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民 (1919—1964)沂南县西李家庄人。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3月后任解放军二十基地三部副部长、部长,为国防科学研究竭尽心力。 ...[详细]
李季富(1923—1949)宁阳县华丰北高村人。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母。1947年秋,因生活贫困,-加入国民党部队。1948年9月,他在济南战役中被解放。1949年1月3日,在安徽省宿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在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四军侦察营二连任副班长。同年6月8日,加...[详细]
李基凯 (1933~) 山东黄县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后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专业,研究生。历任山东大学教师,《文艺报》理论组组长。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文艺必须同新时代的群众相结合》、《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编著《艺术概论...[详细]
李金鳌(1821—1863)广饶县张郭村人。清末农民抗粮首领。出生于农民兼泥瓦匠家庭。少年时读书兼习武功,1851年(咸丰元年)考中武举。1859年(咸丰九年),乐安(今广饶)知县朱源贪婪成性,借征军费,巧立名目,地税倍增,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李金鳌目睹惨状,极为愤慨,曾数次去县衙为民请...[详细]
李敬铨(1904—1931)字子衡,又名李国栋,曾用名李敬泉、李英杰、李铨等。历城县遥墙镇鸭旺口村人,出生于济南市奎文街。著名烈士。曾就读于济南师范讲习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投入学生界组织的反帝-。1923年,李敬铨到日本人创办的青岛大康纱厂担任粗纱技师。其间,结识了中共青岛党组织负...[详细]
李景春(1904—1979)济南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平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中央党校教授。1940年赴苏联留学。新中国建立前夕,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山东分局直属省级机关党委书记。1950年至1952年任山东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1955...[详细]
李景德 (1962—1983) 莱西县人。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2年4月为保全渔民的一艘价值12万元的捕捞船,与战友们一起在冰冷的海水中与风浪搏斗了两个多小时。1983年,他所在的连队由军事训练转为国防施工, 他主动要求承担最艰苦的工作。9...[详细]
李荆山(1917—1974)寿光县(今寿光市) 人。1936年2月,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分队长。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在鲁南参加组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 任特务队队长、特务连连长、直辖四团一营营长、二营教导员。1939年10月以后,历任...[详细]
李景星(1876—1934)费县城人。学者。先后在本县和肥城、峄县教书,晚年致力著述,有著作20余部。刊行于世的有《四史评议》《经说》等。1933年负责总纂《费县志》,将近完稿时病逝。 ...[详细]
李经野(1855—1943)字莘夫,号曹南遁士。曹县龚楼乡土地庙村人。官至廉州知府。1883年(光绪九年)进士,次年被任命为户部主事。任内秉公执法,不避权贵,不与-污吏同流合污。豁免苛细杂捐,减轻百姓负担,大力兴办学校。拒绝为袁世凯辅政和为日伪服务。多方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工作。参与编写曲阜、单...[详细]
李金山(1906—1969)益都(今青州市)人。生于鼓书世家。幼失明,颇聪慧,9岁开始随父学艺, 先学三弦,伴奏梨铧大鼓。在演唱和表演上逐渐由原来唱“北口”琴书转向唱“东路”琴书。后在青岛撂地串巷演唱琴书。1953年,他偕妻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工作,除担任山东琴书演员兼伴奏外,还任...[详细]
李际泰 (1919—1985)武城县城关三里庄人。9岁读私塾。1936年高小毕业后当小学教员。后参加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平津支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一营三连指导员。1940年8月调任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四团组织股股长。1941年冬,日伪军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详细]
李辑五(1911—1982)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石头村人。1938年10月入党,同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日照县委职工部长,莒中、莒南、赣榆县职工会长等职。他每到一处, 就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 深入敌后,破坏敌人的电话线路和公路等。1948年2月随军南下, 任桐柏三地委组织科长、新野县委书记。曾任广...[详细]
李继信(1900—1966)沂水县潭家营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并任社长。到1951年,全社建成小水库1座、大口井5眼,并修水渠架水车,改变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是年2月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1955年任宝泉乡乡长兼党总支书记,带领全乡实行...[详细]
李俊兴(1895—1979)菏泽市牡丹区解元集乡穆李村人。著名面塑艺人。自幼学习面塑手艺,成年后卖艺为生。二三十年代与其弟李俊福去上海、厦门、广州,经香港出国去菲律宾、老挝、新加坡等地,以卖艺积资在上海闸北建楼定居。当时,兄弟二人的面塑以神形兼备、色彩协调、线条细腻驰名中外。李俊兴以塑造风流仕女...[详细]
李浚之(1868—1953)号响泉,山东宁津县田家乡(现属杜集镇)曹塘村人。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文史馆馆员,当代研究书画的著名学者。 李浚之出身书香世家,博学多才。早年受舅父张之洞影响,被派往日本考察工业,著有《东隅琐记》。归国后,宦途不得意,兴办实业无成,辞官潜心美术史研究。经四十余年之积...[详细]
李聚五 (1903—1946)原名李建奎。淄川县石门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 人。1929年参加国民党,不久脱离关系。“七七”事变后,变卖家产组织抗日武装,被范筑先委任为鲁西北抗日游击队十二支队参谋长。1938年底,任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鲁北支队参谋主任。1941年,任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武装...[详细]
李开进(1917—1950)沂南县东大徐疃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参加沂南子弟兵团。 翌年编入华野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一连任班长。1948年冬参加淮海战役,在一次阻击战中带伤战斗,生擒敌团参谋长、毙伤22人、缴获重机枪1挺,纵队为其记特等功。1950年任排长,同年12月在朝...[详细]
李克瑜(1921—1944)临沂河东区九曲店村人。1935年考入山东省临沂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38年4月弃学回家。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中共九曲店党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1943年初任中共临沂城关特支书记,并在日伪模范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获取和传送情报。1944年春,他获取日军要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