8年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游击队队长、第八大队大队长。1939年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七支队参谋长、第二旅司令部参谋主任、第四旅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详细]

刘衡三 [公元1889年-1957年]

  • 刘衡三 (1889—1957)名铨法,号衡三,自称“古愚山人”。文登县(今文登市) 宋村镇台上村人。教育家,建筑工程师。幼读私塾。受维新思潮影响到青岛礼贤书院就读。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在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从事工程建设。1923年出任青岛私立礼贤中学校长,兼市政府科长。礼...[详细]

刘洪谟 [公元1935年-1953年]

  • 刘洪谟 (1935—1953)济南市人。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卫生班。同年4月,他刚刚参军两个月,就参加了入朝作战的第五次战役。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初,他所在的部队接受了坚守大黑山军事要地的任务, 他坚决要求到战斗最艰苦、最危险的连队当卫生员。195...[详细]

刘鸿翱 [公元1778年-1849年]

  • 刘鸿翱(1778—1849)字蜚英,号次白,又号黄叶老人。潍县(今潍城区)城里人。1807年(嘉庆十二年)考取举人,1809年(嘉庆十四年)考中进士,官中书,间日入值内阁,闲暇则以文字自娱。他读书不务考据,求古人义理所在。喜古文辞,嗜读《左传》成癖。所作论辨、序记、传、志,文笔精妙。1818年(...[详细]

刘洪斌 [公元1925年-1950年]

  • 刘洪斌,1925年2月生于山东省牟平县高陵镇双山埠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家境贫寒,他只读了三年书。父亲刘克勤是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党员,在父亲的影响教育下,刘洪斌兄妹三人积极为抗日救国搞宣传,站岗放哨,是“青抗先”和儿童团的积极分子。 1946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国民党反动派便发动了...[详细]

刘洪岗 [公元1906年-1985年]

  • 刘洪岗(1906—1985)高密县东辛庄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解放前,靠植棉兼打短工过日子。高密县解放后,他勤奋操作,改良植棉技术,棉花产量在全乡名列前茅。1949年冬,在高密县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介绍了棉花丰产经验。 1950年春,他联合5户农民组织起村里第一个长年性互助组。是年,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