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祥 [宋]

  • 苏德祥为后汉宰相苏禹珪之子。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当地太守曾亲自为其设宴庆祝。席间,伶人载歌载舞,太守高兴地命伶人献辞,辞有:“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以示其父子荣耀。 苏德祥工诗文,官至右补阙,内供奉。清代学者厉鹗辑撰的《宋诗记事》中收有其《赠南岳宣义大师英公》诗。...[详细]

隋永谞 [公元1913年-1987年]

  • 隋永谞(1913~1987年),字健生,龙山街道团彪庄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读山东大学中文系的隋永谞在抗日浪潮中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二纵队孙殿斌部,被任命为该部第二支队长。4月,隋永谞率部队编为保安十六旅第十七团第二营,隋为营长,率部驻扎于崂山王哥庄一带。1938年11月...[详细]

孙镗 [明][公元1522年-1554年]

  • 孙镗(1522~1554) 坪上镇大铁牛庙村人。年轻时善骑射,“为人负气不羁”,“有四方志”。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掠犯苏、松地区,官军屡战屡败。孙镗谒见郡守,力陈投军平倭忠心报国之志,当即献出经商的钱财,以助军饷。郡守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答应他的请求,将他荐给松江府参政翁大立。...[详细]

孙偓 [唐][唐朝宰相]

  • 孙偓(?~?) 唐代大臣。字龙光。父孙景商。今东昌府区沙镇人。 第进士,历显官。以户 部侍郎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后又兼礼部尚书等职。 封安东郡侯。...[详细]

孙奭 [宋][公元962年-1033年]

  • 孙奭(962—1033年),字宗古,北宋学者、教育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博平镇)人,后徙居须城(今山东东平)。 孙奭从小就和家乡的少年朋友拜同郡学者王彻为老师,学习钻研五经。他聪明好学,学业成绩特别好。老师王彻故去后,原来跟随王彻求学的数百名学生也都拜孙奭为师,求教他解答疑难。他...[详细]

孙瑛

  • 孙瑛(1919- ),名大石。高唐县三十里铺乡河崖孙庄人, 爱国归侨。著名山水画家。 幼年家贫,只读到小学三年级,14岁辍学在家。他自幼爱好绘画,放羊拾草仍不忘苦练,进步快,深受全村老幼赞许。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离开家乡,从事抗日救亡斗争,时年18岁。后在汉口幸遇著名漫画家丰于恺先...[详细]

孙传芳 [公元1885年-1935年,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3年率部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战争爆发...[详细]

孙举京 [公元1900年-1986年]

  • 孙举京(1900~1986),王村镇南王村人。16岁时跟随叔父孙德朋学整骨、接骨术,22岁开始行医。历时63载,为远近闻名的骨科医生。 孙举京开始行医时,大部分药物自采自制,为人治病用药,分文不取,有时遇上生活艰难的穷苦人,还周济他们食宿。1933年4月,宫家大丈村宋氏带着儿子宫子到王村讨饭...[详细]

孙美瑶 [公元1898年-1923年]

  • 孙美瑶(1898—1923),枣庄市山亭区付庄乡康宅村人。因排行老五,乡间称孙五。孙氏是当地有声望的富家大族。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出身,为这一带有名的知识分子。 1918年,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竿子”,筑寨于君山(即抱犊崮),与其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老寨主。苏、鲁、豫、皖四省数...[详细]

孙绳武 [明]

  • 孙绳武(生卒年不详),字卒先,号福斋,即墨人。明万历年间贡士,初任周至县县丞,继任绥德通判,再任米脂知县。时值灾荒严重,民众纷纷揭竿,孙绳武所到之处,救灾抚民,社会得以安定。经陕西巡抚极力推荐,升迁延安府同知,奉檄监三副将军,后调任五省军前监纪。其在军中事无巨细,皆认真办理。往来雒陕之间,曾经单...[详细]

孙相祝 [公元1909年-1948年]

