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友邻(1912—1983)原名树桂。莒县浮来山镇泥沟子村人。1929年任小学教师。 1933年参与民先队报《齐鲁先锋》 的出版发行。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高防乡民众抗敌自卫团” 指导员。翌年2月组织了珍珠山起义,担任莒县民众抗敌自卫团政委。 是年8月成立莒县县委,他任县委书记。此后,先...[详细]
郭有明(1910—1978)平邑县杨谢村人。全国造林劳动模范。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担任社长、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推广良种和新式农具,挖鱼鳞坑,建苗圃,大力发展林业。1958年成立林业专业队,建立林场, 年育树苗50亩,除满足本村400亩山岭河滩造林所需外,...[详细]
郭元祥(1915—1948)临淄县崔碾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第三野战军某部团长。1948年12月牺牲于淮海战役中。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南方安 (1915~1946)...[详细]
郭云策 (1953~) 山东东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共泰安市委党校。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东平县农机厂人秘科长,县委政法委秘书、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工作站站长,县文化局副局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中共东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现任泰安市作协副主席、市民协副主席...[详细]
郭运德 (1958~) 笔名云德、仲言等。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2000年就读于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先后在中宣部文艺局、政研室工作,现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研究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文学理论与批评委员会成员,中国文联全委委员等。1982年开始发表...[详细]
郭玉英 (1885—1946)字乐三。淄川县辛庄(今属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 人。1910—1946年在济南至淄川一带行医,以中医大剂量败毒攻克若干疑难病症。治愈若干麻风病人和癫痫病人,受惠患者数以万计。有“济南到淄川,神医郭乐三”之称。 ...[详细]
郭震 (1931~) 原名郭长春,笔名雨辰。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业余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文工团员、-队员、科员、秘书、中学教师,大专班教师,《济南文艺》副主编,《当代小说》副主编,济南市作协主席。济南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协第二...[详细]
郭振瑞(1934—1964) 曾用名郭黎明。全国先进生产者。平度西埠村人。小学毕业后到青岛一纸店当职员, 1952年入海军601工厂当工人。1953年担任汽车发动机修理组组长,带领全组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大搞技术革新。经其改进的发动机冷磨台与发动机内轴轴瓦研磨机,均由手工操作改为电...[详细]
郭仲衡(1620年——1654年),山东章丘闫家峪乡人,出身布衣世家。 他8岁便跟兄钻林下峪,餐风饮露,砍柴伐薪,一日一担;登云踩雾,采挖药草,赶集变卖,贴补家用。他身架敦壮、腰板结实、气力超群。打谷场上的“碌碡王”,两人合驾都十分吃力,他16岁便独自搬起,随手抛出两丈多远。家中牛犊,他晨夕...[详细]
郭宗彬(1914—1979)惠民县小郭村人。1951年组织互助组,带头走合作化道路。连续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并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专心研究生产技术,经实行合理密植,科学管理,使全村棉花单产过百斤,并赴菏泽等地传授植棉技术。 ...[详细]
谷中虚,字子声,别号岱宗,海丰县城南门里(今无棣县城里村)人。谷中虚一生宦游南北,在河北、山西、浙江等地都做过官,他秉公执法、直言敢谏、捍卫疆土,朝野上下皆有好评,最终官至兵部左侍郎,代理尚书。 谷中虚幼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7岁时就能够写文章,12岁参加县考,受最高奖赏,18岁中举人,19...[详细]
海默(1923—1968)原名张泽藩、张凡,笔名海默。黄县(今龙口市)江格庄人。当代电影剧作家、小说家。出生于贫民家庭,11岁丧母,随父去北京,先后在五斗斋小学、北师大附属平民小学、北京育英中学等校学习,接受过抗日爱国思想教育。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详细]
韩瀚 (1935~) 笔名朱壁。山东苍山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华东粮食局上海储运处干部,芜湖储运处干部,蚌埠第四中学青年团书记,青年团蚌埠市委干部,《人民中国》杂志、记者,安徽省文联专业作家,编审。安徽省第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46年开始...[详细]
韩干(1917—1947)原名张亿武。桓台县五区(今属淄博市张店区卫固镇)大河南村人。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长桓大队特务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日军逮捕押在卫固据点里。敌人烧红烙铁烙他,逼问:“还干不干八路?”他忍着剧痛坚定地回答:“还干!”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为表明...[详细]
韩候(1916—1950)冠县柳林北街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柳林农会工作。1944年先后任中共柳林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1948年任六区斗虎屯区区委书记。 1949年随军到湖南安化县,任安化六区区委书记。曾率领8名干部对东坪一带土匪进行劝降工作,部分匪众弃暗投明。1950年2月8日...[详细]
韩嘉川 (1955~) 笔名肖汉。山东青岛人。1972年毕业于青岛第十九中学。历任工人、教师、宣传干事、期刊,青岛市作协秘书长,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诗集《海角,亮起了渔灯》、《水手酒吧》、《帘外涛声》等,散文集...[详细]
韩建德(1890—1953)阳谷县人。1927年冬,在阳谷县北部地区组织农民协会。1928年1月14日参加阳谷坡里农民-, 被推选为起义武装总司令,一举攻占坡里天主教堂,并成立东临道革命委员会。-失败后,出走天津,后去东北。数年后返回天津谋生,病逝于天津。 ...[详细]
寒浇(生卒年不详),浇,一作奡、敖。夏代寒浞之子。寒浞杀死后羿,占其妻室,生浇及豷。相传其强壮有力,善于水战,常以舟师冲锋陷阵。受命于寒浞,率军攻灭斟灌和斟鄩,杀夏后相。后受封居于过(今莱州西北近海处)。少康中兴夏朝,遂被灭。 ...[详细]
韩及宇(1910—1984)字公鼎。栖霞县(今栖霞市)大韩家村人。现代经济学家。少时在本村读私塾。1925年考入北平弘达中学,后升入北京大学法商学院。1934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专攻经济,曾编写《日本五种专卖的考察报告》。1937年回国,在广西省梧州高等中学任历史教员。1938年到重庆,在四川省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