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紫屏(1910—1949)原名雷广,又名雷迅。济南市人。1926年投考奉系军阀张宗昌在济南设立的军官学校。1930年考取了国民党山东省建设厅举办的长途电话训练班。结业后被分配到齐河县,任长途电话局长。1938年10月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敌后城市干部训练班学习。1939年加...[详细]
冷相佑(1903—1927),山东郯城人。父从农商,有田产400余亩;神山镇高等小学、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毕业。 1924年1月由张苇村(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由宋聘三、刘绩学(均为河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第四队学习...[详细]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由此可知,乐正克在战国时代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详细]
李璞(1907—1940)莱阳县(今莱阳市)西石格庄村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 次年,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后任中共东海地委军事部部长。1940年,在牟平午极山一带与敌激战中牺牲。 ...[详细]
李淦(1918—1966)曾用名骥秋,笔名水金。济宁市市中区龙门口街人。音乐家,山东省音协主席。1931年,考入省立(济宁)第七中学。1934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春,加入山东各地抗敌救亡协会和山东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担任秘密社刊《联系报...[详细]
李璞(1911—1968)曾用名李树英、李廉。文登县(今文登市)初村镇西北道人。岩石学家与同位素地质学家。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先后在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后到西南联大读研究生兼作助教。1947年考取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50年毅然投身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同年随解放军进西藏,担...[详细]
李铎(1914—1944)原名李唯一。莱芜县南埠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县城南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教。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先后任中共博山县委宣传部长、沂蒙地委组织科科长。1940年12月,任中共沂南县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反“扫荡” ,进行“减租减息”试点。1944年8月16日...[详细]
李毓祯 (1914—1941)利津县十六户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1937年9月获释。后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抗日先遣队,任该部-股副股长。 1938年后历任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冀鲁边区三专署秘书主任等职。1941年在商河县买虎站开展抗日...[详细]
梁百朴(1909—1977)曾用名梁衍和、梁依凡,字温如。郓城县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被党组织派往寿光国民党地方武装张景月部做-工作。 后被派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8月结业后,任郓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一科科长。1940年11月,在“肃托”中被错误处理。19...[详细]
梁德元 (1904—1933)字子修,化名梁干丞,梁士元。昌乐县梁家庄人。他7岁上学,17岁时考入青岛职业学校商科。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青岛党团组织遭破坏后,他先到湖北省洪湖地区,后辗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工作,曾任红军学校教官、中共陕北特委和...[详细]
梁桂荣(1873—1925)肥城县(今肥城市) 安驾庄人。梁氏接骨第4代传人。秉承世医家训。经其父梁胜泉指教,他20多岁,即精通整骨之术。经多年临床验证,他先创制梁氏接骨膏药,后又创托举、折顶、屈曲、牵抖等接骨14法,以杉木皮和膏药固定伤位。治疗中兼内服中药,外加当归活血汤烫洗。愈后无弯曲畸形,...[详细]
梁鸿云(1911—1937)栖霞县(今栖霞市)辛庄村人。国民党空军抗日英雄,抗战中牺牲的第一名中国空军军人。1930年—1934年,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航空学校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8月14日驾机重创日舰。遭日机袭击后,带伤返回机场,因伤重牺牲。国民-防委员会追认他为“少校...[详细]
梁建章(1905—1939)禹城县(今禹城市)人。1934年任沾化县县长。1935年主持续修《沾化县志》 ,并率先捐资使之付梓。1938年4月,任山东省第五区行政特派员兼保安司令, 旋任山东省第十区专员,坚持抗战。1939年9月遭国民党别动队谋害。 ...[详细]
梁辑卿(1912—1977) 原名世瑞。莱西上疃村人。1931年入掖县省立第九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以“同乡会”名义组织学生-,驱逐反动教员;并多次到掖县国民党政府-,迫使县长罢免了乱派苛捐杂税的0会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当地反帝大同盟组织,为配合平、津学生赴京-,带领掖县九中部分学生组成...[详细]
梁仞仟(1912—1941)原名于振。郓城县洪王庄人。运西地委书记。1931年考入省立六中,在校同爱国学生一起-,声援淞沪抗战。193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中共济南市委委员。“七七”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返乡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7月,成立郓城第一个党支部,他任书记。1938年任中...[详细]
梁前光(1916—1973)蓬莱县(今蓬莱市)南王乡宿驾埠村人。鼓词家,胶东大鼓梁派艺术创始人。 1929年,梁前光去辽宁省营口市商店当学徒。1938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7月,入抗日军政学校学习。次年3月,入沂南县山东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7月任胶东军区独立营五连干事。1940年,先后在...[详细]
梁歧山(1911—1969)曾用名李春荣。莱阳县(今莱阳市)范家庄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任牟、海、栖、招四县边区巡视员。抗战期间,先后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中共莱阳县委组织部长、中共南海地委组织部长、中共西海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5年8月任中共南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详细]
梁述哉(1899—1952)别号纾斋,别字念祖。武城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22年起任西北军第六混成旅见习排长。1925年—1937年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师炮兵队长、营长,第三十军参谋处长等职。 抗战前期任第二战区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参谋长、 决死第一旅...[详细]
梁向明(1917—1972)原名梁东峤。堂邑县人,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堂邑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等职。1940年7月后,历任堂邑、武训、聊堂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期间,曾任马颊河支队队长、冀南日报社特派记者。1947年任中共元朝县委书记。1949年2月南下湖南省,历任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