  • 孙相祝(1909~1948),字善亭,化名王同,南泉镇时于庄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相祝-到东北大连金县杨家屯当劳工,由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和-,1943年,辗转回到家乡,其堂兄孙相彩是中共地下党员,系即墨县铁路支部委员,孙相祝在其堂兄的教育和引荐下,毅然参加了抗日组织。1944...[详细]

孙允荣 [清][公元1870年-1900年]

  • 孙允荣(1870~1900),惠民镇大孙家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于惠城十字 街东租三间小屋做木匠活,也做灯笼出售。晚上在鼓楼街拳场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 1900年六月,孙允荣去庆云黑牛王庄挂号入义和团,回村后竖起了“山东省武定 府惠民县城西大孙家大师兄孙允荣” 的义...[详细]

汤明善 [明]

  • 汤明善(生卒年不详),字汝一,江阴(今属江苏省)人。明嘉靖年间,由长兴县(今属浙江省)教谕调任即墨知县。到任后,对县衙属员及差役严加管束,免其扰民;对地方豪强侵害百姓者按律惩处。一时间,即墨境内秩序井然。其时,邮传派遣十分频繁,每匹马年费白银200余两,百姓不堪负担。汤明善请示上司,通十家充一役...[详细]

唐赛儿 [明][公元1399年-?,明初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 唐赛儿,知名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济南府蒲台县(今山东滨县)人。明初著名农民起义女领袖。她借白莲教发动群众,聚众数千人揭竿而起,并发展到2万多人,打击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全国为之震动。 明朝初年,社会动荡,建文元年(1399年)的“靖难之变”、朱棣称帝后的屡次北征,以及移都、营建北京城垣宫殿等...[详细]

谭希麟 [公元1851年-1912年]

  • 谭希麟(1851~1912),石原村(今属龙山街道)人,5岁随父母迁居窑上(今属龙泉镇)。9岁入塾学读书,时值清朝末年,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面对现实,谭希麟毅然弃文就武,到汪河水村(今属龙泉镇)拜拳师徐士让为师,学习武术,以期报效国家。经过十载苦练,学得一身武艺。  ...[详细]

谭性教 [明]

  • 谭性教,字生伯,号笠石,又号黄雪居士,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戊寅正月十九日亥时。明洪武三年,莱芜谭姓始祖谭来住,自莱阳迁徙至莱芜,赘于张家,居城南谭家楼,莱芜始有谭姓。谭性教曾祖谭文,谭来住之孙,娶王氏,生二子,谭升、谭明。谭性教伯祖谭升,生二子,长子谭维,六世无后;次子谭纪,娶李氏,生二...[详细]

陶沔 [唐]

  • 唐朝诗人,生卒不详,开元年间任任单县县尉。与李白、孔巢夫等交好 曾与孔巢父、李白、韩准 、 裴政 、 张叔明隐居于徂徕山,纵酒酣歌,时称“竹溪六逸”。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准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详细]

田穰苴 [春秋战国][十七史百将传,武庙十哲]

  •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 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详细]

田儋 [秦][?-前208年]

  • 田儋(?-公元前208年),原是战国时期齐国王族,秦国灭亡齐国后,与其堂弟田荣、田横移居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其在当地势力雄厚,家族强盛,颇得人心。 公元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田儋趁机杀死狄县县令,举兵起义,自立为齐王,攻取平定齐国故地。公元前208年,秦朝将领章邯围攻魏王魏咎...[详细]

田横 [清][公元前250年-前202年,著名将领、贤士]

  • 田横(公元前250—公元前202年),秦时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本为齐国贵族,秦末起兵,是当时著名将领、贤士。后称齐王。汉时因不愿向刘邦称臣而 ,“田横五百士”的壮举就是因他而引起的。他的刚烈为历代人们所熟悉和赞颂。 田横兄弟三人。老大田儋,0田荣,他是老三。都是豪侠耿介之士,深得众人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