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之杰(1872—1957)别名范询炎,字俊臣(一作俊丞),又字公,别号历山农。济南市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翰林院编修。1911年任山东高等学堂校长。1915年后历任江西高等检察厅厅长、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黄河水利委员会专门委员兼代总务处长。1956年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擅长书法,为民...[详细]
法伟堂 (1843—1907)字容叔,号小山、筱山。胶州法家庄(今胶州市南关街办事处) 人。出身书香世家,兴趣广泛,尤喜古文。1879年(光绪五年)举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知县,改武定府教授,皆以疾力辞不就。后任青州海岱书院主讲10余年。1891年(光绪十七年),以“学问优长,训迪...[详细]
冯安邦(1884—1938)字化民。无棣县店子村人。幼年家贫,被道士收为义子,随习-。1900年参加当地义和团。义和团失败后,远走山西从军。民国初年,受冯玉祥思想影响,向往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深得士兵拥护和长官赏识,擢升骑兵排长。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他随冯玉祥在马厂誓师,讨伐逆贼,首先攻入北京...[详细]
冯昌武 (1902—1947)原名思彩。郓城县冯屯村人。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郓南县一区调三区任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46年任中共郓巨县二区区委书记。1947年3月3日,隐蔽于鄄城刘楼的冯昌武被捕。冯昌武不畏威逼利诱,严守党的秘密,宁死不屈。3月8日,敌人在黄安村北最后一次审讯冯...[详细]
冯德英 (1935~) 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通信学校学员,无线电报务员,电台台长,排长,文化干事,文学创作员。1980年转业回山东,历任济南市文联主席,《泉城》文艺主编,济南市政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时代文学》主编,青岛政协副主席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详细]
冯鼎平 (1896—1976)原名冯治新。阳信县冯家店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任八路军挺进纵队平津支队副队长,10月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六支队副司令员,1939年任梁山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任冀鲁边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1月任冀鲁边军区独立团团长。1944年3月...[详细]
冯官令(1906—1980)招远县前花园村人。19岁到玲珑金矿当劳工。1939年日军侵占招远后,他秘密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参加抗日工作。1941年,他参加了南招二区区中队地方抗日武装组织,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对敌斗争中,他胆量超众, 不怕牺牲, 屡建奇功,成为抗战时期胶东的传奇式人物。...[详细]
冯基民(1906—1950)原名肇元,化名颜亦英。沾化县明家村人。1927年入山东大学预科。1929年夏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35年师大毕业,赴日本东京留学,修铁道专业。1936年冬,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支部组织委员;联络山东留日学生,组织读书会、同乡会,研读马列主义,宣传抗日...[详细]
冯立三 (1940~) 山东昌乐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丰台区右安门一中语文教师、语文组长,《光明日报》文艺部、专刊组长, 主任,《小说选刊》副主编,中国作协创研部干部,中华文学基金会副总干事,《小说选刊》主编,编审。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详细]
逯风楼(1908—1976)莒南县竹墩村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村支部副书记。 他实行科学种田, 1951年使该村鲜地瓜亩产达到2540公斤,玉米亩产350公斤,小麦亩产250公斤。翌年带领16户农民办起初级农业合作社,并带头栽苹果1000余棵。同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冯鸣九(1893—1974)名鹤年,字鸣九。临朐县冶源镇泉庄村人。出生于世医之家, 祖父、父亲医术皆称誉乡里。5岁入私塾,至13岁时,其祖父聘请当地名中医秦宝泰为家庭教师, 专教他攻读医学。5年内他学完≮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著作,并能熟读成诵。在父侧...[详细]
冯升谱(1898—1948)博山县冯八峪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陶瓷雕塑艺人。作品有《吕祖》《观音》《罗汉》等,首创雕塑石膏模型。他的三个孩子乃庄、乃藻、乃江均为工艺美术师。 ...[详细]
冯升堂(1899—1943)原名冯廷楷,曾用名王华芝。招远县(今招远市)灵山冯家人。1918年招远中学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教师。1933年后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36年参加了革命。1937年参与在招远六、七区一带组织青年抗日救国会。 1938年3月组织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分部,同年7月...[详细]
冯旭臣(1888—1942)名保初,字旭臣。益都县(今青州市)长秋村人。抗日战争初期,他带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女婿和儿媳等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当选益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长。1942年,日伪军对益都县西南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 他带领女儿冯文秀、次媳孙玉兰和三个孙女一家六口转移...[详细]
冯毅之 (1908~2002) 笔名鲁风。山东青州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历任北平左联组织部长,八路军四支队新一营营长,益都、淄川、博山、临朐四县办事处主任,鲁中区文艺协会主任,青州市长,中共山东省委文艺处处长,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山东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山东艺术学院院长。1932...[详细]
冯云亭(1921—1947)济南市人。1939年冬,参加了中共章丘县委举办的青年积极分子训练班,受到了革命的熏陶。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石闸村党支部书记。1941年至1942年间,以开杂货店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以进销货为掩护,经常往返于莱芜等地为党组织传递情报。1943年夏,升...[详细]
傅敦吾 (1913—1978)博兴县傅家桥人。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任博兴县委宣传委员。1944年任历城县委书记。1945年12月后,任鲁中军区后勤部政委、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1955年10月,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62年8月,任济南军区后勤部...[详细]
辅公祏(?—624年),齐郡临济(今济阳东)人。隋末、唐初著名农民起义军首领。与杜伏威一起率领江淮农民起义-战南北,打击了隋、唐王朝。杜伏威投降后,他坚持斗争,建国,称帝,成为唐初农民战争中众望所归的、最后一位有影响的起义领袖。 辅公祏家境贫苦。少年时,与杜伏威交谊很深,常共率乡里伙伴劫富...[详细]